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王八
征馬嘶長路,離人挹佩刀。
客來東道遠,歸去北風高。
時候何蕭索,鄉心正郁陶。
傳君遇知己,行日有綈袍。
征馬嘶長路,離人挹佩刀。
客來東道遠,歸去北風高。
時候何蕭索,鄉心正郁陶。
傳君遇知己,行日有綈袍。
遠行的馬在長路上嘶鳴,離別的人握著佩刀。客人從東邊遠道而來,歸去時北風正勁。時節是如此的蕭瑟,思鄉之情正憂悶難消。聽說你遇到了知己,遠行時會有人贈送厚袍。
挹(yì):握持。
郁陶(yù yáo):憂悶、思念的樣子。
綈袍(tí páo):厚袍,這里用戰國時范雎的典故,指他人對自己的關懷照顧。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是詩人在與友人王八分別時所作。當時社會或許處于動蕩或人們常為生計奔波,離別頻繁,詩人在送別友人時有感而發。
這首詩主旨圍繞離別,突出了離別的傷感和對友人的關懷。其特點是情景交融,情感表達細膩。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古代送別詩的常見主題和創作手法。
南山有泓泉,濯濯清不渾。下有到地株,上有號云猿。積石從西來,歲久根遂蟠。如何百年后,雕鑿加鉆刓。我恨來最遲,不見真氣完。萬物自有弊,至理難窮言。
屈盡人閒薄宦情,千鐘從此一毫輕。人心直要平如水,水面風來更不平。
莫是環兒睡海棠,聽他放籟奏笙簧,不辭永晝坐伊旁。半夜狂風鳴玉佩,三春細雨困瑤妝。朝來不敢問丁香。
千門萬戶嚴扃鑰,留守司官莫自閑。仰候秋風駝被等,郊迎大駕向南還。
杜鵑云是古帝魄,臣甫何辭再拜勞。卻怪天津橋上叫,叫將白眼稅青苗。
笛聲吹起白云秋,兩袖天風獨倚樓。北望中原何處是,落霞孤鶩古今愁。一聲長笛夕陽樓,總是關山舊日愁。杳杳山青云盡處,澹煙衰草不勝秋。
葫蘆酒暖急須傾,踏遍青山不問名。君自誤聽才子傳,當時別有一王生。
長林誰復憶彈冠,畏路猶嗟伏枕難。巳訂煙嵐成石友,更驚風雨動泥蟠。青山自送千尋碧,白首寧銷一寸丹。幾度月梁懷有道,清光真作玉容看。
亦對青山亦著書,廓然順意莫猜疑。無端并入莊生夢,蝴蝶原來便是臺。
恒山西望繡成林,絕壁奇峰劍戟森。云滿碧臺隋帝女,樹藏紅廟漢淮陰。西風牧笛吹遺恨,芳草歌樓動客心。最是南烏棲未穩,黃昏鐘鼓亂寒砧。
國字崇當代,人才起妙年。風云千里駿,日月九重天。翰苑司掄選,中書屬次銓。光榮毛義檄,奮發祖生鞭。學廣儒宮制,書傳弟子員。宦情依冷椽,官舍擁寒氈。筮仕無踰此,如君更穎然。永嘉今壯辟,多藝夙稱賢。咨訪兼留意,英髦孰接肩。舊家疑寂寞,遺簡想流傳。必使聲華盛,應知學業全。高情何特達,勝日共周旋。薦豆登霜柚,充庖載海鮮。洞簫吹月下,玉樹立風前。已兆魚龍化,何嫌雨露偏。群公爭薦進,拭目去翩翩。
倚新聲、自嫌遲暮,偶然涂抹留草。詞人海外論交始,曲誤周郎須道。真浩渺。看一卷龍洲,本是君家調。清奇峻峭。更殘月微云,吳鹽春水,含咀助吟嘯。雙丸轉,幾度桑枯海老。故園花徑誰掃。偷兒解得存氈意,珍重燈旁堆稿。休懊惱。還賴有、長篇短領抒懷抱。摶風盼到。便月里星邊,同游把臂,指點地球小。
月意愔愔露氣微,池亭何處見清暉。只應夢里成胡蝶,擬共楊花苦斗飛。
明知安分即忘歸,故倚春風看落暉。叔度汪汪波萬頃,未應如我苦懷歸。
真成笑柄獨尋思,老向騷壇作畫師。書劍無聞青眼白,琴樽多感素衣緇。乞靈高枕難為睡,遺與寒燈賴有詩。抱柱此心終不悔,孤懷寧速故人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