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熙甲午桂林鹿鳴燕輒賦小詩少見勸駕之意
維南吾國最多儒,聳看招招赴隴書。
竹實秋風辭穴鳳,桃花春浪脫淵魚。
月宮移種新栽桂,江水朝宗舊鑿渠。
況有狀頭坊井上,明年應表第三閭。
維南吾國最多儒,聳看招招赴隴書。
竹實秋風辭穴鳳,桃花春浪脫淵魚。
月宮移種新栽桂,江水朝宗舊鑿渠。
況有狀頭坊井上,明年應表第三閭。
南方我們國家有很多有學識的人,恭敬地看著他們紛紛收到征召的文書。就像鳳凰在秋風中告別洞穴去啄食竹實,魚兒在桃花盛開春水漲時躍出深淵。他們如同從月宮中移種到人間新栽的桂樹,又似江水順著往昔開鑿的渠道奔流向大海。況且在井邊還有狀頭坊,明年這里應該會出像屈原那樣的人才。
維:句首語氣詞。
聳看:恭敬地看。招招:眾多的樣子。隴書:征召的文書。
竹實:鳳凰所食之物。辭穴鳳:指鳳凰離開洞穴去追求更好的食物,比喻人才得到施展機會。
桃花春浪:指春天桃花盛開時的江水。脫淵魚:魚躍出深淵,比喻人才脫穎而出。
月宮移種新栽桂:古人以登科為折桂,這里指人才考中科舉。
江水朝宗:江水歸向大海,比喻人才有了歸宿。舊鑿渠:指已有的渠道,比喻已有的途徑。
狀頭坊:為考中狀元者所立的牌坊。第三閭:屈原曾任三閭大夫,這里指代人才。
淳熙甲午為公元1174年,當時科舉是文人進入仕途的重要途徑。桂林舉辦鹿鳴宴,這是為鄉試中舉者舉行的宴會。詩人在宴會上創作此詩,意在鼓勵參加科舉的學子。
這首詩主旨是勸勉鼓勵學子參加科舉。其特點是善用比喻和典故,生動形象地表達情感。在文學史上雖影響力有限,但反映了當時科舉文化和人們對人才的重視。
地已兼旬住,樓孤百尺登。
誰與同我適,政爾待君曾。
韓杜愁來讀,西南樂得朋。
仲春新雨霽,山遠水波興。
春來驅馬出燕京,本擬西江取道行。
時局休談王景略,鄉園愁賦庾蘭成。
但逢險阻心宜壯,得免流亡愿已平。
三月舟車遍游歷,筍輿前去又山程。
寶篆煙微香細細,繡馀閑倚銀屏。郎來帶到月華明。海棠枝上,一半碧云橫。
相對吟詩詩未穩,窗前花影亭亭。隔墻何處度歌聲。簾兒下了,還恐峭寒生。
千葉團團一尺馀,揚州絕品舊應無。
賞傳莒國遷鐘虡,移憶胡僧置缽盂。
叢底留連傾鑿落,瓶中捧擁照浮屠。
強將絳蠟封紅萼,憔悴無言損玉膚。
極目楚天迥,南還趣不稀。
晚山殘雨歇,春水片帆歸。
客路鶯花老,家林筍蕨肥。
故人?酒過,為爾浣征衣。
錦帆十幅,牙檣百萬,連江滉漾波清。蜃市乍收,驪宮正滿,一輪火齊初晴。風定暮潮平。早山樓水閣,齊上華燈。銀甲彈箏,金魚貰酒喚娉婷。
無端觸忤愁生。自騎羊仙去,碧漢無情。翠羽暗銷,素馨零落,花田一片青青。往事已消凝,剩幾行珠淚,鮫帕盈盈。那更春江花滿,重聽蜑歌聲。
去若丘山重,
來如一羽輕。
去來無別路,
傾蓋白頭新。
持經寄宿似靈臺,祇樹林中一徑開。
白醴醲■緣客設,銀鞍沾濕為君催。
他鄉留寓秦川遠,羈宦風塵洛下來。
飄薄況逢秋雨里,不妨沉醉夜深回。
天秋分袂后,擾擾似年時。
竟負梅花約,空哦春樹詩。
斷崖粘凍雪,碎石漾流嘶。
悵望灣頭路,扁舟樂泳思。
峰銜馀日變秋顏,
澹彩流天麗且閑。
自是空山風景澈,
云霞原不異人間。
臨歧難禁淚如絲,
不易相逢易別離。
君是事親儂作婦,
此中甘苦有誰知。
北風吹海海欲立,海底潛蛟抱冰泣。
馬蹄踏海聲隆隆,三日不拆玻璃宮。
玻璃平鋪三百里,鐵騎茫茫踐之起。
君不見一聲篳篥海水開,海厎已執乖龍回。
白草茨庵白葛衣,白頭懶剃雪根稀。子孫登錄俱天上,獨掃青山待客歸。
一個蒲團一老身,蓮心清凈不知塵。更將蓮舌話生滅,點斷冥冥過世人。
兩君曠度皆吾黨,紅燭迎舟盡醉還。
剡溪柔弱難爭強,紫巖緊實為最長。
日華川上動,風光草際浮。
一笛西風吹落日,滿帆行客背孤城。
君王觀闕倚天開,畫出金山復壯哉。率土再瞻龍虎氣,高臺還見鳳凰來。
圣帝明王德業尊,親為清廟國西門。皇心自是超前古,況復貽謀及后昆。
放牛歸馬凈塵埃,地北天南道路開。火雞馴象時時貢,不數周家白雉來。
春雨初晴霽色開,天街風雨少塵埃。白面郎官調御馬,雙雙騎過午門來。
駕出東南正好春,山中草木更精神。揚雄老去才情減,羞見新來獻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