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感遇效同谷七歌 其六
有朋有朋多窮交,平生風誼如同胞。揚云拓落眾所棄,數子不敢輕相嘲。此日飄零勿復道,與君矢志甘衡茅。嗚呼六歌兮歌且緩,伐木聲殘腸欲斷。
有朋有朋多窮交,平生風誼如同胞。揚云拓落眾所棄,數子不敢輕相嘲。此日飄零勿復道,與君矢志甘衡茅。嗚呼六歌兮歌且緩,伐木聲殘腸欲斷。
燕趙多奇士,如公名不虛。
胸中九域志,筆底百家書。
報國心尤壯,籌邊智有余。
功名竟赍恨,西望倍欷歔。
蜀道名天險,馳驅敢憚勞。
劍頭懸六印,夢里益三刀。
漢殿聯簪橐,燕山擁節旄。
惜哉覘國意,不得試龍韜。
旋插杉枝蔽曉曦,緩搖輕箑自融怡。
調琴不用求成曲,得句何須湊作詩。
無復趨炎同褦襶,但能尋睡學希夷。
太倉日食五升米,老矣不嫌人更嗤。
身后名何用,人亡意愈深。
蓋棺悲昨夢,掛劍答初心。
潛德仍能發,遺言尚可尋。
悼元情更切,接隴柏森森。
適齋一片心,它人難與比。少時發此念,樂施到莫齒。婚姻成者眾,葬埋不知幾。義氣追古人,仁風動桑梓。
利益及物物,方便形事事。先正有此言,源流固有自。外家有大池,清波照叢桂。來者不問誰,小大聽盈器。
及其旱將涸,一雨復清泚。我舅為欣然,作詩自言志。平生欲濟人,往往多割己。向來俸可分,掛冠逾一紀。
心勤力不逮,不得盡如意。安得有貲財,如此池中水。來求則應之,吾心斯足矣。
長篇筆余力,亹亹遂滿紙。病足正僵臥,三誦為之起。韻險不容次,愚言不能止。
公曰汝答我,只用元白體。公心與天通,言合孟軻氏。菽粟如水火,此意豈不美。黃金土同價,但恐無此理。
求水易足用,近止及鄰里。上不過飲食,下亦止濯洗。求財則無厭,來不問遠邇。應者力已竭,求者殊未已。
有如一富翁,獨處百家市。始焉逐什一,貧富本相濟。余波被四鄰,人情皆可喜。
久之責望重,爭訟隨謗毀。不言理曲直,但謂富者鄙。堯舜有至仁,猶病在博施。所以漢劉德,其言有深旨。
富者民之怨,百萬輒散棄。貧富各有分,取予尤不易。
生長在舅側,義事熟于耳。頗亦知為人,緩急力不計。舅言出于仁,甥言裁以義。二者若不同,同歸于一揆。
愛茍無差等,兼愛幾墨子。豈惟道非中,安有力及此。仁民與愛物,要自親親始。
癡云挾雨雨不晴,門外野田春水生。
登臨一望莽然平,滄波十里舟可行。
農人枵腹愁弗醒,今朝喜見天日明。
前村相去幾牛鳴,試問誰家廩粟傾。
僅有一區宅,曾無二頃田。
相過惟載酒,至老不言錢。
幾得拜床下,何堪哭道邊。
門人多著籍,下馬向新阡。
??云追電笑談間,爭看驊騮出帝閑。
暫借短檠賒眼力,莫因遠別夢眉山。
詩聞庭下頻趨鯉,易在床頭久鑄顏。
趁取雙親皆未老,綠衣歸換彩衣斑。
老人見桃花,悟者有靈云。
我見亦有悟,花前飲玉醺。
可憐南北家,論說事紛紜。
為問參老禪,何如參面君。
下震上艮,下動上止。分明兩片口唇,包著許多牙齒。
禍自此出,故以言語為戒。病自此入,故以飲食為忌。
庠者養也,頤者養也。名庠而住頤庵,知他養個甚底。
直待吞卻栗棘蓬,更與吸盡西江水。莫問這邊那邊,都是一個道理。
去國名逾重,還朝道益尊。
清虛懷骨骾,嚴冷帶春溫。
公綽真無欲,臧孫尚立言。
騎箕雖永隔,精爽儼如存。
雨師爭自效,風伯尚何施。
膏澤由分閫,空餐媿奉祠。
農功今可濟,水利更毋隳。
喜雨無煩記,行人口似碑。
名族著崗頭,幽閨女教修。
良人驚夢蝶,眾子慕桑鳩。
物化了難問,壸彜誰為收。
于公有佳兆,袞袞看公侯。
自踏功名地,斯心每淡如。
東南雖數任,來往祇單車。
上相逢知己,清時草辟書。
才寬天命窄,轓左換靈輿。
有客衣百衲,狂言如病風。
一飲至數斗,醉臥官道中。
我嘗延之飲,問對略可通。
告我珠異雀,無輕發其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