

1.
名詞
〈書〉印;圖章。
2.
動詞
蓋(圖章)。
3.
名詞
鎖,比喻管束。
4.
名詞
(Qián)姓。
1.
鎖。引申為關鍵、要領。參見“鈐鍵”。
1.出自《河清頌》樞鈐明審,程彟周備。
2.
兵法。參見“鈐決”。
1.出自《后漢書·方術傳序》至乃河洛之文……鈐決之符,皆所以探抽冥賾,參驗人區,時有可聞者焉。
2.出自《題王右丞詩箋小引》于史、子、蒼、雅、緯候鈐決、內學、外家之說,苞并總統,無所不窺。
3.
祭器名。
1.出自《山海經·西山經》其十輩神者,其祠之,毛一雄雞,鈐而不糈。
4.
用以焙制茶葉的器具。
1.出自《茶錄·茶鈐》茶鈐,屈金鐵為之,用以炙茶。
5.
星名。即鉤鈐。
1.出自《漢書·天文志》其后熒惑守房之鉤鈐,鉤鈐,天子之御也
6.
官印。參見“鈐記”。
1.出自《官場現形記》預選吉日是第二天臘月十九,接鈐任事。
7.
蓋章;蓋印。
1.出自《居易錄談》揭御筆二字,鈐以御璽。
2.出自《花城》這哪里是用印泥鈐出來的一百六十六方印樣呵,這明明是用一滴一滴從心頭濾過的圣潔的血拓出來的。
8.
鉗持;緘禁。
1.出自《唐故特進贈開府儀同三司揚州大都督南府君睢陽廟碑》鈐馬非艱,析骸猶競。
2.出自《夷堅甲志·食蟹報》婢無知,復取食,為一螯鈐其頰,盡力不可取,頰為之穿。
3.出自《蘇幕遮·詠友人嘆身》詞省其身,鈐其口。
9.
威懾管束。
1.出自《故太子少保贈尚書左仆射京兆韋府神道碑》仁護鰥惸,智鈐豪右。
2.出自《文昌雜錄》掌上寶符鈐造化,胸中神劍畫山川。
3.出自《天下郡國利病書·云貴·土司官氏》后又以一碗水、九窯坡二哨多寇,并責楊氏鈐之。
10.
亦用為持刀。
1.出自《資治通鑒·齊武帝永明五年》詔盡出御府衣服珍寶、太官雜器、太仆乘具、內庫弓矢刀鈐十分之八。
2.出自《金樓子·箴戒》宋蒼梧王,鈐、鑿、錐、鋸之徒不離左右。
1.進軍。
比喻助長聲勢真君、建德之事,適足推波助瀾,縱風止燎爾!
1.侵削財物。
2.追問查究。
1.謂薦舉補缺官員。
1.推算天象歷法。古人謂日月轉運于天,猶如人之行步,可推算而知。
2.猶推命。
1.依據已知的測度未知的。
1.亦作"推筴"。
2.以蓍草或竹籌推算歷數◇亦用于占卜吉兇。
1.見"推策"。
1.推求省察。
1.闡發。
1.申報;舉發。
2.推崇唱和。
去掉舊的,生出新的。指揚棄糟粕,保留精華,以創造新事物不斷推陳出新,才能發展進步。
1.排除陳舊的,生出新的來。指肌體內的新陳代謝。
2.泛指排除舊的,創出新的。
1.以誠心相待。
1.示人以誠,公正無私。
1.同"推心置腹"。
1.把預定的時間往后移。
1.推移;變易。
1.猶言推心置腹。
1.尊崇,推重崇敬。
1.推究判斷。
又稱推輪”。首部裝有頂推設備和聯接裝置,供頂推駁船或駁船隊的機動船。為便于駕駛,駕駛臺設得較高,但為能安全通過橋梁等水工建筑物,有的可升降。有的在尾部還設有拖曳設備,兼作拖船。
辭讓;拒絕推辭邀請|今宵盡醉莫推辭|區區薄禮,請勿推辭。
1.見"推佽"。
1.亦作"推次"。
2.相推以次第。
1.推舉擁戴。
1.推究彈劾。
乒乓球運動技術名詞。推擊球的一種技術。擊球時,手臂向前推擊,同時手腕外旋,使拍形前傾,在球的上升期擊球的中上部,將球快速推擊過網。具有站位近,動作小和快速多變等特點。有擋球、快撥、加力推、減力推和推下旋等。
1.推托拖延;拖延。
1.見"推蕩"。
1.向前用力使物體倒下。
2.壓倒。
3.猶推翻。謂否定已有的說法﹑計劃﹑決定等。
1.尊重與己對等的人。
1.推托;推辭。
1.推測判定。
2.推舉決定。
1.猶言推三阻四。
1.向前用力使物體前進或搖動。
2.指使工作展開。
3.搖撼;動搖。
1.揣測;想象。
1.判斷。
1.擊刺。
1.猶推移。
1.宋代禁旅遷補制度名稱。
廣施仁愛、恩惠于他人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
漢武帝削弱諸侯王國勢力的措施『初諸侯王國勢力強大『武帝為加強中央集權,于公元前127年采納大臣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準許諸侯王把自己的封地再分給子弟,建立侯國。一個王國分出許多小侯國,直屬領地小了,就無力再與中央對抗了。
1.推耜翻土。古代帝王率領公卿春令郊祀后以示勸農的一種禮儀。
1.把豎立之物推倒。
2.謂打垮原來的政權或社會制度。
3.否定已有的說法﹑計劃﹑決定等。
1.謂齊頭并進。
1.怨恨。
2.避開怨恨,使無怨。
1.違反條約或契約的規定。
合同當事人一方違反合同時向對方支付的賠償金額。我國民法通則、經濟合同法均對違約金有專門規定。如規定當事人一方違反經濟合同時,應向對方支付違約金;如果由于違約已給對方造成的損失超過違約金的,還應進行賠償。
1.違反;背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