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游所至少留得長句五首 其二
垣屋參差桑竹繁,意行漫漫不知村。
眼明可數遠山疊,足健直窮流水源。
鷺引釣船經荻浦,牛隨牧笛入柴門。
試尋高處休行李,清絕應須入夢魂。
垣屋參差桑竹繁,意行漫漫不知村。
眼明可數遠山疊,足健直窮流水源。
鷺引釣船經荻浦,牛隨牧笛入柴門。
試尋高處休行李,清絕應須入夢魂。
矮墻房屋高低錯落,桑竹繁茂,隨意漫步不知不覺已不知身處何村。目光清晰能數清遠處山巒層疊,腿腳矯健一直走到流水源頭。白鷺引領著釣船經過長滿荻草的水灘,牛兒跟著牧笛的聲音走進柴門。試著找個高處放下行李稍作休息,這清幽絕妙之景定會進入夢鄉。
垣屋:矮墻和房屋。參差:高低不齊的樣子。
意行:隨意行走。漫漫:形容路途遙遠或時間長久,這里指不知不覺。
直窮:一直走到盡頭。
荻浦:長有荻草的水灘。
休行李:放下行李休息。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陸游一生多次被貶外放,閑居期間常四處游歷。這首詩可能是他在閑游鄉村時,被鄉村的寧靜美景和閑適生活所感染而創作,反映出他在閑居時對這種簡單生活的向往和享受。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鄉村美景與生活,突出鄉村的寧靜自然。其特點是畫面感強,以景寄情。在文學史上體現了陸游詩歌題材的多樣性,展現了他對鄉村生活細致的觀察和生動的描繪。
夜闌黃葉寺,瓶錫兩俱能。
松下石橋路,雨中山殿燈。
茶爐天姥客,棋席剡溪僧。
還笑長門賦,高秋臥茂陵。
疆理雖重海,車書本一家。
盛勛歸舊國,佳句在中華。
定界分秋漲,開帆到曙霞。
九門風月好,回首是天涯。
槲葉蕭蕭帶葦風,寺前歸客別支公。
三秋岸雪花初白,悠然旅榜頻回首,無復松窗半偈同。
東郊和氣新,芳靄遠如塵。
客舍停疲馬,僧墻畫故人。
沃田桑景晚,平野菜花春。
更想嚴家瀨,微風蕩白蘋。
縹帙無塵滿畫廊,鐘山弟子靜焚香。
惠能未肯傳心法,客兒自有翻經處,江上秋來蕙草荒。
移病欲成隱,扁舟歸舊居。
地深新事少,官散故交疏。
道直更無侶,家貧唯有書。
東門煙水夢,非獨為鱸魚。
三十六鱗充使時,
數番猶得裹相思。
待將袍襖重抄了,
盡寫襄陽播掿詞。
大白東西飛正狂,
新芻石凍雜梅香。
詩中反語常回避,
尤怯花前喚索郎。
風杪影凌亂,露輕光陸離。如霞散仙掌,似燒上峨嵋。
道樹千花發,扶桑九日移。因山成眾像,不復藉蟠螭。
涌出多寶塔,往來飛錫僧。分明三五月,傳照百千燈。
馴狖移高柱,慶云遮半層。夜深寒焰白,猶自綴金繩。
磊落風初定,輕明云乍妨。疏中搖月彩,繁處雜星芒。
火樹枝柯密,燭龍鱗甲張。窮愁讀書者,應得假余光。
歌舞初承恩寵時,六宮學妾畫蛾眉。君王厭世妾頭白,聞唱歌聲卻淚垂。
二人能歌得進名,人言選入便光榮。豈知妃后多嬌妒,不許君前唱一聲。
卻憶書齋值晚晴,挽枝閑嘯激蟬清。
影沈巴峽夜巖色,蹤絕石塘寒瀨聲。
高談敬風鑒,古貌怯冰棱。
虱暴妨歸夢,蟲喧徹曙更。
夢里思甘露,言中惜惠燈。
新破毗曇義,相期卜夜論。
隨樵劫猿藏,隈石覷熊緣。
捽胡云彩落,疻面月痕消。
擲履仙鳧起,撦衣蝴蝶飄。
羞中含薄怒,顰里帶余嬌。
醒后猶攘臂,歸時更折腰。
狂夫自纓絕,眉勢倩人描。
不愿石郎戴笠,難甘玉女披衣。
風惹閑云半谷陰,巖西隱者醉相尋。草衰乍覺徑增險,葉盡卻疑溪不深。
鳥啄靈雛戀落暉,村情山趣頓忘機。丹成道士過門數,葉盡寒猿下嶺稀。
風帶巢熊拗樹聲,老僧相引入云行。半陂新路畬才了,一谷寒煙燒不成。
屏開屈膝見吳娃,
蠻蠟同心四照花。
姹女不愁難管領,
斬新鉛里得黃牙。
有僧支頰撚眉毫,
起就夕陽磨剃刀。
到此既知閑最樂,
俗心何啻九牛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