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墳墓。
1.出自《玉篇·土部》??,墓也。
2.出自《甘泉歌》“千人唱,萬人謳,金陵余石大如??。”此歌見《三秦記》。
2.
同“甌”。
1.出自《齊民要術·炙法》豎??中,以雞鴨白手灌之。
2.出自《冷齋夜話·白土埭》山有屋數椽,道人三四輩相勞苦,其言小兒一不解,但得食一??,如熟艾。
3.出自《義府·冥通記》??,與“甌”同。
3.
一塊田地按一定距離分成的若干部分,每部分長寬深有定。
1.出自《農政全書》是以一??之間,禾之豐瘁頓異。
4.
猶軀。用于塑像。
1.出自《交翠軒筆記》“大魏興和四年歲次壬戌十一月五日,大吳村合邑一百人等敬造石像一??”……??即軀字。
5.
猶間、所。用于房屋、住宅。
1.出自《隋書·李德林傳》德林乃奏取逆人高阿那肱衛國縣市店八十??為王謙宅替。
2.出自《可廬記》虹橋之南,數十步折而西,有宅一??,曰可廬。
1.指用作禮物的馬。
1.聘請賢人用的禮物。
1.錢幣。
1.財幣貨物。
1.貢獻禮物。
1.進獻的禮品。
1.營造用料的剩余部分。幣,通"敝"。
1.帛和玉,古代用以祭祀的禮品。
貨幣的價值,即貨幣購買商品的能力。
貨幣制度,包括拿什么做貨幣和貨幣的單位,以及硬幣的鑄造,紙幣的發行,流通等制度。
1.禮物豐厚,言詞諂媚。
1.象聲詞。爆裂聲。
1.見"必阇赤"。
1.見"必阇赤"。
1.謂后世必然興旺。語出《左傳.僖公十五年》"且吾聞唐叔之封也,箕子曰'其后必大。'晉其庸可冀乎?"
必須;一定要捎信兒不行,~你親自去一趟。
副詞。①表示判斷或推論的確鑿或必然他得到信兒,~會來ㄧ有全組同志的共同努力,這項任務~能完成。②表示意志的堅決你放心,后天我~來接你。
1.同"必律不剌"。
1.同"必律不剌"。
1.同"必律不剌"。
1.蒙古語音譯。元代官名,掌管文書等事。亦譯作"必徹徹"﹑"必赤赤"。
1.神名。
十分恭敬。也作畢恭畢敬。
1.謂凡事都要自己經手。《詩.小雅.節南山》"弗躬弗親,庶民弗信。"后轉為"必躬必親"。
1.固執,不知變通。語本《論語.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1.終究,到底。必,通"畢"。
1.契丹語稱農歷九月初九日。
1.盡力;并力。必,通"畢"。
1.同"必律不剌"。
1.同"必律不剌"。
1.象聲詞。形容說話﹑撞擊等聲音。
1.象聲詞。形容狂風怒吼。
1.不辨事之當否,一概承諾。
①事理上確定不移~趨勢ㄧ勝利~屬于意志堅強的人。②哲學上指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發展規律新事物代替舊事物是歷史發展的~。
1.何人,誰人。
1.即南朝梁詩人何遜。因其曾兼任尚書水部郎,后世因稱之為何水部。見《南史.何遜傳》。
1.南朝梁詩人何遜,曾任建安王水曹﹑行參軍兼記室,后世因稱為何水曹。見《南史.何遜傳》。
1.伺察查問∥,通"呵"。
1.如何;怎樣。
2.何如,比……怎么樣。
3.何如。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如。
4.何不,何妨。
5.什么。
1.見"何算"。
1.亦作"何筭"。
2.猶何別。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沒有區別。
1.何處。
1.用反問的語氣表示無所不為。
1.用反問的語氣表示無所不至。指沒有達不到的地方。
2.指什么壞事都干。
1.哪里想到。
1.車名。隋煬帝御用車之一。為何妥進獻,故名。車前輪高廣,疏釘為刃,后輪卑下,以牛駕馭之。
1.為什么,何故。
1.大聲斥問∥,通"呵"。
1.見"何物"。
1.亦作"何勿"。
2.什么東西;什么人。
3.什么,哪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