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情
幽人惜春暮,潭上折芳草。
佳期何時還,欲寄千里道。
幽人惜春暮,潭上折芳草。
佳期何時還,欲寄千里道。
幽居之人憐惜暮春時節,在潭邊折下芬芳的香草。美好的約會不知何時才能歸來,想把這思念之情寄到千里之外。
幽人:幽居之人,隱士。
惜:憐惜。
佳期:美好的約會。
千里道:指遙遠的路途。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或許處于隱居生活,在暮春時節,看到景色變化,觸景生情,聯想到自己的情感期盼,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幽人的惜春之情與對遠方之人的思念。其突出特點是意境清幽,情感真摯,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有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表達。
鵲噪檐牙,泥金字肅,先寫寧家。
特為多情,人宜待月,宮近司花。
歡容微靨朝霞,懷袖里、沉吟看他。
杏雨蒲風,惹人縈系,最是宮紗。
空堂露下月影沉,秋風蕭瑟吹竹林。
吾家仲蔚發清興,為我一彈山居吟。
橫琴危坐意落落,對此已足開塵襟。
韻逸調古喻者少,絕無促節兼繁音。
七弦了了俱可辨,高下清濁難相侵。
白云繞指寒意重,石泉一瀉秋山深。
何嘗有類兒女語,直教折盡英雄心。
羌予苦未諳勾撥,中含妙理知難尋。
況復頻年困奔走,紅塵歲月嗟骎骎。
中腸誰能置冰炭,此心原不分古今。
何日山中結茅屋,壁間聊掛無弦琴。
平生心地夷坦,一旦足跟崄巇。不是籃輿安穩,只應神物護持。
橋上筍輿岌岌,橋下浪波沄沄。但覺往來無惱,不知觀者傷神。
山寒木落峭孤臺,
南北常分冷暖開。
自笑三生如結習,
每來月下立蒼苔。
一片傷心萬柳絲,晚晴新綠上須眉。
醉看殘日悠悠下,坐聽嗚蟬悄悄悲。
花底炎涼俱有味,眼中陵谷更何思。
從今記取蘇龕句,忍淚看天到幾時。
離離禾黍映周京,泗上英圖問舊盟。
豈負青鞋尋往約,為留黃發慰蒼生。
風雄二水江東戍,雨暗三陵日暮城。
莫怪阿奴寄狂語,故人原自眷修名。
落落情懷百不如,春風底事造吾廬。漸生華發還貪酒,已死名心懶著書。世事枯棋誰勝負,故人秋柳半蕭疏。閑來手種山蠶豆,踏破青苔帶雨鋤。
尺書遠到倍凄然,回首前塵俱化煙。閑比山云還自在,貧如野衲但隨緣。十年客夢風帆影,一榻詩魂水月天。山外故人勞問訊,曾經雷火已成仙。
羽書分道報妖氛,靜掩柴關總不聞。名士離騷王孝伯,婦人醇酒信陵君。艱難世事添雙鬢,衰老文章成一軍。高臥羲皇春夢懶,窮巖那有出山云。
一峰高插丙丁間,
南極星光伴我閒。
不向仙君乞如愿,
只從造物覓如山。
灞岸春波遠,
秦川暮雨微。
憑高正愁絕,
煙樹更斜暉。
粥香長者善調香,優曇華缽金輪王。莊嚴妙相三十二,夜放頂上真毫光。
我師頭陀現本色,須彌照耀東南方。天晴無風日開霽,蠹書一一珊瑚裝。
中有藏真律公帖,目未及睹眉先揚。想當解衣氣磅礴,筆力可挽千石強。
真龍矢矯自空下,飛騰入腕何茫茫。須臾百紙立掃盡,墨痕一縷中藏芒。
王氏之間伯仲耳,神妙不數崔與張。弇州論書以年斷,強作解事欺聾盲。
師歸兜率已千載,字向紙上猶軒昂。護持幸仗佛力大,恒沙算數知無量。
千文一卷絕可惜,面目雖是神先亡。流傳要亦自有數,書妙所貴刻手良。
從來得師筆外意,宋人獨許涪翁黃。天門蕩蕩不可至,日暮悵望疲津梁。
低徊掩卷復三嘆,跋尾為君歌此章。
姓名無復世人聞,靜處何妨獨策勛。
久矣不堪東閣客,歸哉無愧北山文。
橫林霜近有丹葉,平野雨馀多斷云。
更喜鸕鶿來漸熟,一溪煙水與中分。
著屐步蒼苔,蕭然塵事少。美人來不來,隔竹聞啼鳥。
閉戶讀南華,人蹤幽徑絕。徙倚有所思,一片東山月。
官道才過小徑連,嚴冬無雨亦森然。
新晴云腳如拖帛,積雪山頭若蓋氈。
風逆寒鴉難到樹,途長羸馬忍加鞭。
輿中鎮日垂簾臥,悶極看書又幾篇。
路轉千門紫陌偏,一時佳麗在平泉。
握蘭并集云霄侶,調雪還開玳瑁筵。
庭際疏花燃細雨,苑邊高柳出鳴蟬。
清游不盡追歡興,回首層城起暮煙。
屋角見新月,林端動遠思。
候潮魚海渺,哀野雁云悲。
離亂非今日,烽煙又一時。
如何春色暮,秾李嫁高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