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沈敬止赴胄監
老態頹然厭世氛,喜看賢者步青云。事君如得行其志,出對還當罄所聞。列宿九霄馀氣象,靈芝五采絢人文。滿朝侍從皆英俊,始是文章可策勛。
老態頹然厭世氛,喜看賢者步青云。事君如得行其志,出對還當罄所聞。列宿九霄馀氣象,靈芝五采絢人文。滿朝侍從皆英俊,始是文章可策勛。
曉發華容寺,云開鄂渚天。
秋深余晚稻,地曠辟管田。
草市魚多骨,荒村店有煙。
計臺書報我,已具濟川船。
天下通祀惟社稷,次則曰雨曰雷風。
勾龍與棄配土谷,是皆于民有大功。
古夔子國今會府,其于明祀可不崇。
西郊壇宇何太陋,我忝守土責在躬。
廣而新之繄誰力,蓮幕花縣謀僉同。
筑垣旁近丹荔圃,辟路下壓黃冠宮。
地有松柏兼可植,時和黍稌行將豐。
夔門社稷宋社稷,愿與天地同無窮。
我慕鄭子真,躬耕老巖谷。不慕蘇季子,腰金詫宗族。
失腳落塵網,回頭念幽獨。向來鴛鷺行,進退慚碌碌。
把麾鄱君國,飲水清灣曲。緬懷九賢人,痛閔千里俗。
奉揚乏仁風,黎庶因炎燠。疇能政有成,敢望諾無宿。
厚顏叨祿廩,汗背擁旌纛。命下忽夔門,諸公孰推轂。
水陸三千里,湖重嶺仍復。至喜謁文忠,秭歸懷李矗。
鄱人憐老守,去類楚臣逐。出門橋已斷,擁道頞爭蹙。
初無龔黃政,濫繼秦侯躅。仇香舊同僚,別寄兩竿牘。
賦詩仍畫圖,開卷宛在目。清音滿干越,余韻到巴蜀。
我有二頃田,荒蕪雁山腹。愿畫歸去來,芒鞋事耕育。
重聞鳴鳳瑞岐陽,不比清齋老太常。
帝里別離頭并白,夔門邂逅日初長。
詩篇照眼騰光艷,蘭友傾心藹國香。
天遣西來端有意,要令我輩共壺觴。
儒服方袍兩禿翁,兩家元是一家風。
歸田我欲效元亮,結社師真如遠公。
雁蕩此生看未足,虎溪一笑偶然同。
清風明月處處共,寧間江西與浙東。
自古皆有死,先生死忠清。
故宅秭歸江,前山熊繹城。
眷言懷此都,不比異姓卿。
六經變離騷,日月爭光明。
不學金仙李伯陽,來從雄愈論天常。
毫鋒落紙一臺妙,詩艷驚人萬丈長。
會見鹍鵬俱變化,稔聞蘭菊各芬香。
盍簪聯席論文酒,卻笑淵明獨引觴。
五月峽中天氣歊,竹筩引水那能澆。
江??龍老臥未起,崖石不枯珠自跳。
草草杯盤對君酌,燈前疑是簷花落。
毫端寫出萬斛珠,共向炎天作氷雹。
妃子名園荔子丹,絳囊初摘堆金盤。
細擘輕紅唱君曲,咀嚼水晶牙頰寒。
老翁真個如年少,激水成珠堪一笑。
劉侯自有胸中珠,不止照人兼自照。
行盡江西路,初乘湖北舟。
荒城嘆權皓,賢令惜韓歐。
漫浪無元叟,崢嶸有故洲。
神仙雪堂客,幾度絕江游。
去年佳節吳頭見,今久秋聲峽內聞。
桂魄漸看成半璧,銀河猶自掩微云。
曬書空有便便腹,乞巧初無怪怪文。
為向天邊牛女道,夫耕婦織莫辭勤。
云山老人國大老,歷代遺編飫探討。
余事游神翰墨間,乘興濡毫快揮掃。
嚴霜烈日如魯公,抉石奔泉陋徐浩。
國朝君謨書第一,大字劣于行與草。
云山心畫無不長,筆力縱時書更好。
我來求字蓋求人,不為有官緣有道。
紫巖之銘云山筆,不欺室中雙至寶。
玉簫峰下梅花溪,愿學云山歸去早。
春水平原天可拍,夏日如焚天可拆。
哀哉農民亦良苦,厭見常旸與常雨。
去秋鄱陽偶中熟,巨室猶言廩無谷。
萬畝家輸數千斛,路旁安得黔敖粥。
吾君罪己同禹湯,思起傅巖調雨旸。
暫勤千騎作南伯,要使炎嶠無余殃。
元正作佳天,涉七弄春氣。
好雨亦知時,綠波行何濟。
新詩如蜀州,句有梅柳味。
七升年定豐,一石公當醉。
江東回首莫云賒,寒食令人感歲華。
皎皎丹心惟望日,星星短發不簪花。
書傳何處山名雁,酒憶吾鄉水似霞。
故舊相逢如問我,為言多病服天麻。
二公心古貌清癯,趣在林泉世味疏。
寸碧來從錦江遠,九疑分向錫山居。
山中丘壑奴金谷,筆下波瀾陋石渠。
我有千峰藏雁蕩,擎天一柱插空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