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三山
柳橋南北弄煙霏,門不常關客自稀。
遣仆遠馱黃檗出,呼兒閑取白鷗歸。
片云忽起迷丹灶,潦水初生沒釣磯。
一出可憐時屢變,又看刀尺制秋衣。
柳橋南北弄煙霏,門不常關客自稀。
遣仆遠馱黃檗出,呼兒閑取白鷗歸。
片云忽起迷丹灶,潦水初生沒釣磯。
一出可憐時屢變,又看刀尺制秋衣。
柳橋南北煙霧彌漫,家門不常關但客人稀少。打發仆人馱著黃檗遠去,喚兒子悠閑地帶回白鷗。一片云忽然飄起遮住了煉丹爐,積水剛漲起淹沒了釣磯。一離開家鄉才可惜世事屢屢變遷,又看到人們裁剪制作秋衣。
三山:詩人故鄉。
煙霏:煙霧。
黃檗:一種樹木,其皮可入藥。
丹灶:煉丹的爐灶。
潦水:雨后積水。
刀尺:裁剪衣服的工具。
此詩為陸游晚年所作,當時他閑居故鄉三山。經歷了人生的起伏,他在故鄉的生活中回憶過往,感慨時光與世事變化。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對故鄉生活的眷戀和對世事變遷的感嘆。其特點是寫景與抒情自然融合,語言平實卻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體現了陸游晚年詩作平淡而深沉的風格特色。
偶對先生盡一樽,
醉看萬物洶崩奔。
優游共我聊卒歲,
骯臟如君合倚門。
只恐掉頭難久住,
應須傾蓋便深論。
固知嚴勝風流在,
又見長身十世孫。
海山兜率兩茫然,
古寺無人竹滿軒。
白鶴不留歸后語,
蒼龍猶是種時孫。
兩叢恰似蕭郎筆,
十畝空懷渭上村。
欲把新詩問遺像,
病維摩詰更無言。
載酒無人過子云,掩關晝臥客書裙。
歌喉不共聽珠貫,醉面何因作纈紋。
僧侶且陪香火社,詩壇欲斂鸛鵝軍。
憑君遍遶湖邊寺,漲綠晴來已十分。
南北一山門,上下兩天竺。中有老法師,瘦長如鸛鵠。不知修何行,碧眼照山谷。見之自清涼,洗盡煩惱毒。
坐令一都會,男女禮白足。我有長頭兒,角頰峙犀玉。四歲不知行,抱負煩背腹。師來為摩頂,起走趁奔鹿。乃知戒律中,妙用謝羈束。何必言法華,佯狂啖魚肉。
暮歸走馬沙河塘,爐煙裊裊十里香。
朝行曳杖青牛嶺,寒泉咽咽千山靜。
君勿笑老僧,耳聾喚不聞,百年俱是可憐人。
明朝且復城中去,白云卻在題詩處。
舉酒屬雩泉,
白發日夜新。
何時泉中天,
復照泉上人。
二年飲泉水,
魚鳥亦相親。
還將弄泉手,
遮日向西秦。
悮入仙人碧玉壺,
一歡那復問親疏。
杯盤狼藉吾何敢,
車騎雍容子甚都。
此夜新聲聞北里,
他年故事記南徐。
欲窮風月三千界,
愿化天人百億軀。
長嫌鐘鼓聒湖山
此境蕭條卻自然
乞食遶村真為飽
無言對客本非禪
披榛覓路沖泥入
洗足關門聽雨眠
遙想后身窮賈島
夜寒應聳作詩肩
霜林日夜西風急
老送君歸百憂集
清歌窈眇入行云
云為不行天為泣
紅葉黃花秋正亂
白魚紫蟹君須憶
憑君說向髯將軍
衰病相逢應不識
入門無平田,石路細穿嶺。
陰風生澗壑,古木翳潭井。
湛盧誰復見,秋水光耿耿。
鐵花繡巌壁,殺氣噤蛙黽。
幽幽生公堂,左右立頑礦。
當年或未信,異類服精猛。
胡為百歲后,仙鬼互馳騁。
窈然留清詩,讀者為悲哽。
東軒有佳致,云水麗千頃。
熙熙覽生物,春意破凄冷。
我來屬無事,暖日相與永。
喜鵲翻初旦,愁鳶蹲落景。
坐見漁樵還,新月溪上影。
悟彼良自咍,歸田行可請。
龍飛甲子盡豪英,嘗喜吾猶及老成。
人競春蘭笑秋菊,天教明月伴長庚。
傳家各自聞詩禮,與子相逢亦弟兄。
洗眼上林看躍馬,賀詩先到古宣城。
表海風流舊所聞,
青冥飛觀一番新。
山河十二名空在,
簪履三千跡已陳。
極目煙嵐九霄近,
滿州樓閣萬家春。
由來興廢南柯夢,
且喜登臨屬后人。
君雖為我此遲留,
別后凄涼我已憂。
不見便同千里遠,
退歸終作十年游。
恨無揚子一區宅,
懶臥元龍百尺樓。
聞道鹓鸞滿臺閣,
網羅應不到沙鷗。
花時臘酒照人光,
歸路春風灑面涼。
劉氏宅邊霜竹老,
戴公山下野桃香。
巌頭匹練兼天浄,
泉底真珠濺客忙。
安得道人攜笛去,
一聲吹裂翠崖岡。
殘花帶葉暗,新筍出林香。
但見竹陰綠,不知汧水黃。
樹高傾隴鳥,池浚落河魴。
栽種良辛苦,孤僧瘦欲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