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別褚山人
攜手贈將行,山人道姓名。
光陰薊子訓,才術褚先生。
墻上梨花白,尊中桂酒清。
洛陽無二價,猶是慕風聲。
攜手贈將行,山人道姓名。
光陰薊子訓,才術褚先生。
墻上梨花白,尊中桂酒清。
洛陽無二價,猶是慕風聲。
我拉著你的手為你送別,你這位山人通報了自己的姓名。你如薊子訓般歷經悠悠歲月,才華技藝可比褚先生。墻上的梨花一片潔白,酒杯里的桂酒清澈透明。你如同洛陽的商品無二價般品格高尚,大家依然仰慕你的聲名。
山人:指隱士。
薊子訓:東漢方士,傳說活了一百多歲。
尊:同“樽”,酒杯。
洛陽無二價:東漢人韓康賣藥三十多年,口不二價,后以此比喻人誠實無欺。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是詩人在送友人褚山人遠行時所作。當時社會可能較為重視文人雅士的交往,詩人與褚山人相交,對其才華和品格頗為贊賞,故而在送別時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并表達贊美。特點是用典自然,借景抒情。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情誼和贈別詩的風格。
百年一瞬息,萬事皆塵埃。所以身后名,不如掌中杯。
山園足花草,雨露相先開。獨有崖下松,春風不曾來。
青林曉霜重,百卉顏如灰。蒼髯五大夫,郁郁何佳哉。
躡級苔侵屨,鉤簾月滿廬。
淡煙浮茗灶,深柳護巾車。
徑引涼陰直,窗涵夜氣虛。
無人閑問字,猶自手鈔書。
睡不排愁起閉門,獨馀暈月助林昏。
沈沈視國無生氣,惻惻思君有淚痕。
榱棟已傾吾懼壓,津梁能息子終尊。
浮萍久例人間世,莫向橫流怨托根。
文詞蚤歲諸儒上,操行當朝國士期。清世急賢千載事,白頭赍志一州麾。
省中共幞青綾出,關內同驅五馬行。何許書來一千里,西風淮上淚縱橫。
青史他年羨二疏,功成脫屣向迷涂。薄游竟后拋官約,常愧都門長大夫。
聞道一廛親卜筑,亦求百畝伴鋤犁。那知湖海歸來日,只及鄉閭會葬時。
并直儀曹前后廳,當檐種竹已青青。平生不試南宮筆,可忍圖公地下銘。
越秀山前百尺臺,尉佗從此辟蒿萊。
開疆卻藉任囂力,歸漢還憑陸賈才。
雁翅城連青嶂合,虎頭門涌碧波回。
荒基此日惟秋草,不見當年鳳輦來。
未曉舟師起,鳴榔枕上聞。
岸風吹淅瀝,川日散氤氳。
野水多于地,江帆半入云。
緇塵吾已厭,騁目息勞筋。
虹橋好,繞徑印蒼苔。
紈扇慢搖遮鬢影,玉纖小摘落青梅。
佇立共徘徊。
何須宴罷始留髡,
絳蠟床前款一尊。
姊妹隔花催送客,
尚拈羅帶不開門。
西風漸緊雨迷離,把酒蓬窗憶舊知。
楓葉半江添畫本,梅花千樹動鄉思。
寄君南國燈前信,寫我西湖陌上詩。
客里加餐應共慰,鬢邊白發已添絲。
淮東學士求新范,海角仙人棄舊居。
不用更攜揚子醞,但來同啖庾郎蔬。
赤墀待把文章獻,黃綬難親議論馀。
泮水宮中方就講,何煩留下橐中書。
既具頂門眼,
逐得少林髓。
南山梵王宮,
規模自唐始。
臨街莫種棗,近水須種柳。柳長當為薪,棗熟無人守。
君家東門里,妾住東門外。少小共知名,終然不相會。
閒倚白玉床,低頭看深井。銅瓶且莫下,亂我晨妝影。
數日潮頭小,南船信不通。夜來月有暈,今日定回風。
駐馬挽金鞭,為君彈四弦。洛陽官道直,莫過酒樓前。
送客荷花浦,放船楊柳津。唱歌不歸去,愁殺渡頭人。
嶂疊峰攢未可攀,清時猶戍勝金關。唐宗宋代干戈里,此地何人飽看山。
叱叱柴車黃犢輕,陰陰白屋爨煙生。誰知今日云中守,卻聽江南打麥聲。
清泉細點石硫黃,
留得荀公幾日香。
蠟蒂涓涓升宿潤,
猶疑疏雨過銀塘。
靜理床頭帙,閑驅屋上塵。
西風吹戶牖,秋色滿城闉。
名釀浮三雅,清砧答四鄰。
憑闌發高唱,誰解和陽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