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宿凈明寺小飲易安齋口占
凈明齋宿近初庚,西蜀東吳一世英。
行徑九盤山犖確,流泉百折玉琮琤。
頻飛兕斝顏俱渥,細聽犀談座為傾。
觴詠直多幽興足,未應不飲似公榮。
凈明齋宿近初庚,西蜀東吳一世英。
行徑九盤山犖確,流泉百折玉琮琤。
頻飛兕斝顏俱渥,細聽犀談座為傾。
觴詠直多幽興足,未應不飲似公榮。
在凈明寺齋戒住宿接近初庚日,來自西蜀和東吳的都是一世英杰。走過的小路在九盤山上崎嶇不平,流動的泉水曲折百回如美玉撞擊般清脆作響。頻繁舉杯暢飲,大家都面色紅潤,仔細聆聽精妙的談論,在座的人都為之傾倒。飲酒賦詩興致十足,不應像劉公榮那樣不飲酒。
齋宿:在齋戒期間住宿。初庚:農歷七月初一后的第一個庚日。
西蜀東吳:泛指來自不同地域的人。一世英:一代英杰。
行徑:走過的小路。犖確:形容山路、石頭等高低不平。
琮琤:形容玉石相擊或水流聲。
兕斝:古代酒器。渥:紅潤。
犀談:精妙的談論。
觴詠:飲酒賦詩。公榮:指劉公榮,《世說新語》記載他與人飲酒,不選擇對象,有人問他原因,他說‘勝我者,不可不與飲;不如我者,亦不可不與飲;是輩者,又不可不與飲’。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可推測是詩人在凈明寺齋戒住宿時,與來自不同地域的英杰友人相聚。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穩定時期,文人之間有較多交流活動,詩人在這樣的氛圍中創作此詩以記錄當時的情景和心情。
這首詩主旨是記錄與友人在凈明寺相聚的雅事,突出了文人相聚飲酒賦詩的高雅情趣。其特點是將自然景色與人文活動相結合,語言優美。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文人的生活風貌和創作風格。
山寂寂兮無人,又蒼蒼兮多木。
群龍兮滿朝,悅石上兮流泉,與松間兮草屋。
入云中兮養雞,愧不才兮妨賢,嫌既老兮貪祿。
誓解印兮相從,山中人兮欲歸,云冥冥兮雨霏霏。
水驚波兮翠菅蘼,忽山西兮夕陽,見東皋兮遠村。
平蕪綠兮千里
復道通長樂,青門臨上路。
遙聞鳳吹喧,暗識龍輿度。
褰旒明四目,伏檻紆三顧。
小苑接侯家,飛甍映宮樹。
商山原上碧,浐水林端素。
銀漢下天章,瓊筵承湛露。
將非富人寵,信以平戎故。
從來簡帝心,詎得回天步。
屋上春鳩鳴,村邊杏花白。
持斧伐遠揚,荷鋤覘泉脈。
歸燕識故巢,舊人看新歷。
臨觴忽不御,惆悵遠行客。
天路來兮雙黃鵠,云上飛兮水上宿,撫翼和鳴整羽族。
不得已,忽分飛,家在玉京朝紫微,主人臨水送將歸。
悲笳嘹唳垂舞衣,賓欲散兮復相依。
幾往返兮極浦,鞍馬歸兮佳人散,悵離憂兮獨含情。
希世無高節,絕跡有卑棲。
君徒視人文,吾固和天倪。
緬然萬物始,及與群物齊。
分地依后稷,用天信重黎。
春風何豫人,令我思東溪。
草色有佳意,花枝稍含荑。
更待風景好,與君藉萋萋。
聊上君兮高樓,飛甍鱗次兮在下。
俯十二兮通衢,王畿郁兮千里,山河壯兮咸秦。
舍人下兮青宮,亦幸有張伯英草圣兮龍騰虬躍,擺長云兮捩回風。
琥珀酒兮雕胡飯,君不御兮日將晚。
秋風兮吹衣,時不可兮再得,君何為兮偃蹇。
幸忝君子顧,遂陪塵外蹤。
閑花滿巖谷,瀑水映杉松。
啼鳥忽歸澗,歸云時抱峰。
良游盛簪紱,繼跡多夔龍。
詎枉青門道,胡聞長樂鐘。
清晨去朝謁,車馬何從容。
少年識事淺,強學干名利。
徒聞躍馬年,苦無出人智。
即事豈徒言,累官非不試。
既寡遂性歡,恐招負時累。
清冬見遠山,積雪凝蒼翠。
浩然出東林,發我遺世意。
惠連素清賞,夙語塵外事。
欲緩攜手期,流年一何駛。
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達人無不可,忘己愛蒼生。豈復少十室,弦歌在兩楹。
浮人日已歸,但坐事農耕。桑榆郁相望,邑里多雞鳴。
秋山一何凈,蒼翠臨寒城。視事兼偃臥,對書不簪纓。
蕭條人吏疏,鳥雀下空庭。鄙夫心所尚,晚節異平生。
將從海岳居,守靜解天刑。或可累安邑,茅茨君試營。
野老才三戶,邊村少四鄰。
婆娑依里社,簫鼓賽田神。
灑酒澆芻狗,焚香拜木人。
女巫紛屢舞,羅襪自生塵。
愚谷與誰去,唯將黎子同。非須一處住,不那兩心空。寧問春將夏,誰論西復東。不知吾與子,若個是愚公。
吾家愚谷里,此谷本來平。雖則行無跡,還能回應聲。不隨云色暗,只待日光明。緣底名愚谷,都由愚所成。
借問愚公谷,與君聊一尋。不尋翻到谷,此谷不離心。行處曾無險,看時豈有深。寄言塵世客,何處欲歸臨。
紗帽烏皮幾,閑居懶賦詩。
門看五柳識,年算六身知。
靈壽君王賜,雕胡弟子炊。
空勞酒食饌,持底解人頤。
新妝可憐色,落日卷羅帷。
爐氣清珍簟,墻陰上玉墀。
春蟲飛網戶,暮雀隱花枝。
向晚多愁思,閑窗桃李時。
麗日照殘春,初晴草木新。
床前磨鏡客,樹下灌園人。
五馬驚窮巷,雙童逐老身。
中廚辦粗飯,當恕阮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