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蘇叔黨汝州北山雜詩次其韻十首 其九
德孫秀眉宇,慨然修初服。
枯腸貯詩書,十飯九不肉。
成童將覓舉,想見袍立鵠。
先澤儻未衰,豈無五秉粟。
汝能記吾言,并以告阿福。
閉門勿雜交,一經萬事足。
德孫秀眉宇,慨然修初服。
枯腸貯詩書,十飯九不肉。
成童將覓舉,想見袍立鵠。
先澤儻未衰,豈無五秉粟。
汝能記吾言,并以告阿福。
閉門勿雜交,一經萬事足。
德孫容貌清秀,毅然穿上最初的衣服(有回歸本真之意)。他腹中裝滿詩書,十頓飯有九頓不吃肉。到了兒童長大能應舉的年紀,能想象他穿著長袍像鵠一樣挺立。祖先的恩澤倘若還未衰敗,難道會沒有五秉粟米(指一定的收獲)。你能記住我的話,并且把這些話告訴阿福。關起門來不要隨便與人交往,專心研讀一部經書就萬事足夠了。
德孫:具體所指待考。
修初服:出自《離騷》“退將復修吾初服”,有回歸本真、堅守初心之意。
枯腸:指空腸,比喻寫詩作文時貧乏的思路,這里指肚子里。
覓舉:指應舉考試。
袍立鵠:穿著長袍像鵠一樣挺立,形容人姿態挺拔。
先澤:祖先的恩澤。
五秉粟:古代容量單位,這里指一定的收獲。
阿福:具體所指待考。
一經:指一部經書。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社會可能重視科舉考試和學問傳承。詩人看到德孫這樣熱愛讀書、有良好品質的后輩,有感而發寫下此詩,以表達對后輩的教導和期望,希望他們能專注學問,不被外界紛擾。
這首詩主旨是勸勉后輩專注學問、堅守初心。其突出特點是語言質樸、情感真摯,通過描述德孫的形象和生活,傳達出對學問和品德的重視。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廣泛影響,但體現了當時文人對后輩教育的關注和傳統的價值觀。
種桃種得春一原,逃死逃得秦外天。
殺雞為黍替草具,不識晉語猶秦言。
昨日相逢今日別,流水落花行路絕。
雞黍更從仙隠設,疑是齊東野人說。
典午亂多仍治少,此事明明不分曉。
一秦才滅一秦生,避世避人還避秦。
憶昔怒驅丞相去,猶思上蔡東門兔。
縱有封君祿萬鍾,爭如食邑桃千樹。
空山惜日見日長,秦民怨日偕日亡。
恨身不為治時草,不恨祖龍長不老。
數朵忽橫翔,云生午樹涼。
恍如江上畫,移向澤中藏。
絮落魚翻影,花飛蝶趁香。
卻疑閑日月,只在此間長。
洛下僧歸未寂寥,余光還向此中韜。
入千峰杪從它笑,放一頭低盡自高。
客至坐涼分樹影,云開冩望到江濤。
夜遙月冷風初霽,萬籟無聲亦怒號。
筆耕白首不逢年,間得新題似得仙。
磨透鐵泓空費力,吟殘金薤弗成篇。
未忘陋巷希瞠若,不信長虹死浩然。
小駐行云聊寄恨,莫為愁雨濕吳天。
吾門開康莊,吾心洞秋旻。泓澄湛無底,方寸無涯津。
美人隔秋水,數月一合并。昨宵七月七,游子腳不停。
仰看烏鵲橋,遙盼牛女星。吁天致私禱,席地羅廣庭。
乞巧問天孫,逐物昧己靈。齊東田野間,語言殊不經。
夫何古猶今,競作奔奔鶉。玉霄眇空闊,銀漢橫青冥。
不須賦解嘲,且復歌閑情。
十年同約故園歸,指點云西鳳翥奇。
錦繡裹山懷舊俗,瑯玕披腹吐新詩。
更無人悼淹翔屈,只有天為慷慨知。
令尹子丈三已矣,悠然喜慍不曾移。
萬籟甫消聲,鏘然忽自鳴。
獨宜風力小,雙與月華清。
歷歷諧三疊,玲玲葉九成。
宮商雖斷續,何處不分明。
新安產最良,引類赴文房。
太守五四友,管城三二王。
水分千里月,春滿六州棠。
丹穴皆鮮羽,叢霄看頡頏。
岞崿峰前古子男,萬家喜氣接浮嵐。
許曾蛻俗今留跡,坡為尋僧舊駐驂。
養志不違宜膝下,去天差近似城南。
明年一縣花如錦,日日春風伴燕酣。
聽紫芝歌問綺園,橘中果有幾何天。
試原雪夜玉堂夢,更了江春符竹緣。
新漲溢池荷葉小,煖風掠面柳花鮮。
大邦屏翰風騷地,應有詩人受一廛。
入夜蕭蕭響,聲消恰轉更。
僅能酬節序,不足殄蝗螟。
瓦縫何曾滿,庭凹亦未平。
窗疎燈欲死,俱誤照書明。
桐軒法鐘王,人鮮出其右。出奇左運腕,亦復龍蛇走。
悠然伸勁畫,壯甚紫鐵鈕。番然變道古,古藤瘦牽糾。
輕墨蔓如縷,大者大如斗。故家翰墨場,有此擅場手。
星星滿青鏡,入眼未始有。四支同一初,視聽有常守。
執捉與踐履,造次各先后。云何互其用,落落便相偶。
猶來幽人心,冏冏浄不垢。衡從一機透,眾妙俱輻輳。
逢原蓋自得,左右均去取。枝葉隨根本,股肱副元首。
一身小天地,默窺元化母。
步武弗忺低,闌干俯峭巍。
霜鴻天外去,簷翼水邊飛。
勝踐西風老,幽尋晚照微。
賀成先燕雀,宏略在沉機。
我曲非俗音,亦非正始音。閴然洞遺響,萬籟俱為瘖。
有弦不足彈,無弦不足尋。與之俱浮沈,適以冩我心。
謝郎介潔彌明操,結喉深目蒼髯槁。劉生侯喜不相逢,弗聯石鼎歌南風。
援琴速我城南道,為我從頭冩懷抱。不是山林同苦心,更有阿誰彈得到。
曲終月墮仍反聞,欲彈不彈心自論。小俟茶甘回齒頰,喚起胎仙舞三疊。
久矣惟心禱,呼龍徇物情。
均沾四郊足,不負九推耕。
蚌活沙頭脯,鶑新雨后聲。
婁豐斯在望,老瓦醉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