輦下曲一百二首,有序 其九十五
守宮妃子住東頭,供御衣糧不外求。牙仗穹廬護闌盾,禮遵估服侍宸游。
守宮妃子住東頭,供御衣糧不外求。牙仗穹廬護闌盾,禮遵估服侍宸游。
樗櫟非時用,悠悠任散材。
自歸孤嶂下,已是十年來。
世慮消除盡,閑門少得開。
相過但清話,嬾不置茶杯。
江潮遠入河,幾度此經過。
浦溆漁船聚,泥涂蟹穴多。
纏綿吳客恨,哀怨越人歌。
一曲頭堪白,頻聞可奈何。
云深路不通,獨處歲還窮。
盡斷塵勞念,方成隱遯功。
松疏斜漏日,竹勁老吟風。
不是遺名者,何由到此中。
受性不分拏,處身常落魄。
難以事王侯,唯堪友猨鶴。
遂爾辭國都,終然住林壑。
渴則飲澗谿,饑則茹薇藿。
煙霞水石間,自得無窮樂。
所歸在一死,天地為棺槨。
棄埋任從他,曾不加計度。
烏鳶與螻蟻,于吾無厚薄。
清泰藕華池,深知可棲托。
念茲常在茲,但觀西日落。
老去寡交游,孤吟倚石樓。
風生云漸散,虹見雨初收。
蒼莽天將暮,凄清氣似秋。
玄猿慰岑寂,長嘯碧峰頭。
交因貧盡絕,嬾與病相兼。
客里朱顏失,吟中白發添。
衲衣冬未補,霜氣夜來嚴。
坐待朝曦上,支離曝短簷。
非本韓國諸公子,胡乃人形心蝮虺。
身既入秦而媚秦,肆無忌憚浮商李。
狂言著書三十篇,讀者能無污唇齒。
且言仁義不足用,唯有嚴刑堪致治。
斯言豈足稱人言,反悖經常滅天理。
助秦為虐猶庶幾,名教不容良可恥。
昔者韓虔嘗篡晉,遠溯其源固應爾。
吾欲火書而人人,周孔之道不如是。
昨日出城南,戰陣如云屯。兵刃欲相接,殺氣方騰掀。黃塵塞天地,日月為之昏。
壯士仗忠義,不忘喪其元。奮然為前驅,誓報明主恩。卒伍皆賈勇,翕合無異言。
唯欲紓禍難,豈辭屬櫜鞬。元戎既啟行,旌旆交繽繙。謂當奏凱還,受爵效屏藩。
眾寡力不侔,傍復乏外援。戰久俄敗衂,靡聞鉦皷喧。軍中紀律嚴,致死無敢奔。
全師同陷沒,千萬無一存。肢體膏草莽,血流成川源。國雖加恤典,莫能返其魂。
白骨蔽四野,鬼哭多煩冤。懷哉唐虞君,大德罔虧騫。垂衣成至治,萬國皆晏然。
齊威雖霸主,亦頼仲父賢。九合不以兵,仲尼所稱傳。兵乃不祥器,圣賢嘗戒旃。
人茍服其仁,斯亦何用焉。
弁翁挽我入吟廬,示以秦漢雙金鋪。摩挲已覺銅腥盡,色如朱砂赤模糊。
翁說多年棄中野,野人視之猶土苴。我心輒愛收拾歸,用配魏臺銅雀瓦。
渟泉于中淺且清,玄穎由此生光晶。老夫生來亦好古,多翁于古能留情。
阿房建章渺無所,此鋪獨入文房譜。資翁濡翰寫詩詞,千古遺音流樂府。
山林與朝市,自昔分兩歧。
勢利幾傾奪,道人猶未知。
唯愛八還經,展卷時讀之。
是亦遮眼爾,不作文字癡。
庭前雙柏子,曾入祖師禪。
黛色參天古,貞心比石堅。
材堪舟楫用,名在邶鄘篇。
歲晚冰霜里,清標獨蔚然。
西岑我同流,常惜會面疏。
秋深來舊京,一嘗造君廬。
感君故情深,館我于恬虛。
十日更倡酬,閑蹤頗虛邪。
人事那好乖,扁舟賦歸與。
茫茫煙水隔,無使堪寄書。
萬玉森筼筜,孤峰麗芙蕖。
掛夢于其間,栩栩復蘧蘧。
以我常思君,知君亦思予。
何時重攜手,使此菀結舒。
野水連苔徑,山云掩竹房。
人閑清晝永,鳥語綠陰涼。
斷刻排簽古,新茶入焙香。
眼前清事足,不道在殊方。
一年吟抱寄京華,幾度相逢說永嘉。
夢入西山尋枸杞,約歸東閣看梅花。
風霜摧拉知何事,雨露生成自有涯。
應笑屈平終不返,空留遺恨在長沙。
看月倚修桐,寥寥夜正中。
西郊金氣肅,南陸火云空。
繞樹徒憐鵲,傳書未有鴻。
浩歌誰與和,禪意自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