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五月符天數,五音調夏鈞。
舊來傳五日,無事不稱神。
穴枕通靈氣,長絲續命人。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方殿臨華節,圓宮宴雅臣。
進對一言重,遒文六義陳。
股肱良足詠,風化可還淳。
五月符天數,五音調夏鈞。
舊來傳五日,無事不稱神。
穴枕通靈氣,長絲續命人。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方殿臨華節,圓宮宴雅臣。
進對一言重,遒文六義陳。
股肱良足詠,風化可還淳。
五月與上天之數相符,五音調和構成夏天的韻律。自古以來相傳五月五日,諸事無不稱神奇。睡穴枕能通靈氣,系長絲可延續人命。四季花卉競相斗巧,九子粽也爭著新奇。宮殿正對著端午佳節,皇宮中宴請高雅的大臣。臣子進言,一言九鼎,鋪陳文章盡顯六義。大臣賢良值得歌詠,社會風氣可恢復淳樸。
符天數:與上天之數相符,五月五日,月、日皆五,故云。
五音:指宮、商、角、徵、羽,這里指音樂。夏鈞:夏天的韻律。
五日:即五月初五端午節。
穴枕:一種有孔的枕頭,古人認為其有通靈氣的作用。
長絲:端午時人們有系長命縷的習俗。
九子粽:粽子的一種,多個小粽連在一起。
進對:臣子向皇帝進言答對。
遒文:剛勁有力的文章。六義:《詩經》的“六義”,即風、雅、頌、賦、比、興。
股肱:大腿和胳膊,比喻輔佐帝王的大臣。
風化:社會風氣。
此詩為皇帝在端午佳節于宮殿宴請群臣時所作。端午節在古代是重要節日,宮廷會舉辦宴會慶祝。皇帝借此詩展現節日的祥瑞,贊揚大臣,并表達對良好社會風氣的期望。
這首詩主旨是借端午宴群臣的機會,歌頌節日祥瑞,肯定大臣賢能,期望社會風氣好轉。它是典型的宮廷詩,體現了當時宮廷的文化活動和政治意圖,在文學史上反映了唐代宮廷詩歌的特點。
紺宇岧峣鎖翠岑,明霞宿露凈朝陰。
慈航能度江天闊,法界偏依水府深。
海月熹微窺佛相,河沙寥寂印禪心。
朅來欲問無生滅,徙倚空門漏轉沉。
吾衰倦對客,晤語惟青山。修竹引清風,時為掩柴關。
今晨何人來,踏破莓苔斑。驚顧復自喜,不妨伴虛閑。
世情重聲利,榮途足趨走。夫君獨何為,經年闖林藪。
東尋金壇翁,南訪玉峰叟。借問兩臞仙,來時輕健否。
慈湖老仙伯,乘云賓帝鄉。念之每汍瀾,風味不可忘。
其門多英特,清文照縑緗。為我勖諸賢,佐道當自強。
麻源在何許,茫茫白云端。悽其一布裘,何以禦風寒。
歸來有馀師,興盡當知還。便好斸空谷,剩種青瑯玕。
梅花綻錦催寒去。霜花鋪粉留寒住。去住兩悽然。衰翁惜歲年。
燒根紅茁草。巳報春生早。莫惹曉鶯啼。啼時花亂飛。
訪僧入孤寺,一徑蒼苔深。
寒磬秋花落,承塵破紙吟。
潭光澄夕照,松翠下庭陰。
不盡古時意,蕭蕭雅滿林。
萬頃琉璃,著我扁舟一葉。溯流光、高歌擊楫。恍疑天上乘槎入。破浪憑虛,穩泛魚龍宅。
望苕霅煙迷,洞庭云黑。任滔滔、五湖南北。聽榜人遙起漁歌指,風波處處,總付霜天笛。
蘆花楓葉誰能詠,
落木飛鴻漫乞詩。
一段寒江魚網水,
空簾看到日斜時。
落落窮途,我與爾、此身安即。立語處、西風乍緊,遠天將黑。霜白慣侵羈客鬢,囊空能減英雄色。想舊時、里社共團圞,如何得。
轉眼又,江南北。問前路,誰相識。況秣陵城下,總皆陳跡。桃葉渡頭人已去,莫愁湖上山空碧。只故齋、黃瓦剩無多,青衫濕。
落木蕭蕭葉漸稀,客閒猶厭岫云飛。三秋臥病逢迎少,十載為郎蹤跡微。兵火自馀松菊徑,風霜不礙薜蘿衣。故人漫切彈冠望,為語西山蕨正肥。
塞下悲風九月來,亂馀天地不勝哀。桑田漫訝成滄海,池水曾聞是劫灰。感奮有人應擊楫,疏慵如我合銜杯。祗憐病骨逢多難,蒲柳那禁秋又催。
伏枕頻聽秋漏殘,轉思長夜正漫漫。風雷未合飛龍劍,煙雨何妨滯鹖冠。縱酒劇憐三徑寂,探詩清愛五峰寒。即今高臥仍多感,一似崎嶇世路難。
清閒深荷主恩遺,況是東籬菊綻時。最喜陶君能任俠,翻疑楚客獨多悲。一邱久擅情堪放,十畝粗安命未畸。因憶承明趨侍者,緋衣博得鬢絲絲。
因我得禮你,
窮源親到底。
禮拜了燒香,
自倒還自起。
靜中面壁打坐,
倦后拋書投床。
認自家一尺棰,
管渠儂萬丈光。
世路機心走兔迒,
雪窗一縷不遮藏。
籋云梯月真游戲,
茅舍何曾外玉堂。
儒佛平分夾苑墻,
密宗演揲說荒唐。
眾生今日無遮甚,
不用天花作道場。
當時采藥因迷路,
平上青云不用梯。
卻似人閒行路者,
醉魂春夢至今迷。
此心妙無方,比道大無配。
妙處果在我,不用襲前輩。
得之眉睫間,直與天地對。
混然員且成,萬古不破碎。
侍講扶大雅,所集皆名人。
哺啜亦風流,周旋多率真。
且為偷閑客,誰證不壞身。
驚心斗轉已,瞥眼參與辰。
谷風飄習習,池水生粼粼。
韶華去未久,傷別兼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