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次邦衡長子總干韻
乃公剛骾迅詞章,濟美人推小贊皇。
君實固難安洛汭,子虛亦合薦周行。
牛屠十九看游刃,媠擊三千始濫觴。
早向秦淮迎輦輅,北征旗鼓正相望。
乃公剛骾迅詞章,濟美人推小贊皇。
君實固難安洛汭,子虛亦合薦周行。
牛屠十九看游刃,媠擊三千始濫觴。
早向秦淮迎輦輅,北征旗鼓正相望。
您父親剛直且文辭出眾,在濟世方面被人比作小贊皇(李德裕)。司馬光難以在洛水之畔安心,您也應像司馬相如憑借才華被舉薦入仕途。就像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從三千越甲起兵開始發展。應早日在秦淮迎接圣駕,北征的旗鼓正遙相呼應。
剛骾:剛直。
濟美:在前人的基礎上發揚光大。小贊皇:指李德裕,他封贊皇縣伯,這里用來贊譽邦衡。
君實:司馬光的字,洛汭:洛水入黃河處,這里指司馬光退居洛陽。
子虛:指司馬相如的《子虛賦》,這里表示憑借才華被舉薦。周行:指朝廷。
牛屠十九看游刃:用庖丁解牛“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于硎”的典故,比喻技藝高超、做事得心應手。
媠擊三千始濫觴:“媠擊”可能有誤,推測是“越甲三千”,比喻從弱小開始發展。濫觴:事物的起源。
輦輅:皇帝的車駕。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南宋時期,朝廷偏安江南,有北伐收復失地的需求。邦衡可能是一位剛直且有才能的官員,詩人通過此詩對邦衡及其子表達贊賞與期許,鼓勵他們為國家北征貢獻力量。
這首詩主旨是鼓勵邦衡之子積極進取,為北伐出力。其特點是用典豐富,借古抒懷。在文學史上雖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反映了當時愛國文人渴望收復失地的心聲。
幽泉細石瀉泠泠,
風格居然到四靈。
一縷秋煙裊愁緒,
可憐贏得鬢星星。
曾經歲月幾華夷,
雨貌風顏茂晚姿。
自是雪霜心共老,
筆頭聊復戲孫枝。
萬變觀時事,
誰其肉食謀。
乾坤一儒腐,
今古兩眉愁。
白首生何益,
青春逝不留。
孤燈夜夜坐,
曉角動軍樓。
追日忍渴走
喝月使倒行
夸父骨已朽
秦皇冢亦平
中樞仗節返京畿,忠孝雙全八座希。
已見籌邊留舊政,還從攀柏濕征衣。
秋聲玉帳迎鴻雁,云路天香溢翠微。
師表人倫稱盛事,蒼生霖雨望多違。
欲從父老效攀轅,獵獵旌旗出海門。
綠樹暖分寒谷律,卿云高擁北溟鯤。
五兵中外侵華鬢,一夕楓宸對密言。
悵望碧波鐃吹遠,疏鐘明月戀孤村。
澄江似練,明月如煙,岸楓墜葉。
夜宿孤篷,叢蘆隱隱聞雁唼。
獨有潭曲漁歌,和櫓聲伊軋。
羈客天涯,乍逢清景心怯。
雙鬢飄蕭,便重看鏡中休鑷。
古歡新恨,何時輕量細閱。
荏苒歸期難定,任怨歌盈篋。
秋遠瀟湘,素心空寄三疊。
蠶兒初飯時,
桑葉如錢許。
扳條摘鵝黃,
藉紙觀蟻聚。
屋頭草木長,
窗下兒女語。
日長人頗閒,
針線隨緝補。
遙思漢闕雨新晴
天際微云夕吹生
沆瀣氣涼仙掌迥
滿盤宵露結珠英
慈湖老仙伯,乘云賓帝鄉。
念之每汍瀾,風味不可忘。
其門多英特,清文照縑緗。
為我勖諸賢,佐道當自強。
圓景下絕壁,
山館忽已暝。
石磴靜張琴,
雪泉清瀹茗。
不知夜已深,
月上青松頂。
《徂徠》而外有《山陽》,余子文章亦擅場。南駕越裳北高麗,六鰲曉策耀扶桑。
底事翩翩客,長懷落落愁。驥心猶五夜,雞肋已三秋。犢敝相如褲,貂殘季子裘。長門售何日,少婦繞機愁。
失意真憐汝,沾衣向薜蘿。屠龍人未識,買駿客頻過。投筆徒為爾,焚舟竟若何。千秋吾道在,異日較誰多。
鷲嶺連云擁翠屏,
讀書人去鳥空鳴。
捫蘿登覽無煙火,
瀑布猶懸打麥聲。
錦纜仙源接,銀珰帝邸來。鵔鸃臨水映,鸂鶒觸船開。秋篴清商發,晴宮紫氣回。再來桃水路,莫遣世人猜。
玄宮金間碧,秋沼水澄清。槎泛還依斗,簫鳴且勸觥。筠籠持棗獻,芳餌得魴烹。鶴駕何由假,招攜仗友生。
霜清木落見沙洲,
洲上人家半在舟。
射雁歸來魚滿笱,
甕中先見問扶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