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景圖 其三
遙山深秋色,總被草堂分。籬外涓涓水,流來半是云。
遙山深秋色,總被草堂分。籬外涓涓水,流來半是云。
經略用,遼沈完。經略罷,遼沈殘。
再起田間賜劍印,經持日戰玄黃分。六萬蕩平竟何有,撫臣主戰經主守。
一夜廣寧風鶴驚,撫臣先走經亦走。
撫臣庸愚何足齒,奈何經略也惜死?若使慷慨提孤軍,支拄殘疆報天子。縱然馬革裹尸還,九尺昂藏一男子。奈何經略也惜死,不死西曹死西市。九邊傳首魂有知,目炯電光血裂眥。
煙霞搖映五羊城,
解佩曾于此結盟。
綠野追隨拚白發,
蒲輪軫念為蒼生。
大賢別去空留跡,
真隱從來不著名。
復恐云山難遽定,
年年常似有人爭。
東頭斗龍西頭虎,雜糅萬類為刀俎。草木江山腥血流,乾坤橐鑰變機弩。嘆我生時何不辰,極目中原生莽榛!漢武、唐宗不復作,爭長黃池付夷人!
今日四萬萬生民,蠖屈誰能不求伸!朝廷不為鼓舞計,坐視外人立兩甄。遼東、遼西無凈土,海南、海北飛灰塵。甘受商于儀誑楚,豈真鶉首天賜秦!至今英雄尚不出,我恨造化誠不仁!
兩狼斗門內,咆哮日成隊。褒衣大袖立當前,囁嚅無從置巨喙。誰為強弱、誰成敗,痛我人物總齏碎!傳聞峨峨鐵嶺山,西夷駐馬當雄關。又聞旅順城,西夷窟距成磐安。嘆我有險不能握,日以大地供戕殘!
今年又撤西藏蔽,唇齒俱亡寧止寒。海東一國況糾糾,縱驅西人非吾有。外庭內奧俱破摧,辭得狼貪來虎吼。中原尚有山林藪,亟呼豪杰四保守。貳師、霍病能鷹揚,深目奇肱應狗走。陸有大冶、海有琛,旋轉坤維在反手。不信萬年太古邦,一旦龍鐘便老朽。
嗚呼今日談強等談空,平戎策付馬耳風。鐵輪炮車滿天地,狂瀾日與海流東。頻年燹火接天紅,側身西望徒忡忡!焦頭爛額盛京路,匍匐父老提兒童。誰知海外暫食息,哀哀亦成中澤鴻。
詩家周賀與方干,
三載同吟七里灘。
晚節我惟甘豹隱,
妙年公合快鵬摶。
昔叨舊尹迎新尹,
今愧前官送后官。
朔野炎陬天地闊,
寄書會面兩應難。
青山面面同,渾如張素紙。欲蘸萬丈松,盡書太平字。
一片嵯峨石,中馀小徑通。自從雪積后,那得世人蹤。
山中清且閒,寒雪共朝夕。除卻自行蹤,并無麋鹿跡。
侍臣不合出都門,
為有威名蕃漢尊。
戶部左曹回妙手,
匈奴右臂落清樽。
揮毫珠璧生談笑,
轉盼龍鸞在夢魂。
瀚海一空何足道,
歸來黃閤坐調元。
靜夜胡床拂斗牛,天街涼月涌青虬。銀窺帝釋三千界,玉倚仙人十二樓。墜露迥沾長樂夢,飛云旋逐廣陵游。淋漓桂醑黃封在,一洗都門萬斛愁。
吐握平津近帝閽,鹽梅佳節許同論。蒲萄漢殿馳中使,薏苡燕臺出上尊。玉笛飛霜連四野,金莖零露滿千門。霓裳陣陣天風落,猶記嫦娥一笑溫。
雪里溪頭已占春,
小園又試晚妝新。
放翁老去風情在,
惱得梅花醉似人。
埋向西陵里,
千年不復晨。
未知臺上妓,
歌舞樂何人。
生事都如縛粽菰,千纏萬裹滯長途。
高門敢望齊丞相,醒眼真憐屈大夫。
彩結靈符聊辟鬼,盤堆昌歜故愁吾。
南州五月鰣魚美,未買煙蓑棹五湖。
鼓山東望龍渡處,
海雨曾飄開國旗。
從古英雄論成敗,
不堪重話共和時。
影不落人間,
空門斷往還。
心如灰已死,
身與石同頑。
洗耳清?瀑,
支筇靜對山。
老僧閒甚富,
誰欲賈予閒。
周道洽平,聲動文成。
周王棄善,俗移風變。
哀樂異心,治亂殊音。
心發言從,影響攸同。
政行音類,塤篪靡異。
實教化之所由,故能經乎天而緯乎地。
白狼去后桑田出,
仙女升來洞府閑。
野水孤篷伴此生,釣絲風飏鬢絲輕。世間甲子渾忘卻,潮落潮生幾月明。
逝水滔滔春復秋,長年蹤跡寄扁舟。五湖風景誰爭得,千古應須付白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