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犀初發
可笑詩人山澤臞,平生枯淡不敷腴。
已搜杞菊到詒厥,絕與木犀親友于。
挼入杯中金粟走,滿澆天上桂華孤。
醉眠繞枕兩三朶,香冰肝脾酒更無。
可笑詩人山澤臞,平生枯淡不敷腴。
已搜杞菊到詒厥,絕與木犀親友于。
挼入杯中金粟走,滿澆天上桂華孤。
醉眠繞枕兩三朶,香冰肝脾酒更無。
可笑那些像隱居山澤般清瘦的詩人,一生生活枯淡,不富足。他們已經把杞菊之類的題材都寫遍,甚至傳給后人,卻與木犀花毫無親近之感。把木犀花揉搓進杯中,如金粟般的花蕊滾動,滿滿地澆上酒,好似讓天上孤獨的桂華也融入其中。醉后入眠,枕邊環繞著兩三朵木犀花,那香氣沁入肝脾,連酒意都消散了。
山澤臞(qú):指隱居山澤清瘦之人。臞,瘦。
敷腴(fū yú):富足、豐厚。
杞菊:兩種植物,常被詩人用作清苦生活的象征。詒厥:指留給子孫。
友于:指朋友,這里作親近之意。
挼(ruó):揉搓。金粟:木犀花形似金粟。
桂華:指月亮,傳說月中有桂樹。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中可推測,詩人處于相對閑適的生活狀態,看到木犀初發,有感而發,對當時一些只專注于清苦題材創作的詩人有所思考。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木犀花的喜愛和對生活中詩意的追求。其突出特點是語言生動,對比手法運用巧妙。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獨特的審美和創作視角。
繞岸堆青嶂,游船滿綠波。
樓臺臨水近,楊柳占春多。
老去誰同調,尊前且放歌。
韶華能幾日,隨棹已新荷。
風流江左后,今不愧諸王。
弓冶儒非誤,衣冠晚見償。
當時獨立處,千載狀元鄉。
天定常如此,三槐有二郎。
宦路今如此,親闈望已深。
是誰門戶責,慰我父兄心。
鏡里休頻看,杯中但淺斟。
前賢官業處,端的要追尋。
湘江東西直浯溪,上有十丈中興碑。
誰鑿豐碑鎮山曲,溪邊美人美如玉。
想當歌頌大業時,胸蟠星斗光陸離。
蠶須蠆尾更清勁,凜凜襟懷冰雪瑩。
水部之文魯公書,兩翁寥寥千載余。
后來更有黃太史,健筆題詩起翁死。
一派溪流徹底清,溪邊鏡石堅而明。
我思古人不可見,水石猶作瓊瑰聲。
朅來名山訪遺跡,煙雨凄迷山路濕。
野叟蒙頭看打碑,君其問諸水邊石。
晴嵐漠漠水溶溶,落葉遮船翠蓋重。
秋色盡為漁者占,山光多向道人濃。
云連合抱前村樹,磵繞飛來小朵峰。
送罷夕陽迎素月,樓臺高下自鳴鐘。
孤憤全憑尺素書,一官牢落竟何如。
兵威似火難言熄,世事猶棋祇報輸。
魚棄青蒲歸淺渚,鳥忘白粒墮枯株。
杞人縱有憂天志,忍見鴟夷賜子胥。
錯落珠璣滿袖傾,百年初見媿生平。
人從伊傅平頭數,句似陰何徹骨清。
惠我善隣天有意,惜君橫道世無情。
曲終狗尾那能續,欲附曹劉萬古名。
雪舟不肯半涂回,直到荒林意盛哉。
籬菊苞時披宿霧,木犀香里絕纖埃。
錦心繡口垂金薤,月露天漿貯玉杯。
八十仙翁能許健,片云得得出巢來。
想像含消與接枝,英華集里脆香詩。
外披翠羽中懷玉,嚼出清泉上滿池。
溢齒應餐多正好,堆盤盡饤老將宜。
炎蒸時節還能洗,不是梨侯更有誰。
接客接客,高亦接,低亦接。
大兒穩善會傳茶,小兒踉蹡能作揖。
家人不用翦髻云,我典唐書充饌設。
唐書典了猶可贖,賓客不來門戶俗。
赪尾勞民久,青天轉粟艱。
三年流馬運,一笑狎鷗閑。
天遠才多阨,功深報肯慳。
勒銘周伏柱,何恨掩丘山。
鼎鼐真才筆橐聲,清朝人物獨先生。
從來馬老荊州望,可但元公禮部名。
謀帥直須醫國手,輟賢何以慰人情。
送春又數春回處,忍更堂堂背我行。
若效飛鳧客,多慚擊劍仙。
閑吟五字句,近得故人編。
方愧雷門鼓,俄揮草圣煙。
侍郎詩思敏,百斛似泉淵。
朝梳九疊云,到暮不成雨。一日變千絲,只作愁機杼。
愁至云成幕,小雨和絲落。愁去臉成霞,雨霽庭下花。
折花愁雨濕,護惜鮫綃立。蜂蝶愛花紅,花心應未同。
妙在轉處,密在汝邊。
繪予面目,正中乖偏。
踏翻卻謝郎船。
不撥萬象,火冷灰寒。
我有豐子分,誰道不完全。
十分狼藉難收拾,微風吹動碧瑯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