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陳維禎兼呈揭公公許為故妻作傳
太史臨文筆最精,一聞往事獨傷情。每憐對鏡窺鸞舞,猶怪吹簫逐鳳鳴。列女未終劉向傳,故妻虛瘞柳州銘。書成定寄湘江浦,預擬《招魂》學楚聲。
太史臨文筆最精,一聞往事獨傷情。每憐對鏡窺鸞舞,猶怪吹簫逐鳳鳴。列女未終劉向傳,故妻虛瘞柳州銘。書成定寄湘江浦,預擬《招魂》學楚聲。
湘波恨萬疊。暈入煙綃題翠葉。秋老蘋花夢結。但硯幾漱香,箏床彈月。
玲瓏散雪。剩舊時紅豆緘篋。空懷感,歌塵扇影,那共膽娘說。
幽切。絮蛩哀咽。指蠟淚銀屏半滅。河橋曾記送別。酒濕貂裘,劍冷犀玦。
唾壺敲又缺。忍再唱青門怨闋。吟情苦,消磨詩鬢,碧幌墮風蝶。
千官供帳出都亭,司馬名題在御屏。
開府舊持滄海節,行邊新掃幕南庭。
劍寒北斗河流白,社僻東林岳色青。
幾杖更操彤管去,門人將受漆園經。
八股行海內,于今五百祀。子弟為學問,富貴當券紙。是于古制作,未便克均峙。自有歸唐興,楊馬不敢恥。下迄崇禎末,能輩遞礱砥。小技誠未尊,大醇亦無幾。
元氣入我朝,鐘陵實巨指。韓張有天授,蓺圣忘排比。繼起百年間,亦莫不深柢。后生貪巧捷,轉販競相市。盜笛吹宮商,截朽飾丹紫。玉尺亦已亡,各以意憎喜。古云經大義,毋乃不若是。
惟昔外王父,孝友發屯否。多能出少賤,此事特深至。出入對偶法,鉤提古先髓。食時可百篇,占授懶自紀。平生多閱歷,曾不掛唇齒。文亦殺鋒棱,百鍊化繞指。老手林汲翁,見之嘆無已。謂是有根本,更無巇可抵。
祿位惜不償,老飲抑泉水。呼母來從居,曰已歸故梓。七十老孟公,處置到雞豕。三日一來過,瑣瑣身料理。此義今則無,死或不相視。固知有言者,天性厚如此。
當時我童幼,頑狀頑難似。先生撫而笑,孺子盍楚捶。耕稼儻有人,學成盡堪俟。此后執經來,請業吾語爾。配質不易鐫,而公行病矣。
陽厥見俠癭,繞頸若珠累。無知尚肆姐,持冊前問字。先生不揮去,曰居待吾起。力疾為指說,聲轟所憑幾。想見仁人心,何嘗知有死。
回首十六年,面命猶在耳。兒長業日荒,欲言自先葸。司馬有遺文,傳布竟誰事。臨風一撫額,高山悵予跂。既以負先生,又以負母氏。所欲非得為,永慚盧東里。
文旌遍歷幾山河,歸橐珠光照夜多。
風月喜君常有伴,簿書困我獨成疴。
焚書展卷還三沐,擊節挑燈試一歌。
卻憶柏臺錢副憲,無由參侍恨如何。
舊院風流尚管弦,
黃冠云水亦華顛。
臥吹橫笛淮波晚,
一舸重來自在眠。
宦途經蹭蹬,一笑拂塵襟。
霜重鴻飛遠,山空豹隱深。
青燈終古業,白首訪君心。
不棄他山石,乾坤是賞音。
帝調玉燭召春還,仙袂同時度九關。萬品欲沾何處得,東風今起道家山。
歸來未對小延英,便向蓬萊作主人。要督仙宮讎玉籍,卻收眾妙入經綸。
冊府都無未見書,毫端萬斛瀉明珠。若為池上星辰履,謾與瀛洲作畫圖。
江南正月春花早,梅花柳花夾長道。
江南二月春光半,杏白桃紅香蕊散。
江南三月春光暮,蝴蝶閑飛繞深圃。
印文生綠經旬合,
硯匣留塵盡日封。
天本無涯若有涯,郵簽計日水程賒。
敦敦只堠迎船過,漠漠征帆向晚斜。
野外風來寒欲雨,舟中春盡客思家。
別離心緒清淮路,一任瞢騰送歲華。
黃鳥頻來傍水飛,
杜鵑何故向人啼。
短亭尚見臨漳在,
新水蒼茫路欲迷。
清明時候催花雨。人早是紅英辭樹。愔愔情思碧紗廚,睡起槐陰最深處。
衷腸沒個人堪語。屈指流年暗中數。無奈雕梁紫燕兒,春社飛來秋社去。
綠油擁蓋張槐雨。繁英簇絳燒榴樹。無限幽懷午夢馀,憶在江南水風處。
家書題后教傳語。新種魚苗正堪數。荷錢竹粉更關心,戀著君恩未歸去。
向來吳楚隔,書札苦難通。
信與衢相接,我歸公亦同。
寓懷須酒圣,適意豈詩窮。
情性思陶冶,吾寧較拙工。
若人雖不謗尊經,
造眾惡業無慚愧。
臨終遇勸念彌陀,
生彼十劫得初地。
東風一夢過南園,吳水吳山興杳然。經雨落花還似錦,弄風柳絮不成綿。林?夜嘯空哀月,江鳥晴飛欲傅天。處處蘭橈移白晝,邊生終日枕書眠。
群山西北翠如煙,三女荒岡草樹連。瑤井鶴鳴凡幾歲,碧潭龍去不知年。潮平滬瀆城頭月,花落云間洞里天。千古廢興如昨日,幾回窗下掩殘編。
泛觀今古不勝哀,又向江邊步綠苔。曾見楚兵回柏舉,誰教越女上蘇臺。君臣得失馀文史,羅綺繁華遍草萊。最恨鴟夷五湖去,胥濤空涌浙江雷。
千雉孤城枕碧流,晴天望遠自生愁。金羈絡繹花邊馬,玉霧蔥蘢柳外樓。何處健兒誇仗劍,幾年漁父獨垂鉤。白鷗飛入蒼煙里,目斷斜陽送去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