荅蜀中經蠻后友人馬艾見寄
茜馬渡瀘水,北來如鳥輕。
幾年朝鳳闕,一日破龜城。
此地有征戰,誰家無死生。
人悲還舊里,鳥喜下空營。
弟姪意初定,交朋心尚驚。
自從經難后,吟苦似猿聲。
茜馬渡瀘水,北來如鳥輕。
幾年朝鳳闕,一日破龜城。
此地有征戰,誰家無死生。
人悲還舊里,鳥喜下空營。
弟姪意初定,交朋心尚驚。
自從經難后,吟苦似猿聲。
毛色如茜草般的駿馬渡過瀘水,從北方輕快得像鳥兒一樣奔來。多年來向往朝廷,一日間攻破了龜城。這里曾有征戰,哪家沒有生死之事。人們悲傷地回到故鄉,鳥兒歡快地飛下空蕩蕩的軍營。弟侄們的心情剛剛安定,朋友們的心還在驚惶。自從經歷災難后,吟詩的聲音苦得像猿猴的哀鳴。
茜馬:毛色如茜草般的馬。
瀘水:今金沙江。
鳳闕:漢代宮闕名,后泛指皇宮、朝廷。
龜城:指成都城。
此詩創作于蜀中經歷戰亂之后。當時社會動蕩,百姓飽受戰爭之苦。詩人友人馬艾寄詩,詩人便作此詩回應,表達自己對戰亂的感慨和內心的悲痛。
這首詩主旨是反映蜀中經戰亂后的社會慘狀和人們的痛苦生活。其特點是情感真摯,以平實語言描繪戰亂景象。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
毛羽錦生光,江南是你鄉。
四山聲欲合,遷客路猶長。
相應隈叢竹,低飛近夕陽。
就中汨羅岸,非細斷人膓。(同前。)
三時次第演金言,三世如來亦共宣。
初說有空人皆執,后非空有眾皆緣(《偈頌》作“捐”)。
龍宮滿藏(《偈頌》作“字”)醫方義,鶴樹終談理未玄。
真凈界中才一念,閻浮早已八千年。
祖意如空不是空,靈機爭墮有無功。
三賢固(《偈頌》作“尚”)未明斯旨,十圣那能達此宗。
透網金鱗猶滯水,回途石馬出沙(《偈頌》作“紗”)籠。
殷勤為說西來意,莫問西來及與東。
華嚴六相義,同中還有異。
異若異于同,全非諸佛意。
諸佛意總別,何曾有同異。
男子身中入定時,女子身中不留意。
不留意,絕名字,萬象明明無理事。
上國登科建業游,鼎分蹤跡便淹留。
江干旅夢三千里,海內詩名四十秋。
華表柱邊人不識,爛柯山下水空流。
自從叔寶朝天后,贏得安閑養白頭。
(周本淳校點本《詩話總龜》卷二八引《雅言系述》。)
(按:此詩當作于南唐授士之次年,援舊例仍收入。)
閥閱淪亡梐枑移,年年舊燕亦雙歸。
茅簷葦萡無冠蓋,不見烏衣見白衣。
(《景定建康志》卷十六。)
自陪臺旆到洋川,兩載優游漢水邊。
蕭然獨處意沉吟,
誰信無弦發妙音。
終日法堂惟靜坐,
更無人問本來心。
(見《五燈會元》卷八、《全閩詩話》卷十二引《閩書》。)
萬法是心光,諸緣唯性曉。
本無迷悟人,秪要今日了。
(見《五燈會元》卷八。)
蜀朝昏主出降時,銜璧牽羊倒系旗。
二十萬軍高拱手,更無一個是男兒。
萬事若在手,百年聊稱情。
他時南[面](岳)去,記得此巖名。
(見《輿地紀勝》卷八五《均州》。)
(〖1〗《邵氏聞見錄》卷七云:“華山隱士陳摶,字圖南,唐長興中進士,游四方,有大志,隱武當山詩云:『他年南面去,記得此山名。』本朝張鄧公改『南面』為『南岳』,題其后云:『蘚壁題詩志何大,可憐今老華圖南。』蓋唐末時詩也。”)
道院迎仙客,書堂隱相儒。
庭栽棲鳳竹,池養化龍魚。
(見《堯山堂外紀》卷三九、《全浙詩話》卷八。)
(按:隱卒開平間,震至后康時始在荊南握重權。詩疑出偽托。)
誰云古鏡無樣度,古人出入何門戶?門戶君看不見時,即此為君全顯露。
與汝一生終保護。若遇知音請益來,逢人不得輕分付。
但任作見面,不須生怕怖,看取當時演若多,直至如今成錯悮。
如今不省影分明,還是當時同一顧。同一顧,苦苦苦!
暫下高峰已顯揚,
般若圓(《五燈會元》作“圜”)通遍十方。
人天浩浩無差別,
法界縱橫處處彰。
(見《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五、《五燈會元》卷十。)
相望幾千里,曠然違道情。
自茲成乍別,疑是隔浮生。
得旨探玄寂,無心競利名。
苑齋正秋夜,誰伴誦經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