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未除夕前二日休假感懷二首 其二
夢寄梅村竹塢間,不堪客里見春還。
潮生水欲通南澗,雪霽云猶冒北山。
病思過年應小減,官身得假未全閑。
變名吳市男兒事,末路低回自笑孱。
夢寄梅村竹塢間,不堪客里見春還。
潮生水欲通南澗,雪霽云猶冒北山。
病思過年應小減,官身得假未全閑。
變名吳市男兒事,末路低回自笑孱。
我的夢魂寄托在那梅花村與翠竹塢之間,難以忍受客居他鄉時又見春天歸來。潮水上漲,水似乎要連通南邊的山澗,雪停天晴,云朵還籠罩著北山。生病的思緒到過年時應該會稍有減輕,身為官員即便休假也不能完全清閑。像伍子胥在吳市隱姓埋名那樣的男兒之事,到了人生末路我徘徊不前,自嘲自己的懦弱。
梅村竹塢:種有梅花的村莊和長著竹子的山塢,泛指清幽之地。
客里:客居他鄉。
霽:雨雪停止,天放晴。
冒:覆蓋,籠罩。
變名吳市:指伍子胥逃到吳國,曾在吳市吹簫乞食,隱姓埋名之事。
孱:懦弱。
“丁未”為具體年份,需結合詩人具體生平確定。一般而言,詩人在除夕前休假時感懷身世。此時他客居他鄉,身為官員卻不能完全放松,可能仕途不順或人生已至暮年,故而借詩抒發內心復雜情感。
這首詩主旨是詩人在休假時感懷身世,抒發客居之愁、為官之累和對人生末路的感慨。其特點是借景抒情、用典自然,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不一定有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特定時期的心境。
上到上頭天漸低,
更抬一步共誰歸。
胸中決得平生事,
松樹枝間獨鶴飛。
灞陵風色。柳眼欺人白。
隨處相逢隨處別。夢斷吳江煙月。
門前一帶長橋。隔花何處吹簫。
盡有送人雙淚,廿年流盡江潮。
天下本無孝,
人間曾閔多。
誰將施孝子,
一詠老夫歌。
鑿開奇勝翠微間,車騎笙歌暮未還。彥國才如謝安石,他時即此是東山。
飛泉落處滿潭雷,一道蒼然石壁開。故老相傳應可信,此山云出雨須來。
才看金殿聽臚傳,又向藍橋迓玉仙。
畫舸風輕蘭掉急,牙檣月上錦帆鮮。
門填珠履迷花徑,簫引青鶯入洞天。
從此閶門春晝永,百年瑤瑟一絑弦。
長安憶,其次憶蒼蠅。
十萬八千隨處是,囋頭嘬耳又呼朋。
佛見也須憎。
原是道傍半間屋,
自君到此足優游。
縱令野月長相接,
不得僧來也不幽。
漢家為瑞雙黃鵠,
只道飛翻太液池。
不似云屏六畫鶴,
帝宮深處有人知。
休言咳唾已成珠,此恙難痊十日馀。
麻醉須憑千盞酒,催眠猶待半床書。
纏身瑣事渾如疥,蝕骨柔情絕似蛆。
一任云煙吞復吐,膏肓病入又何如。
文鴛不解愁,秋信驚團扇。障扇脫紅衣,蚤被文鴛見。
露重月偏明,來照啼妝面。望極楚云深,只赤凌波怨。
古木寒藤挽我住,
身非靖節誰能留。
多慚不及鸞溪水,
長向山前山后流。
天末云冉冉,林端鳥翩翩。
云出既為雨,鳥飛亦知旋。
君子識其微,進退合自然。
靖節曠世高,素翁當代賢。
出處雖異途,德音可同傳。
方六七十陳壽翁,命我呈詩嘆技窮。
年非古稀非花甲,韻邇一冬邇二冬。
延可水冷彎復彎,漓江大橋寬復寬。
先生詞賦山復山,山繁水復相縈還。
妻女子婿皆才賢,斯方自壽復何言。
假我十年二十年,獻壽七八九十篇。
劉安悲落木,曹植感飛蓬。
夜雨燈前夢,秋霜鏡里容。
綿綿思遠道,戚戚苦無蹤。
何日來仙駕,青天騎白龍。
祥光何處卷還舒,知是吾家慶有馀。
母也輝輝媊正似,子焉馥馥櫟尤如。
憑將天上紅霞幅,剪作庭前彩服裾。
閑舞江門雙袖月,誰云嶺畔非仙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