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人三首 其三
世久趨浮末,于時爾獨賢。閑游眾目外,卻立萬夫前。
世久趨浮末,于時爾獨賢。閑游眾目外,卻立萬夫前。
折綿威力漫相侵,
根暖怡然獨秀林。
萬紫千紅非我對,
為渠無有歲寒心。
青瑣馀煙猶在握,幾年香冷巾?。此生為客幾時休。殷勤江上鯉,清淚濕書郵。
欲向鏡中扶柳鬢,鬢絲知為誰秋。春陰漠漠鎖層樓。斜陽如弱水,只管向西流。
一旅未能保海邦,敢云天塹有長江。
軍中才把量沙唱,路畔旋看系劍降。
誰繪流民登北闕,漫尋清夢臥南窗。
長城萬里今安在,禿筆終思鼎可扛。
淼淼玻璃千頃,天教吳越粘連。三秋風露好山川。今宵也,沽酒白云邊。
何處支機可問,直須秉燭無眠。醉中狂嘯欲驂鸞。新詩就,吟向玉嬋娟。
誰道靈仙擘不開,天然瓊室與瑤臺。涪翁句重曾相識,料想煙霞許我來。
石門定與玉京連,曾著方壺不老仙。猶有當年丹灶在,空巖寂寂鎖寒煙。
一曲倚棹歌,卻憶慢亭事。天上會合稀,哀被人間世。風雨送曾孫,神仙亦情至。何如默無言,此峰有禪意。試問老趙州,大王來也未。
二曲倚棹歌,玉女化為石。天然不畫眉,空有鏡臺列。云霧作衣裳,滅盡針線跡。濯魄清且漣,愿影在明月。問女何所思,止止不須說。
三曲倚棹歌,遺蛻今不朽。其人在何處,還來禮骨否。絕壁架虛舟,有誰負之走。乃悟少年仙,狡獪何不有。巖前石虎吟,將無遭一口。
四曲倚棹歌,古洞一何曠。空中有天雞,飛來此中唱。其下蒼龍蟠,深碧不可量。惟有晚峰青,兀然無舌相。奇特事如何,演出一大藏。
五曲倚棹歌,大隱此山住。石筍斷續三,危梯半空踞。絙度百千盤,卻如猱在樹。腳下可憐生,但須驀直去。仙掌幾條痕,觸著我癢處。
六曲倚棹歌,陡絕天游觀。一灣三四峰,到此全身現。遠近有高低,性情無背面。我欲共天語,天人恐河漢。擊碎太虛空,舉頭天外看。
七曲倚棹歌,古寺風雷陷。陷石垂為洞,洞門為石扇。墜者為石梁,梁下水為澗。小口才通人,中有田園便。千載空桃花,止許靈云見。
八曲倚棹歌,窗虛石樓古。周遭盡石頭,路滑無寸土。石鼓懸其傍,涂毒難吞吐。老我弄琵琶,相逢殊莽鹵。禾山今不在,阿誰解打鼓。
九曲倚棹歌,三教森然立。西去與西來,東家處其一。三峰笑點頭,我體即汝質。世人見有三,歧路百千億。空翠難強名,與汝安名畢。
急雨崩瀧失曙窗,曉來溽熱未能降。
違時取快誠難倖,塞漏求涼會有雙。
人說疾雷曾破柱,我憂平陸或成江。
秦淮剩卜波連檻,且可勤尋舊酒缸。
白云深處錦成堆,
游子逢春定一來。
會得四時春不斷,
桃村何日不花開。
裊裊秋風生白波,洞庭水深鴻雁多。露華濕衣欲歸去,奈此滿天明月何。
湖上風傳白苧歌,渚蒲汀柳共婆娑。與君賒取長沙酒,載將明月泛煙波。
洞庭南去接瀟湘,鴻雁來時天雨霜。目極湖心云霧里,只疑此處見英皇。
偏衫席帽慣長征,清露涼飔趁曉行。
鄉夢遠隨殘月影,客愁并起亂雞聲。
游梁詞賦慚司馬,入洛年華感士衡。
最是旅程秋信早,哀蛩又傍馬頭生。
我本自在仙,一念落人間。
人羊既更易,識性亦推遷。
舍身復受身,來去如輪旋。
白骨何峨峨,高于毗富山。
已忍多生慟,樂土何由還。
金騎越天塹至,
水犀破雪浪回。
兒單于鳴鏑走,
父令公免胄來。
秦關楚水天涯路。唯有歸鴻知住處。
經時巳換蓼花洲,依舊難忘芳草渡。
南天回首蒼煙暮。寄語元禽歸也誤。
垂楊千樹亂啼鴉,誰聽呢喃清晝語。
振袖上皋蘭,煙生閭井寒。
山深連大漠,河急折回灘。
人苦風沙老,魂驚行路難。
隴頭嗚咽水,惻惻淚雙彈。
洞鑿玲瓏入,巖窺宛轉穿。
壺天標玉柱,大地涌金蓮。
會擬蘭亭客,杯分閬苑仙。
何當邀鶴駕,即此謝塵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