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顧況見寄
于越城邊楓葉高,
楚人書里寄離騷。
寒江???思儔侶,
歲歲臨流刷羽毛。
于越城邊楓葉高,
楚人書里寄離騷。
寒江???思儔侶,
歲歲臨流刷羽毛。
在于越城墻邊楓葉正高高地生長,你像楚人寄來《離騷》般的書信。寒江中的???思念著同伴,年年都到江邊洗刷羽毛。
于越:古地區名,在今浙江紹興一帶。
楚人書:這里指顧況寄來的書信,把顧況比作楚人,書信比作《離騷》,體現其書信有深意。
???(xī chì):一種水鳥,形大于鴛鴦,而多紫色,好并游。
儔侶:伴侶、同伴。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顧況與作者有交往,顧況寄信給作者,作者寫此詩酬答。當時可能作者身處秋景之中,心境有些孤寂,借詩回應友人并抒發情感。
這首詩主旨是酬答友人,借景抒情表達對友人思念與自身孤獨。語言質樸,意境清冷,在酬贈詩中以自然之景抒真摯之情,有一定藝術價值。
君如梁上燕。妾如手中扇。團團青影雙雙伴。秋來腸欲斷。秋來腸欲斷。
黃昏淚眼。青山隔岸。但咫尺、如天遠。病來只謝傍人勸。龍華三會愿。龍華三會愿。
南客之官去浙東,永嘉山水盡相容。
城當斗口云生壘,寺落江心浪打鐘。
松院一琴同吏隱,花時五馬勸春農。
未應別駕淹高足,漢署人多識蔡邕。
七曲溪邊古寺基,
石塘春水綠漪漪。
澄波不見招提影,
只有山光似舊時。
癡蟆腹葬老蟾魄,青磷亂飛沙草黑。
四更漏斷萬籟寂,何物幺?吹紫笛。
若有人兮髯植戟。高擷綠袍岸赤幘。
喑嗚叱咤摧霹靂,當頭一喝鬼腳踣。
紋葦為索穿鬼脊,截蒲作劍裂鬼革。
橫磨狼牙泰山石,癭臂獸爪嚼狼藉。
?胔投畀豺虎食,旋挽海水洗天冪,二百八十晴峰碧。
鵝溪尺幅衣冠古,
貌出蒙莊辯論新。
劍客滿前毛發動,
須知繪事亦通神。
停驂望箕山,山色翠欲滴。美人招不來,清風滿泉石。
初喜見箕山,復欣飲潁水。棄瓢更何人,忽憶隱君子。
瀲滟湖光繞帝州,杖藜科跣任遨游。
欣看荷芰盈新夏,知是蓬瀛第幾洲。
待客云山今得主,逢君海屋正添籌。
人間欲問耆英叟,遙指蒹葭秋水頭。
巖下相逢不忍還,
狂歌醉酒且盤桓。
仇香莫問神仙事,
天上人間總一般。
背地卸羅襦,越顯纖纖盈握。被底勾留香夢,只銀燈知覺。
紅幫笑指繡鴛鴦,陡憶斷魂昨。索性難瞞狂眼,任檀郎輕薄。
秋色著人濃,門外鴉啼曉。
幾葉疏楊幾個蟬,各為秋煩惱。
煩惱幾多時,剩我長煩惱。
不是斜陽便是霜,多少青山老。
海岳搜尋小洞天,桃花迎笑識詩顛。
屐喧靈運驚山賊,琴撫成連續水仙。
緇白談禪參馬蹋,丹青寫本待龍眠。
只愁采藥迷歸路,飯熟胡麻定有緣。
世學推東楚,文名冠異科。
弟兄聯玉筍,父子擅金坡。
籌幄淵謀在,陪京惠愛多。
無因奠雞酒,清淚灑江波。
離披五色散秋容,三泖風流得坐逢。好語繁霜知愛惜,寒天留爾伴青松。
后圃香云拂曉臺,吳船新送菊花來。深秋客思渾無賴,野興崢嶸特地開。
年年心與雪霜期,一點寒生古樹枝。
昨夜故人相問信,隔窗無月坐移時。
四靈歿后誰知己,惟有清香滿舊枝。
頭白山僧猶愛客,為曾親見老師時。
大李班棘位,國法鑄鼎存。折民徵虞書,祥刑麗周官。
畢弋開一網,下車泣群冤。好生欽恤哉,資始尊乾元。
參辟興何世,奏讞誰能原。春露鮮時布,秋荼日以繁。
上有圣明君,播令弘湛恩。五聽夙申戒,三宥仍平反。
小臣忝末職,受憲敢不惇。邁種愧咎繇,愿察嘉石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