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望日遞宿南宮和尤延之右司郎署疏竹之韻
此君見我眼猶青,笑我吟髭雪點成。
憶昔與君同舍日,聽渠將雨作秋聲。
夜來遞宿三更悄,葉底春寒一倍生。
夢入故園數新筍,穿籬破蘚幾莖莖。
此君見我眼猶青,笑我吟髭雪點成。
憶昔與君同舍日,聽渠將雨作秋聲。
夜來遞宿三更悄,葉底春寒一倍生。
夢入故園數新筍,穿籬破蘚幾莖莖。
竹子見我還很親切,仿佛在笑我嘴邊胡須已白如雪花。回憶往昔與你同處一室時,聽著竹葉在雨中發出秋聲。昨夜在館舍值宿,三更時分寂靜無聲,竹葉下的春寒更添幾分。夢中回到故鄉,數著新長出來的竹筍,它們穿過籬笆、頂破苔蘚,一莖莖地生長著。
此君:竹子的別稱。
眼猶青:表示對人喜愛或重視。
吟髭:詩人的胡須。
遞宿:輪流值宿。
渠:它,指竹子。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可推測是詩人在郎署值宿時所作。當時可能已過中年,看到竹子引發了對往昔的回憶和對故鄉的思念。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時光易逝之感和思鄉之情。其特點是借景抒情,以竹子為線索,將回憶與現實、夢境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有重大影響,但體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獨特的創作風格。
身懶都忘動,心空不待安。
葉鳴山鹿至,火盡地爐寒。
即此為吾樂,同人話卻難。
三尺枯桐膝上橫,一彈洗盡綺羅塵。
芙蓉城里誰為主,姑射山前別有人。
云雨不侵行處夢,丹青難寫醉時真。
早尋林下乘鸞侶,莫遣春溫過卻春。
秋聲瑟瑟夜茫茫,此際孤臣倍感傷。四海生靈惟圣主,萬年宗社自先皇。
殷憂直共條山盡,痛淚應同汨水長。卻憶秦廷十九客,茅焦終得悟君王。
梧落霜清雁已歸,可堪縲紲鎖圜扉。階前深羨蝸知足,海上真慚鳥見幾。
萬死自甘明主棄,一官多與世情違。山妻舊補牛衣在,何日重披上釣磯。
上重支三枕,
趺寒踏兩裘。
悠悠煎藥水,
常照夜深愁。
又見新符換舊符,百官此日醉屠蘇。
升平歲月逢開寶,戰伐河山半楚吳。
小劫紅羊爭頃刻,浮云蒼狗極須臾。
年來已分升沈定,何必金錢卜菀枯。
廿年浪跡逐浮萍,回首觚棱夢欲醒。
佳節匆匆驚晚歲,故交落落已晨星。
送窮心事悲韓子,張宴功名望狄青。
何處梅花三弄笛,隴頭嗚咽不堪聽。
何事今宵酒不勝,云山北望記層層。
人歸白雪長城路,馬踏黃河兩岸冰。
落日寒煙秦輦道,夕陽衰草漢諸陵。
茫茫無限千秋恨,都付西風一盞鐙。
曉寒春袂薄,夜雨過山家。
翠合一庭草,紅銷半樹花。
嬌鶯遷木蚤,輕燕入簾斜。
稚子閑挑筍,詩僧正煮茶。
秋風雞黍畫樓東,十載江湖一夢中。
見說三韓風俗好,只今人物故鄉同。
一簪華發老秋霜,遼海歸來逸興長。
夜雨燈前思舊處,誰家玉笛似山陽。
畫苑夜泱泱,瓊卮下酒香。鴉啼深院月,梅影隔簾霜。
箔霧雙鸞出,裾風一燕翔。錦屏圍燭艷,笙鼓改華妝。
捧笑名花綻,宮衣百蝶爭。遲來循佩序,被喚應香名。
罷舞腰肢在,回歌眼尾傾。峽云真可賦,宋玉漫多情。
崎嶇天路仄,徑絕險摩空。
直此盤回上,何難霄漢通。
陰晴山向背,苦樂轍西東。
百二秦關接,重重控禹功。
叢林宵坐月,脈脈若為情。
雁影初移塔,蟾光漸透楹。
轉添蟾魄靜,隱約佛燈明。
皎皎菩提下,飄飄入定聲。
不信繁華事已空,傷心南浦復蒙蒙。
何年陵寢斜陽外,幾處亭臺暮靄中。
歷亂影連流水碧,萋迷香襯落花紅。
多情陌上雙蝴蝶,猶是飛飛失故叢。
車前彎帽同聲散,
關外華簪一揖休。
惟有浙江潮好事,
肯隨逐客到嚴州。
千里驅馳出為人,
顏容消瘦老于真。
食輪轉后無馀事,
莫學諸方轉法輪。
留跡空山亦偶然,
行云流水古神仙。
人間任作衣冠冢,
不礙騎龍自上天。
南渡煙花百戰馀,
煬王曾此駐征車。
□兵孰與荒游樂,
也要蕪城作帝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