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八絕寄顯道作 其五
畫坼田龜久望云,霈然膏澤幸盈津。南鄰來慶年豐稔,旋酌香醪共濕唇。
畫坼田龜久望云,霈然膏澤幸盈津。南鄰來慶年豐稔,旋酌香醪共濕唇。
世間亂浩浩,賊多好人少。
逢著光火賊,大堡(戴校“太保”)打少保(項校“小堡”)。
賤價得他物,錢亦不還耀(張改作“糶”、項校“還錢亦不糶”)。
自買(張改作“賣”)索錢多,他買還錢少。
不得萬萬年,營作千年調。
天子與你官,俸祿生(項校“坐”)地(張改作“由他”)授。
飲響(戴、項校“饗”)不知足,貪婪得動手。
每懷劫賊心,恒張餓狼口。
[枷](加)鎖忽然至,飯蓋遭毒手。
不語諦觀如來,逍遙獨脫塵埃。
合眼任心樹下,跏趺端坐花臺。
不懼前后二際,豈著水火三災。
只遣榮樂靜(靖)坐,莫戀妻子錢財。
稱體寶衣三事,等身錫杖一枚。
常持智慧(惠)刀劍,逢者眼目即開。
五嶺分鳶徼,三天峙鷲峰。法堂因嶂起,香閣與巖重。
寒水千尋壑,禪林萬丈松。日將輕影殿,風閑響傳鐘。
佛帳珠幡繞,經函寶印封。野鳴初化鶴,岸上欲降龍。
北牖泉埃散,南階石癬濃。凈花山木槿,真蒂水芙蓉。
古塔留奇制,殘碑紀勝蹤。一音三界路,十善百靈恭。
流竄同飄萚,登臨??杖笻。攝衣趨福地,跪膝對真容。
忽似毗耶偈,還如舍衛逢。宿心常懇懇,爾日更颙颙。
苦業暥前際,危光迫下舂。已知空假色,猶念吉除兇。
覆護如無爽,歸飛庶可從。
若能無著即如來,身中寶藏自然開。
一切生死皆消滅,判不更畏受胞胎。
悮(陳校作“悟”)時剎那不移慮,父子相見付珍財。
眾魔外道皆賓仗(項校“伏”),諸天空中唱善哉。
宋臘何須說,虞姬未足談。
頰態花翻愧,眉成月倒懸(《詩格》作“妝罷花更丑,眉成月對愁”。此首為贊譽志。以上六首皆見《文鏡秘府論》地卷《六志》引上官儀《筆札華梁》。《吟窗雜錄》卷一引托名魏文帝《詩格》每首各引二句。)
(按:《文鏡秘府論》原注“《筆札》略同”,《筆札》即指《筆札華梁》。王夢鷗《唐初詩學著述考》考證偽題魏文帝《詩格》,實即《筆札華梁》之刪節本,又謂“其『假作某詩』云云,其詩疑即上官儀詩”。王利器《文鏡秘府論校注》云:“蓋無適例,故爾假作也。”今據以收歸上官儀名下。)
父母憐(一作“烚”)男女,保愛(一作“受”)掌中珠。
亦(張改作“一”)死手遮面,將衣即覆頭。
死樸哭真鬼,連夜不知休。
天明奈何(張改作“河”)送,埋著棘嵩丘(一作“高坵”)。
耶娘腸(一作“腹”)寸斷,曾祖共悲愁。
獨守丘荒界(一作“野”),不知春夏秋(冬)。
但知墳下睡,萬事不能憂。
寒食[墓](慕)邊哭,卻被鬼耶(一作“邪”)由。
封迷昏暗久,徘徊夢里藏。
心塵既未洗,怖霑甘露漿。
慈顏發暉曜,燭我見朝陽。
忽逢善知友,開導益神光。
稍悟心澄靜,方猒俗蒼茫。
緇徒既肅肅,法侶亦鏘鏘。
見者心歡喜,歸誠向道場。
若存信邪倒,來苦未何殃。
(見同書卷二九《大乘部》)
龍門(丁誤作“開”)依御溝,鳳轄轉芳洲。
云峰初辨(《御覽》作“辯”)夏,麥氣早迎秋。
山翠余煙積,川平晚照收。
浪隨文鹢轉,渡(《御覽》作“波”)逐彩鴛浮。
風花輕未落(《御覽》作“洛”),巖泉咽不流。
一辭金谷苑,空想(丁注:“一作思”)竹林游。
黑白兩回開佛眼,不系一法出蓮叢。
真空不壞靈智性,妙用恒常無作功。
圣智本來成佛道,寂光非照自圓通。
(見《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四十八冊吳越釋延壽《宗鏡錄》卷十八)。
昔之玉在石,石在山,山有玉兮隱其間。
今則石為錯,玉為環,環亦獻兮君解顏。
遂與生芻為比,與郄桂同攀。
豈辛勤于道路,徒抱泣于荊蠻。(見《文苑英華》卷一一五)
避暑長巖東,蕭條趣不窮。
密藤成斗帳,疎樹即簷櫳。
槿花礙前浦,荷香欄上風。
寄言覆苔客,無事菓園中。
貴富諍人我,貪賤自然羞。
強弱相辜負,鬬訟未曾休。
恥恨相侵奪,覓便報其讐。
怨結恒對值,累劫常苦愁。
(見同書卷七二《諍訟篇》)。
彝典潛敷,至淳冥{郵阝=欠}。
六位斯辨,九疇爰設。
叔世時訛,滔天作孽。
雅誥咸蕩,微言殆絕。
魏家美人聞姓元,新聲巧妙今古傳。
昔日流音遍華夏,可憐埋骨委山樊。
城闕摧殘猶可惜,荒郊處處生荊棘。
寒飚動地胡馬嘶,若個征夫不沾臆。
人生榮耀當及時,白發須臾亂如絲。
君不見魏都行樂處,祇今空有野風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