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子都寄示和大監叔西湖早春
白蓮尋浄社,紫氣覘幽關。
吏隠無公事,鷗盟俯碧灣。
泉聲雜鳥哢,云臥愛僧閑。
更欲支笻去,過溪多好山。
白蓮尋浄社,紫氣覘幽關。
吏隠無公事,鷗盟俯碧灣。
泉聲雜鳥哢,云臥愛僧閑。
更欲支笻去,過溪多好山。
像東晉高僧慧遠在廬山尋白蓮社那樣探尋清凈之地,憑借祥瑞之氣去尋訪幽靜的關隘。身為官吏隱居于此沒有公事煩擾,與鷗鳥結盟俯身看著碧綠的水灣。泉水聲夾雜著鳥兒的鳴叫聲,喜歡像云一樣閑臥與僧人相伴的悠閑。更想拄著竹杖前去,越過溪流那邊有許多美麗的山巒。
浄社:即白蓮社,東晉慧遠于廬山東林寺邀集僧俗十八人成立的修行團體,后泛指佛教修行之地。
紫氣:祥瑞之氣。覘(chān):觀測、窺視。幽關:幽靜的關隘。
吏隠:指為官者以隱者自居。
鷗盟:與鷗鳥為友,比喻隱居生活。
哢(lòng):鳥鳴聲。
云臥:像云一樣閑臥,指隱居。
支笻(qióng):拄著竹杖。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和平穩定時期,詩人或許厭倦了官場的繁雜事務,向往一種寧靜、閑適的隱居生活,從而創作此詩來表達內心的追求。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其突出特點是營造了清幽閑適的意境,語言清新自然。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心境和審美情趣。
無絲線子拽不斷,正要幷州快剪刀。
爾既有之還不用,山僧贏得笑呵呵。
只將一笑贈君行,無限青山送又迎。
到得華亭人不識,柳陰終日釣舟橫。
后生偷笑東山老,事無是非總曰好。
布伽梨里老病身,山芋頭煨紅軟火。
日暖婆娑林下行,天寒堆?;疬呑?。
人問祖室今安危,對道我此煨芋好。
翁翁介瀨溪頭住,我亦曾從溪上過。
一缽飯香留不住,信根道眼兩無差。
菩提種子男兼女,清浄家風菜與茶。
大佛所傳無別法,只今猶有老僧伽。
詩人例窮無可佳,借蔬貸粟東西家。
胸中一字不療餒,奈此滿篋皆云霞。
郛郎之貧亦相似,眼高視世如空花。
兩翁相值且相煦,薄糝藜羹終勝茶。
了了了,覺覺覺,萬里岷峨何處著。全身夢入蠱毒鄉,滴水石沾隨飲啄。
覺覺覺,了了了,金雞一拍扶桑曉。眼開還是覺城東,急打翻身個筋斗。
空生曾乞臨江市,恰似君今無別理。
只將千圣不曾傳,到處逢人水投水。
持來滿滿復是誰,把得便行何擬擬。
雖然末后有牢關,踏著歸來不相似。
十五已前不得去,寒木一尋生鐵鑄。
十五已后不得住,針筒鼻孔俱分付。
正當十五天然別,誰管春寒與秋熱。
拈起笠子為焰光,遍在湖南幷兩浙。
禽鳴滑滑濺泥涂,賴有云巢眼不孤。
天外黑風迷鷲嶺,檻前流水憶鵝湖。
躋攀危磴九折坂,捧玩新詩百斛珠。
收拾殘紅付春去,四時光景任三無。
浩蕩秋光里,扁舟過德清。
樓臺占山影,鵝鴨亂溪聲。
小飲經年別,清歌一邑驚。
娟娟照人月,還憶謝宣城。
杖策松門興未窮,更過金地雨花中。
山泉淅瀝通幽戶,林葉蕭森下晚風。
目極平皋方蒼莽,煙深城郭自空蒙。
他年幞被僧房宿,聊與支郎話色空。
復也雖少年,其志亦猛烈。
發足指乳峰,赤手探虎穴。
直須得虎歸,不可只么說。
送之披秀前,歲暮千峰雪。
邦人欽佇見儀刑,詔使相望對寵靈。
位冠三公師尚父,躬全五福壽康寧。
久留行色春過半,乍別天顏涕欲零。
誰識上心優老意,從行仍許鯉趨庭。
三昧酒,吃便醉,坐禪時,只瞌睡。
輕輕未可悚動渠,送上茶山渠自會。
見張三,逢李四,把得便行果靈利。
一枝春信有來由,六出飛花不相類。
到秀峰,真得地,四方老衲如云至。
跨著三門酌一杯,換卻眼睛拈卻鼻。
鐵面老禪今健否,家居道舊想安然。
飯香苦憶伊蒲饌,井冽還思甘露泉。
老人入我閩中居,如山有玉淵有珠。
老人一日出山去,崖不自靈淵亦枯。
我問天冠千眷屬,如何不留老尊宿。
飛鸞水急海天橫,一道清輝照四明。
木蛇頭帶角,古路獨橫身。
大有傍觀者,初無踏著人。
病來思自養,此去或同春。
送老須何物,窗明貝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