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詔巖二首 其二
貪看萬松好,不覺到巖底。海波胡為來,作此大奇偉。光藏不早決,犢棄洗耳水。使詔知所在,避亦太晚矣。可是龍與云,不能載其體。
貪看萬松好,不覺到巖底。海波胡為來,作此大奇偉。光藏不早決,犢棄洗耳水。使詔知所在,避亦太晚矣。可是龍與云,不能載其體。
吟邊阘茸過年余,萬斛塵襟未掃除。
守歲有人獻椒頌,辟邪無術諉桃符。
屠蘇不飲防心醉,春帖慵裁欠句書。
說與江湖諸老大,浮生消得幾桑榆。
飛鵠來何意,英雄此日生。
山河張膽氣,宇宙載風聲。
一片堂中紙,千年身后名。
至今墳上木,猶作不平鳴。
開到荼?春事闌,又尋杖履看青山。
人行瘦石枯藤上,路入蠻風瘴雨間。
佛地平分天界限,道場元屬鬼門關。
野僧不會游人意,日未晡時及早還。
莫言賓客少,幽僻長莓苔。
也有樵人到,唯無詩士來。
山風花落盡,溪雨燕飛回。
又覺年光暮,庭陰滿綠槐。
共工觸不周,荊卿悲易水。
所遭雖異時,等為血氣使。
爭帝力已窮,報怨反害己。
一為狂夫愚,一為刺客靡。
二者俱無成,三嘆而已矣。
手揖雙峰俯霽虹,近窺喬木欲相雄。
一溪流水一溪月,八面疎欞八面風。
取用自然無盡藏,高寒如在太虛空。
落成恰值三秋半,敢請吹開白兔宮。
住在山塘深更深,門前落葉與階平。
高人聽鶴來相過,野老因樵熟識名。
一水欲流山影去,斷云時伴燒痕生。
翛然獨步蓮峰夕,十里松風秋月明。
昨宵狂風起,折我桑樹枝。
徘徊履桑園,賤妾當何依。
豈無薜蘿生,亦有柔苧肥。
素情在君子,綺帛良重斯。
無桑蠶安食,無蠶我安衣。
長嘆反初路,渺渺天四垂。
覺城向東際,寺在古松灣。
流水意俱遠,白云僧共閑。
新吟呈繡佛,舊夢繞囊山。
勘破趙州話,猶疑隔一關。
寶陀十里路,此日想同游。
萬古不收雨,四時長是秋。
樹寒煙半擁,山濕霧長流。
獨我思歸苦,無因到上頭。
蛛絲雖巧能害物,蠶絲雖拙能利人。
害物晨昏一飽足,利人往往害及身。
乃知巧者能遠禍,拙者生死常為鄰。
吾寧為蠶勿為蛛,所愿殺身以成仁。
千絲萬縷何足恤,要令寒谷皆陽春。
虛心陪燕寢,不受虢秦封。
惟有冰霜節,全無云雨蹤。
李娥書舊恨,湘女斂愁容。
卻是專房寵,無人妬阿儂。
貫休鐵畫天下奇,芳庭心法今似之。
偃波垂露久不作,云煙灑灑光陸離。
北山塔穎健筆卓,西湖倒瀉為研池。
長空萬里紙一幅,等閑揮翰搖坤維。
大書姓氏牋金闕,書仙驚問子為誰。
安定后人希圣父,曾披骨鯁干龍墀。
公權筆諫粗有志,未知所遇何如時。
書仙聞言發一笑,風云際會須有期。
何當濃墨寫竹帛,千古萬古長昭垂。
此去金華水作程,扁舟定是過嚴陵。
高山蔽日寒多霧,淺瀨通潮夜不冰。
漢代絲風應自詠,故鄉三洞與誰登。
擬從別后題書寄,又怕征鴻未可馮。
可人期不至,日日望山孤。
不是招吟侶,多應覓酒徒。
虛名付蕉鹿,清興動莼鱸。
見說同川好,能通一葦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