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覺允之東禪
了了了,覺覺覺,萬里岷峨何處著。全身夢入蠱毒鄉,滴水石沾隨飲啄。
覺覺覺,了了了,金雞一拍扶桑曉。眼開還是覺城東,急打翻身個筋斗。
了了了,覺覺覺,萬里岷峨何處著。全身夢入蠱毒鄉,滴水石沾隨飲啄。
覺覺覺,了了了,金雞一拍扶桑曉。眼開還是覺城東,急打翻身個筋斗。
明了啊明了,覺悟啊覺悟,那萬里之外的岷峨山該如何安放。仿佛整個身心都夢入那蠱毒之鄉,就像水滴沾在石頭上,隨遇而安地飲食生活。覺悟啊覺悟,明了啊明了,金雞一鳴,扶桑之地迎來破曉。睜開眼還是在覺城東面,趕緊翻個身打個筋斗。
了了:明白、明了。
覺覺:覺悟。
岷峨:岷山和峨眉山,泛指四川一帶。
蠱毒鄉:指充滿神秘、危險的地方。
飲啄:指飲食。
金雞:傳說中的神雞,報曉之雞。扶桑:古代神話中日出的地方。
覺城:可能是具體地名,也可能是具有象征意義的地方。
由于資料有限,難以明確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但從詩的禪意來看,可能是作者在與僧人覺允交流佛法感悟時所作,當時作者或許處于對佛法修行有所思考、追求精神覺悟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圍繞覺悟展開,以獨特的意象和簡潔的語言表達深刻的禪理。其突出特點是禪意濃厚,反復強調覺悟的重要性。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太著名,但對于研究禪詩文化有一定價值。
久慣云峰割夜晨,穿居溪越幾朝人。土床坐落悠悠暖,水磨聽來軋軋頻。但問那年曾宿肇,不知此處可逃秦。葡萄架下流何急,未許棲皇一洗塵。
四野秋聲入陣呼,消將詞疊較虛無。揮毫有客屯云鳥,橫槊何人賦舳艫。正好千山開景界,尚憐一念繞江湖。關河自昔無窮事,賴有公才出萬夫。
雪壓畦蔬僮手皸,度郎多日欠常珍。懸知旅食初無恙,窖里黃芽借得春。
天公預作豐年瑞,柳絮梨花紛舞墜。九重城闕晃清輝,一統山河含淑氣。郊原遍是瓊瑤地,梅蕊稍頭春早至。未論寅卯太平年,且賞嘉祥宣德歲。
幻化由來顯妙工,幕天席地自從容。還知飛舄成雙鳥,猶且同塵入宦中。
黑風吹海沙,七日此時出。光音雖高且猶梵,寧有焰摩與兜率。世間國上皆危脆,凡楚存亡焉足述。佛無如何況神鬼,吁嗟時日何時沒。
混沌以前無黑白,未剖人文先誕石。海岳成形天梵來,圣愚凡哲多奇跡。陸亙一片坐臥常,鐫得不得非所擇。深山大小空嶙峋,千年路滑猶荒僻。解空老人補南天,攫取端巖不盈尺。欲蘸毫端染太虛,一畫大千青碧碧。鐘王懷褚戰龍蛇,如蟲御木何狼藉。珍重云中似虎形,香水磨礱生羽翮。
前山是銅鼓,叩之寂不鳴。試植干云木,風調韶濩聲。
行人消息斷,空閨靜復寒。風急朝機燥,鏡暗晚妝難。從來腰自小,衣帶就中寬。
或搖素帛或吟弦,倒影流光古窟巔。玉為曾經一剖淚,虹因不顧直沖淵。豈憂終宿死人藪,還倖今逢活水源。此乃萬能神世界,何當浸滌我沉愆。
長蘆山下隱龍宮,瀝酒船回落照中。已有龜紋為傳卜,不勞烏尾更占風。水底明河碧浸星,琉璃不動一江平。橫鋪十幅指東去,坐看曉帆千里輕。
海上玄真子,能詩似謫仙。從來披鶴?,長上釣漁船。袖有雌雄劍,囊無子母錢。一壺春自足,應不問先天。
右軍鸞鳳姿,初齔寓隆想。沉睡乃真覺,坦臥亦疏朗。臨池灑妙翰,抗意風云上。籠鵝事偶然,草經有攸往。
白蘋風急雁初飛,才子寧親日下歸。華佩暫看辭鳳闕,彩衣重喜拜庭闈。百杯別酒澆離思,十幅蒲帆掛落暉。忠孝兩全今古重,春風回棹勿遲遲。
浮湘未了岳峰緣,夢寐煙霄二十年。問俗再游荊楚路,乘風須到祝融顛。神馳滄海看紅日,路指朱陵上碧天。赤帝肯分賓友席,莫教云雨暗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