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鄭恭老少卿
天不遺耆老,人誰尚典刑。
向來卿月白,無復史天青。
詩派回風雪,心源貝葉經。
故應書帶草,和露泣康成。
天不遺耆老,人誰尚典刑。
向來卿月白,無復史天青。
詩派回風雪,心源貝葉經。
故應書帶草,和露泣康成。
上天沒有留下這位年高有德的人,如今還有誰能崇尚那可為典范的德行呢。過去您如卿月般皎潔,如今卻再也看不到您如史官般清明公正的身影了。您的詩如風雪回轉般靈動,內心像貝葉經般純凈。所以那書帶草,也帶著露水仿佛在為您這樣的學者鄭康成般的人物哭泣。
耆老:年高有德的人。
典刑:可為典范的德行。
卿月:古人以卿月比喻大臣。
史天青:形容史官清明公正。
貝葉經:古代印度人用貝多羅樹葉書寫佛經,后泛指佛經。
書帶草:傳說東漢鄭玄門下生徒多,遠方來求學的達千人,庭院中所植的草,都像薤草,葉長而細,名為書帶草。這里借指鄭恭老。
康成:東漢經學家鄭玄,字康成。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題可知是為挽悼鄭恭老少卿而作。當時鄭恭老去世,詩人出于對他的敬重和惋惜,寫下此詩表達哀悼之情。
這首詩主旨是哀悼鄭恭老的離世,突出特點是用典豐富,通過巧妙的意象和典故表達對逝者的贊美和悲痛。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挽詩的傳統特色,以詩寄情,表達對賢人的追思。
生涯到處似檣烏,
科第無心摘頷須。
黃帽刺船忘歲月,
白衣擔酒慰鰥孤。
狙公欺病來分栗,
水伯知饞為出鱸。
莫向洞庭歌此曲,
煙波渺渺正愁予。
萊公昔未遇,寂寞在巴東。
聞道山中樹,猶余手種松。
江山養豪俊,禮數困英雄。
執板迎官長,趨塵拜下風。
當年誰刺史,應未識三公。
不飲胡為醉兀兀,此心已逐歸鞍發。歸人猶自念庭闈,今我何以慰寂寞。登高回首坡垅隔,但見烏帽出復沒。苦寒念爾衣裘薄,獨騎瘦馬踏殘月。路人行歌居人樂,童仆怪我苦凄惻。亦知人生要有別,但恐歲月去飄忽。寒燈相對記疇昔,夜雨何時聽蕭瑟。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愛高官職。
漢綱解宏紐,國命移權臣。太阿有神鋒,顛倒柄在人。公卿雖滿前,有語各自吞。張禹為帝師,此是禍亂根。
天子辟左右,決機在一言。不為社稷計,祇乞兒女恩。上方斬馬劍,當時負朱云。谷永對直言,天庭策災氛。
陰謀助元惡,歸咎昭陽嬪。豺狼自此縱,白晝當路蹲。先生當是時,上書叩帝閽。耿耿禍福語,皎皎星與辰。
天門鎖九重,一門萬夫屯。小臣江湖心,何由達至尊。賊莽果盜國,忠烈遭烹焚。先生變名姓,為卒吳市門。
浮云去無蹤,世人以為仙。蓬山在何處,此事且勿論。但愛清風高,凜凜久益新。我來拜遺像,舊宅荒基存。
元豐發新詔,玉牒對壽春。老松益勁色,歲飽霜雪痕。直上絕頂壇,天風吹衣巾。細讀壁間書,頗喜羅隱文。
恨嘆有鯁語,使我氣益振。回視飽食徒,茫茫如埃塵。
夢里青春可得追,
欲將詩句絆余暉。
酒闌病客惟思睡,
蜜熟黃蜂亦懶飛。
芍藥櫻桃俱掃地,
鬢絲禪榻兩忘機。
憑君借取法界觀,
一洗人間萬事非。
八十清翁今釣客,
一綸一艇一魚蓑。
碧潭波底系船臥,
紅蓼香中對月歌。
玉膾盈盤同美酒,
錦鱗隨手出清波。
風煙幽隱無人到,
俗客如何愿一過。
黃昏猶作雨纖纖,
夜靜無風勢轉嚴。
但覺衾裯如潑水,
不知庭院已堆鹽。
五更曉色來書幌,
半夜寒聲落畫檐。
試埽北臺看馬耳,
未隨埋沒有雙尖。
居官不任事,蕭散羨長卿。
胡不歸去來,滯留愧淵明。
鹽事星火急,誰能恤農耕。
薨薨曉鼓動,萬指羅溝坑。
天雨助官政,泫然淋衣纓。
人如鴨與豬,投泥相濺驚。
下馬荒堤上,四顧但湖泓。
線路不容足,又與牛羊爭。
歸田雖賤辱,豈失泥中行。
寄語故山友,慎毋厭藜羹。
十二天街雨壓沙,
秋千咿喔響人家。
東風會勸十分酒,
寒食初開百玉花。
年少斬新金絡馬,
柳蔭無數畫輪車。
春來誰道遲遲日,
尤覺春來日易斜。
萱草雖微花,孤秀能自拔。
亭亭亂葉中,一一勞心插。
牽牛獨何畏,詰曲自芽蘗。
走尋荊與榛,如有夙昔約。
南齋讀書處,亂翠曉如潑。
偏工貯秋雨,歲歲壞籬落。
山頭孤石遠亭亭,
江轉船回石似屏。
可憐千古長如昨,
船去船來自不停。
浩浩長江赴滄海,
紛紛過客似浮萍。
誰能坐待山月出,
照見寒影高伶俜。
眾峰來自天目山,勢若駿馬奔平川。
中途勒破千里足,金鞭玉??相回旋。
人言山住水亦住,下有萬古蛟龍淵。
道人天眼識王氣,結茅宴坐荒山巔。
精誠貫山石為裂,天女下試顏如蓮。
寒窗暖足來樸渥,夜缽呪水降蜿蜒。
雪眉老人朝叩門,愿為弟子長參禪。
爾來廢興三百載,奔走吳會輸金錢。
飛樓涌殿壓山破,朝鐘暮鼓驚龍眠。
晴空仰見浮海蜃,落日下數投林鳶。
有生共處覆載內,擾擾膏火同烹煎。
近來愈覺世路隘,每到寬處差安便。
嗟余老矣百事廢,卻尋舊學心茫然。
問龍乞水歸洗眼,欲看細字銷殘年。
青春不覺老朱顏,強半銷磨簿領間。愁客倦吟花似酒,佳人休唱日銜山。
共知寒食明朝過,且赴僧窗半日閑。命駕呂安邀不至,浴沂曾點暮方還。
雜花狼藉占春余,
芍藥開時掃地無。
兩寺粧成寶瓔珞,
一枝爭看玉盤盂。
佳名會作新翻曲,
絕品難逢舊畫圖。
從此定知年谷熟,
姑山親見雪肌膚。
石壁高千尺,微蹤遠欲無。
飛檐如劍寺,古柏似仙都。
許子嘗高遯,行舟悔不迂。
斬蛟聞猛烈,提劍想崎嶇。
寂寞棺猶在,修崇世已愚。
隠居人不識,化去俗爭吁。
洞府煙霞遠,人間爪發枯。
飄飄乘倒景,誰復顧遺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