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雪送陸子靜
猛落還中歇,疎飛忽驟繁。
平欺蘆屋脊,偏護竹籬根。
對面看童子,低頭印手痕。
銷魂送行客,行客更銷魂。
猛落還中歇,疎飛忽驟繁。
平欺蘆屋脊,偏護竹籬根。
對面看童子,低頭印手痕。
銷魂送行客,行客更銷魂。
大雪猛烈飄落又中途停歇,稀疏飄飛忽然又驟然繁密。它平齊地覆蓋了蘆葦屋頂,卻特別庇護著竹籬根部。我對面看著童子,他低頭在雪上印下手痕。我為送行客而黯然神傷,而行客更加傷心欲絕。
猛落:指雪猛烈地飄落。
疎飛:即疏飛,稀疏地飄飛。
平欺:平齊地覆蓋、欺壓。
偏護:特別庇護。
銷魂:形容極度的悲傷、愁苦。
陸子靜即陸九淵,是南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此詩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但應是作者在大雪天為陸九淵送行時所作。當時理學興盛,作者與陸九淵可能在學術或思想上有交流,分別時內心不舍而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雪中送別友人,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以雪的變化和雪中場景烘托離情。在文學史上雖不具廣泛影響力,但體現了宋代送別詩的一種風格,展現了文人之間的情誼。
久行多不定,樹下是禪床。
寂寂心無住,年年日自長。
蟲蛇同宿澗,草木共經霜。
已見南人說,天臺有舊房。
身老無修飾,頭巾用白紗。
開門朝掃徑,輦水夜澆花。
藥氣聞深巷,桐陰到數家。
不愁還酒債,腰下有丹砂。
年老功成乞罷兵,
玉階匍匐進雙旌。
朱門鴛瓦為仙觀,
到時浸發春泉里,
猶夢紅樓簫管聲。
素絲帶金地,窗間掬飛塵。偷得鳳凰釵,門前乞行人。
新長青絲發,啞啞言語黠。隨人敲銅鏡,街頭救明月。
東家新長兒,與妾同時生。并長兩心熟,到大相呼名。
追立新碑日,憐君苦一身。
遠移深澗石,助立故鄉人。
草色荒墳綠,松陰古殿春。
平生心已遂,歸去得垂綸。
云里前朝寺,修行獨幾年。
山村無施食,盥漱亦安禪。
古塔巢溪鳥,深房閉谷泉。
自言曾入室,知處梵王天。
得道任發白,亦逢城市游。
新經天上取,稀藥洞中收。
春木帶枯葉,新蒲生漫流。
年年望靈鶴,常在此山頭。
一樹新栽益四鄰,
野夫如到舊山春。
樹成多是人先老,
垂白看他攀折人。
戢戢亂峰里,一峰獨凌天。下看如尖高,上有十里泉。
志人愛幽深,一住五十年。懸牘到其上,乘牛耕藥田。
衣食不下求,乃是云中仙。山僧獨知處,相引沖碧煙。
斷崖晝昏黑,槎臬橫只椽。面壁攀石棱,養力方敢前。
累歇日已沒,始到茅堂邊。見客不問誰,禮質無周旋。
醉臥枕欹樹,寒坐展青氈。折松掃藜床,秋果顏色鮮。
煉蜜敲石炭,洗澡乘瀑泉。白犬舐客衣,驚走聞腥膻。
乃知軒冕徒,寧比云壑眠。
少年初拜大長秋,半醉垂鞭見列侯。
馬上抱雞三市斗,
更向院西新買宅,月波春水入門流。
蔥嶺秋塵起,全軍取月支。山川引行陣,蕃漢列旌旗。轉戰疲兵少,孤城外救遲。邊人逢圣代,不見偃戈時。
微雪軍將出,吹笳天未明。觀兵登古戍,斬將對雙旌。分陣瞻山勢,潛兵制馬鳴。如今青史上,已有滅胡名。
單于驕愛獵,放火到軍城。乘月調新馬,防秋置遠營。空山朱戟影,寒磧鐵衣聲。度水逢胡說,沙陰有伏兵。
舊隱松林下,沖泉入兩涯。
琴書隨弟子,雞犬在鄰家。
茅屋長黃菌,槿籬生白花。
幽墳無處訪,恐是入煙霞。
家在荒陂長似秋,
蓼花芹葉水蟲幽。
去年相伴尋山客,
明月今宵何處游。
雨余芳草凈沙塵,
水綠沙平一帶春。
唯有啼鵑似留客,
桃花深處更無人。
路轉第六峰,傳是十里程。放石試淺深,eg壁蛇鳥驚。
欲下先襞衣,路底避枯莖。回途歇嵌窟,整帶重冠纓。
及到紫石溪,晻晻已天明。漸近神仙居,桂花濕溟溟。
陰苔無人蹤,時得白鶴翎。忽然見朱樓,象牌題玉京。
沉沉五云影,香風散縈縈。清齋上玉堂,窗戶懸水精。
青童撞金屑,杵臼聲丁丁。膻腥遙問誰,稽首稱姓名。
若容在溪口,愿乞殘雪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