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秋官
寂寞江郊只病身,故書時得想輪囷。
無錢未暇招陶令,有意何妨學孔賓。
龍業披衣猶向佛,虎兇著帽更何人。
也知造物憐吾老,木槁灰寒得再春。
寂寞江郊只病身,故書時得想輪囷。
無錢未暇招陶令,有意何妨學孔賓。
龍業披衣猶向佛,虎兇著帽更何人。
也知造物憐吾老,木槁灰寒得再春。
我孤獨寂寞地在江邊郊野,只有病弱之身相伴。時常翻看舊書,想象著書中那些曲折不凡之事。沒有錢財,無暇去邀請像陶潛那樣的賢士;但有意的話,何妨效仿孔賓的處世之道。即便像龍業那樣身披僧衣一心向佛,可如今如猛虎般兇狠之人戴上帽子,又有誰能辨別呢?也知道上天憐憫我已年老,讓我這如枯木冷灰般的生命又迎來了生機。
簡:書信,這里作動詞,有寄信問候之意。
輪囷(qūn):屈曲的樣子,常用來形容樹木、書卷等曲折不凡。
陶令:指陶淵明,曾任彭澤縣令,后辭官歸隱。
孔賓:東漢人,事跡不詳,此處應指其有某種值得效仿的處世態度。
龍業:可能是一位僧人或有向佛行為之人。
木槁灰寒:比喻生命像枯木、冷灰一樣沒有生機。
由于缺乏具體的資料,難以明確此詩的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推測詩人可能處于年老多病、生活孤寂的狀態,面對社會現實有所感慨,同時也在困境中尋求精神上的慰藉和對未來的希望。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詩人在孤寂病弱中的復雜心境,既有對社會的思考,也有對自身命運的感慨。其突出特點是用典豐富、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能讓我們了解當時文人的生活狀態和思想情感。
山城樹葉紅,下有碧溪水。溪橋向吳路,酒旗夸酒美。
下馬此送君,高歌為君醉。念君苞材能,百工在城壘。
空山三十年,鹿裘掛窓睡。自言隴西公,飄然我知己。
舉酒屬吳門,今朝為君起。懸弓三百斤,囊書數萬紙。
戰賊即戰賊,為吏即為吏。盡我所有無,惟公之指使。
予曰隴西公,滔滔大君子。常思掄群材,一為國家治。
譬如匠見木,礙眼皆不棄。大者麤十圍,小者細一指。
?橛與棟梁,施之皆有位。忽然豎明堂,一揮立能致。
予亦何為者,亦受公恩紀。處士有常言,殘虜為犬豕。
常恨兩手空,不得一馬箠。今依隴西公,如虎傅兩翅。
公非刺史材,當坐巖廊地。處士魁奇姿,必展平生志。
東吳饒風光,翠??多名寺。疎煙亹亹秋,獨酌平生思。
因書問故人,能忘批紙尾。公或憶姓名,為說都憔悴。
孤驛在重阻,云根掩柴扉。
數聲暮禽切,萬壑秋意歸。
心馳碧泉澗,目斷青瑣闈。
明日武關外,夢魂勞遠飛。
長鉟周都尉,閑如秋嶺云。
取蝥弧登壘,以駢隣翼軍。
百戰百勝價,河南河北聞。
今遇太平日,老去誰憐君。
清晨候吏把書來,十載離憂得暫開。
癡叔去時還讀易,仲容多興索銜杯。
人心計日殷勤望,馬首隨云早晚回。
莫為霜臺愁歲暮,潛龍須待一聲雷。
賢相輔明主,蒼生壽域開。
青春辭白日,幽壤作黃埃。
豈是無多士,偏蒙不棄才。
孤墳三尺土,誰可為培栽。
身賤與心違,秋風生旅衣。
久貧辭國遠,多病在家稀。
山暝客初散,樹涼人未歸。
西都萬余里,明旦別柴扉。
壯氣蓋燕趙,耽耽魁杰人。
彎弧五百步,長戟八十斤。
河湟非內地,安史有遺塵。
何日武臺坐,兵符授虎臣。
王屋山人有古文,欲攀青桂弄氛氳。
將攜健筆干明主,莫向仙壇問白云。
馳逐寧教爭處讓,是非偏忌眾人分。
交游話我憑君道,除卻鱸魚更不聞。
有客誰人肯夜過,獨憐風景奈愁何。
邊鴻怨處迷霜久,庭樹空來見月多。
故國杳無千里信,彩弦時伴一聲歌。
馳心秖待城烏曉,幾對虛簷望白河。
御水初銷凍,宮花尚怯寒。
千峰橫紫翠,雙闕憑闌干。
玉漏輕風順,金莖淡日殘。
王喬在何處,清漢正驂鸞。
帶霜南去鴈,夜好宿汀沙。
驚起向何處,高飛極海涯。
入云聲漸遠,離岳路猶賒。
歸夢當時斷,參差欲到家。
南齋知數宿,半為木蘭開。
晴閣留詩遍,春帆載酒回。
煙深楊子宅,云斷越王臺。
自有孤舟興,何妨更一來。
行役我方倦,苦吟誰復聞。
戌樓春帶雪,邊角暮吹云。
極目無人跡,回頭送鴈群。
如何遣公子,高臥醉醺醺。
茜馬渡瀘水,北來如鳥輕。
幾年朝鳳闕,一日破龜城。
此地有征戰,誰家無死生。
人悲還舊里,鳥喜下空營。
弟姪意初定,交朋心尚驚。
自從經難后,吟苦似猿聲。
慣獵金河路,曾逢雪不迷。
射雕青冢北,走馬黑山西。
戍遠旌幡少,年深帳幕低。
酬恩須盡敵,休說夢中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