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北平作
翠野駐戎軒,盧龍轉征旆。
遙山麗如綺,長流縈似帶。
海氣百重樓,巖松千丈蓋。
茲焉可游賞,何必襄城外。
翠野駐戎軒,盧龍轉征旆。
遙山麗如綺,長流縈似帶。
海氣百重樓,巖松千丈蓋。
茲焉可游賞,何必襄城外。
翠綠的原野上停下了戰車,在盧龍一帶輾轉揮動著軍旗。遠處的山巒美麗如錦緞,長長的河流縈繞像絲帶。海上霧氣彌漫仿佛百重高樓,山巖上的松樹像千丈傘蓋。這里就可以游覽賞玩,何必非要去襄城外呢。
戎軒:兵車,這里指軍隊。
盧龍:古塞名,在今河北喜峰口附近。
征旆:出征的旗幟。
綺:有花紋的絲織品。
縈:環繞。
蓋:傘蓋。
襄城外:襄陽城外,襄陽在今湖北,是著名的游覽勝地。
此詩創作于唐太宗出征途中。當時唐太宗率軍北征,經過北平(今河北盧龍),看到當地壯麗的景色,有感而發創作了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北平的山水風光。其特點是寫景生動,意境開闊。展現了唐太宗開闊的胸襟和豪邁的氣概,在唐太宗的詩歌創作中具有一定代表性。
西風秋日短,小雨菊花寒。斷云低古木,暗江天。星娥尺五,佳約誤當年。小語憑肩處,猶記西園。
畫橋斜月闌干。鳥啼花落,春信遣誰傳。尚容清夜夢、小留連。
青樓何處,寶鏡注嬋娟。應念紅箋事,微暈春山。背窗愁枕孤眠。
楓葉飄紅,蓮房肥露,枕席嫩涼先到。
簾外蟾華如掃。枝上啼鴉催曉。
秋風又送潘郎老。小窗明、疏螢淺照。
登高送遠惆悵,白發至今未了。
樓外東風杜宇聲。雙枕細眉顰。女郎番馬小山屏。金籠冷、夢魂驚。
起來重綰雙羅髻,無個事、淚盈盈。楊花蝴蝶亂分身。飛不定、暮云晴。
斜日封殘雪。記別時、檀槽按舞,霓裳初徹。唱煞陽關留不住,桃花面皮似熱。漸點點、珍珠承睫。門外潮平風席正,指佳期、共約花同折。情未忍,帶雙結。
釵金未斷腸先結。下扁舟、更有暮山千疊。別后武陵無好夢,春山子規更切。但孤坐、一簾明月。
蠶共繭、花同蒂,甚人生要見,底多離別。誰念我,淚如血。
人已老。春亦不留些少。花盡葉長蠶又抱。子規啼未了。
往事不論多少。且向尊前一笑。白發滿頭愁已到。路長波渺渺。
韻高格妙。不數閑花草。向晚小梳妝,換一套、新衣始了。橫釵整鬢,倚醉唱清詞,房戶靜,酒杯深。簾幕明殘照。
揚州一夢,未盡還驚覺。自恁在心頭,拈不出、倚時是了。吳霜點鬢,春色老劉郎,云路遠,晚溪橫,誰見桃花笑。
文倚馬,筆如椽。桂殿早登仙。
舊游冊府記當年。袞繡合貂蟬。
慶天申,瞻玉座,鹓鷺正陪班。
看君穩步過花磚。歸院引金蓮。
隔座藏鉤,分曹射復,燭艷漸催三鼓。
箏按教坊新譜。樓外月生春浦。
徘徊爭忍忙歸去。怕明朝、無情風雨。
珍花美酒團坐,且作尊前笑侶。
雨簾高卷。芳樹陰陰連別館。涼氣侵樓。蕉葉荷枝各自秋。
前溪夜舞。化作驚鴻留不住。愁損腰肢。一桁香銷舊舞衣。
斜紅照水。似晴空萬里。明霞相倚。
逐伴笑歌,小立綠槐陰里。誚沒些,春氣味。
紛紛覷著閑桃李。淺淺深深,不滿游人意。
幽艷一枝,向晚重簾深閉。是青君、愛惜底。
雁塔題名,寶津朌宴,盛事簪紳常說。
文物昭融,圣代搜羅,千里爭趨丹闕。
元侯勸駕,鄉老獻書,發軔龜前列。
山川秀,圜冠眾多,無如閩越豪杰。
姓標紅紙,帖報泥金,喜信歸來俱捷。
驕馬蘆鞭醉垂,藍綬吹雪。
芳月素娥情厚,桂華一任郎君折。
須滿引,南臺又是,合沙時節。
風洗游絲花皺影。碧草初齊,舞鶴閑相趁。
短夢乍回慵理鬢。驚心忽數清明近。
逐伴強除眉上恨。趁蝶西園,不覺鞋兒褪。
醉笑眼波橫一寸。微微酒色生紅暈。
新枝媚斜日。花徑霽、晚碧泛紅滴。近寒食。蜂蝶亂、點檢一城春色。倦游客。門外昏鴉啼夢破,春心似、游絲飛遠碧。燕子又語斜檐,行云自沒消息。
當時烏絲夜語,約桃花時候,同醉瑤瑟。甚端的。看看是、榆角楊花飛擲。怎忘得。斜倚紅樓回淚眼,天如水、沈沈連翠璧。想伊不整啼妝影簾側。
西池舊約。燕語柳梢桃萼。向紫陌、秋千影下,同綰雙雙鳳索。
過了鶯花休則問,風共月、一時閑卻。知誰去、喚得秋陰,滿眼敗垣紅葉。
飄泊。江湖載酒,十年行樂。甚近日、傷高念遠,不覺風前淚落。
橘熟橙黃堪一醉,斷未負、晚涼池閣。只愁被、撩撥春心,煩惱怎生安著。
不怕微霜點玉肌。恨無流水照冰姿。與君著意從頭看,初見東南第一枝。
人散后,雪晴時。隴頭春色寄來遲。使君本是花前客,莫怪殷勤為賦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