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領戶部楊公挽詩 其二
赪尾勞民久,青天轉粟艱。
三年流馬運,一笑狎鷗閑。
天遠才多阨,功深報肯慳。
勒銘周伏柱,何恨掩丘山。
赪尾勞民久,青天轉粟艱。
三年流馬運,一笑狎鷗閑。
天遠才多阨,功深報肯慳。
勒銘周伏柱,何恨掩丘山。
百姓像鮒魚紅尾一樣困苦已久,在艱難情況下轉運糧食如同青天摘星般困難。三年來像木牛流馬般辛苦運糧,如今一笑間如與鷗鳥嬉戲般閑適。天高地遠賢才多遭困厄,功勞深厚回報怎會吝嗇。就像周朝伏柱史被刻銘紀念,逝去又有何遺憾。
赪尾:《詩·周南·汝墳》“魴魚赪尾,王室如毀”,后以“赪尾”比喻人民的疾苦。
轉粟:運送糧食。
流馬運:指三國時諸葛亮所造運輸工具木牛流馬,這里指辛苦運糧。
狎鷗閑:像與鷗鳥親近那樣閑適自在。
阨:同“厄”,困厄。
慳:吝嗇。
勒銘:刻石記功。
周伏柱:指周朝的柱下史,老子曾任此職。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可推測當時社會百姓生活困苦,糧食轉運艱難。詩人可能是在戶部楊公去世后,為紀念其功績而作,表達對楊公的追思和敬意。
這首詩主旨是悼念戶部楊公,突出其運糧功績。特點是善用意象和典故,情感深沉。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展現了當時社會狀況和詩人對逝者的情感。
堯夫非是愛吟詩,詩是堯夫慎獨時。
人壽百年無以過,心游萬仞待何為。
為謀須求心無愧,作事莫幸人不知。
誠盡鬼神猶且懼,堯夫非是愛吟詩。
金須百煉始知精,水鑒何如人鑒明。
不棄既能存故舊,久要焉敢忘平生。
經綸事體當言用,道義襟懷只論誠。
草木面前何止萬,歲寒松桂獨青青。
堯夫非是愛吟詩,詩是堯夫語物時。
物盛物衰隨氣候,人榮人瘁逐推移。
天邊新月有時待,水上落花何處追。
皆是世間常事耳,堯夫非是愛吟詩。
賢侯新葺水云鄉,虛閣崢嶸綠渺茫。
波面長橋步明月,人家疎影帶殘陽。
風中白鳥侵煙去,雨后紅蕖擁袖香。
從此郡圖添故事,歲時遺愛似甘棠。
七國之時尚戰爭,威強智詐一齊行。
廉頗白起善用兵,蘇秦張儀善縱橫。
朝為布衣暮公卿,昨日鼎食今鼎烹。
范雎謝相何心情,蔡澤入秦何依憑。
始皇奮袂天下寧,二世乞為氓不能。
三千賓客憤未平,百二山河漢已興。
所存舊物惟空名,殘陽衰草山川形。
都似一場春夢過,自余惡足語威獰。
郡僻好藏身,心閑久無事。
前軒飽食罷,后庵取茶試。
巖邊啟茶鑰,溪畔滌茶器。
小灶松火然,深鐺雪花沸。
甌中盡余綠,物外有深意。
濫官來此游,時得拂塵累。
莫笑后庵茶,閑中好滋味。
吾友多稱君,思見寒附火。氣溫玉開籍,才敏鏃加笴。
嘗于師魯書,言詞屢及我。乖疎久益新,慕合迎已可。
奈何縻組綬,無路動車輠。近乃得百篇,能詩今信果。
清寒水石春,怪險蛟螭鎖。遠念煙鴻去,呈妍露葩娜。
古人雖已矣,風流未應墮。東來勿后期,山桃綴紅顆。
信美他鄉地,登臨有故樓。
清風破大暑,明月轉高秋。
朝暮岷山秀,東西錦水流。
賓朋逢好景,把酒為遲留。
政事渾如春夢閑,人情囂薄惡儒冠。
四朝遺烈承平日,兩世觀風樹大桓。
經濟安民心不晦,保全傳嗣骨無寒。
乾元恰似諸公意,符節還同一揆看。
翠竹叢深啼鷓鴣,鷓鴣聲更勝提壺。
江南江北常相逐,春后春前多自呼。
遷客銷魂驚夢寐,征人零淚濕衣裾。
愁中聞處腸先斷,似此傷懷禁得無。
天地定位,否泰反類。
山澤通氣,損咸見義。
雷風相薄,恒益起意。
水火相射,既濟未濟。
四象相交,成十六事。
八卦相蕩,為六十四。
堯夫非是愛吟詩,詩是堯夫自詫時。
事少事多都在己,人憂人喜更由誰。
壺中日月明長在,洞里乾坤春不歸。
誰道光陰如過隙,堯夫非是愛吟詩。
如鑒又如鉤,回旋莫記秋。
難窮天上理,易白世間頭。
團處人人喜,虧時物物愁。
有生無不喘,何必待吳牛。
堯夫非是愛吟詩,詩是堯夫慎與時。
初作事時分可否,始親人處定安危。
殊鄉忠信同思善,異世奸邪共喜私。
豈待較量然后見,堯夫非是愛吟詩。
堯夫非是愛吟詩,詩是堯夫晚步時。
信意遂過高祖宅,因行更上魏王堤。
設如終久全無托,何似當初都不知。
料得鬼神知此意,堯夫非是愛吟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