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李太史文長
名家經術世相同,作賦還推大國工。駿骨已看收冀北,莼鱸休更念江東。卿云夜映千門月,綵筆春題萬丈虹。自昔侍臣多薦引,莫教前代數楊雄。
名家經術世相同,作賦還推大國工。駿骨已看收冀北,莼鱸休更念江東。卿云夜映千門月,綵筆春題萬丈虹。自昔侍臣多薦引,莫教前代數楊雄。
芳草迢迢客路長,
柳邊吹絮燕泥香。
桐花拆盡春歸去,
猶倚危闌問夕陽。
負負無可言,上上不須說。
天壤大如許,我獨身孑孑。
茍合不可為,萬事聽瓦裂。
年登麥飯足,得酒且勤歠。
春水才平岸,蛙聲已滿塘。蘋絲分綠映垂楊。幾處浣衣村婦、淡梳妝。
看竹疏籬外,停車老樹旁。李花零落杏花香。一帶小桃花底、菜花黃。
大海一漚,未發已前。
坤六段,乾三連。
擬欲眨眼,驢年驢年。
聞君千里至,驚喜屣為倒。接面未一揖,先問阿翁好。
阿翁別我五載強,拂衣卜筑西山旁。滾滾歲月蛇赴壑,應知添得須眉蒼。
閉門人事了不擾,臨池卻費閑中忙。日日擘窠寫大字,臂挽弩弓雙曈張。
雄心豪氣逼年少,咄咄自嘆余熱腸。幽棲未斷終老計,白云紅樹增蒼涼。
噫吁嚱,人生得一閑,萬事莫與敵。富貴祇從想像佳,況翁一一都身歷。
歸休乎,勿復疑。朝衫改制田夫衣,春泥滑滑躬鋤犁,青蔥滿畦菜甲肥,呼酒一醉情熙熙。
祝翁樂此終不移,太平亦有賢之遺。狂言莫訝多橫溢,此意纏綿藉君述。
有人問訊阿翁家,指點西山山桃花。
自從曉事來,知子海內杰。
敢以文字知,屈在弟子列。
茅茹本同根,泰拔自連結。
皇皇惟我祖,開天秉全哲。
圣道漸休明,中天行日月。
會使鄒魯傳,大轉唐虞轍。
精衛海可填,愚公山可缺。
如何悠且久,萬物不成設。
知子抱茲獨,我亦不自潔。
默默中情孚,且喜未孤孑。
綰符雖近縣,何由策蹇劣。
遍地兵戈戰壘屯,幾經曉諭澤如春。鱷氛掃地都歸順,驪曲開筵倍覺親。
言教即從身教出,聞知孰若見知真。邊民獲命恩難報,寒涕不揮冰上巾。
觀察榆林殺氣屯,羨君著手便成春。單騎入虜情何壯,百姓銜恩愛若親。
轍已涸魚經水活,鏡堪留象掃煙真。龍山倘與談兵會,帽落秋風罩網巾。
詔增貢籍自端平,大比賢書拔眾英。
學備六經俱里選,賦推五色以文鳴。
雖由黃卷能勤苦,皆藉朱轓與作成。
來歲錦標先奪得,天街聽喝狀元聲。
新詩慰我勝浮醅,
豈待杯盤更舉罍。
但愿車中無折齒,
何憂舉案乏持杯。
楊花撲面鶯亂啼,樂游原上煙萋萋。
野田棠梨紅欲墮,遠浦菰蒲綠未齊。
朝來雨歇山似沐,終南秀色云鬟低。
蘚苔一徑憩蘭若,槃桓石磴風凄凄。
牡丹已殘芍藥吐,紅欄碧檻僧寮西。
齋魚粥鼓寂復寂,午雞時一聞前溪。
危樓縹緲著青碧,俯視萬罫扶耕犁。
杜陵祠屋在鄰并,游客得句軒楹題。
開元天寶已陳跡,芙蓉鳷鵲殘春泥。
第五橋邊沽酒處,斜陽歸路花驄嘶。
強年方入粵,晏歲暫還家。數口我堪托,孤帆路不賒。鄉音殊未改,容鬢覺初華。此別無他贈,清尊對菊花。
綠玉手中杖,金函肘后書。逢人問方寸,知爾妙堪輿。誰謂騎無鶴,猶聞食有魚。重來休隔歲,應念老閒居。
高唐夢后朝云,留下楚臺遺韻。一曲琴心,容易翠翹偷近。
玉蟬金雀嬉游處,千古風流無盡。賦閑情、況有巴箋十色,待題幽恨。
向回欄、更倚瓶沈信杳,且喜銀床堪認。照影嬋娟,誰似掃眉人俊。
枇杷花落閑門閉,冶思空傳蘭訊。錦江春、付與樓陰修竹,幾堆香粉。
長夏敞幽軒,開窗依蘿樾。
燕寢樂虛明,房廊步曲折。
松響風初來,云歸雨乍歇。
仰視天宇清,林暝山吐月。
月色孤泠泠,素心托高潔。
攜來情愫滿江航,宿昔平生欲并將。
才以屬民過里闬,久因良友附門墻。
叢蘭砌暖宜閒日,列柏臺寒有舊霜。
聞說閉關渾謝客,狎鷗還喜步山塘。
結伴歡游野趣長,詩才深恐負重陽。
難除今日登高俗,預想明年此會狂。
吟興劇防租吏敗,兵災愿借菊花禳。
中原莫得平安信,憂國還須罷舉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