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關二首 其一
路入東關物象奇,角巾老子曵笻枝。
蠶如黑蟻桑生后,秧似青針水滿時。
穿市不嫌微雨濕,過谿翻喜壊橋危。
當年野店題詩處,又典春衣具午炊。
路入東關物象奇,角巾老子曵笻枝。
蠶如黑蟻桑生后,秧似青針水滿時。
穿市不嫌微雨濕,過谿翻喜壊橋危。
當年野店題詩處,又典春衣具午炊。
走進東關,這里的景象奇特,我頭戴方巾,拖著竹杖漫步。蠶像黑蟻般在桑生長后出現,秧苗如青針般在水滿時生長。我穿過集市,不嫌棄微微細雨打濕衣衫,走過溪流,反而喜歡那破敗橋的驚險。當年在野店題詩的地方,我又典當春衣來準備午飯。
角巾老子:指作者自己,角巾是一種有棱角的頭巾,常為隱士所戴。
曵笻(yè qióng)枝:拖著竹杖。笻,一種竹子,可做手杖。
典:典當。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描繪的鄉村景象推測,可能是詩人在游歷過程中經過東關時所作。當時詩人或許處于一種悠閑的旅行狀態,對鄉村的新奇景象充滿興趣。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東關的鄉村風光和旅途見聞,突出了鄉村景色的奇特和生活的質樸。其特點是語言清新自然,描寫生動。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是非常著名,但展現了詩人對生活細致的觀察和獨特的感受。
蘚壁作怪畫,石泉操古琴。
藤多山木老,僧瘦道根深。
白鵠隨人飯,青猿抱佛吟。
經過恨不數,帶雨度遙岑。
流行坎止信悠然,又泊湖東兩日船。
客里風光忙似轂,夢中歸路直如弦。
西風渺渺方搖夜,北斗離離正掛天。
寄語龍魚莫相戲,向來此地亦桑田。
我昔絕江看吳山,朝光正落山水間。
金波遠自海門入,翠嵐高插扶桑殷。
安知璚樓有夜景,明月蒼茫墮清影。
李侯勝賞高侯筆,展卷一時如夢醒。
馬耳蕭蕭雪擁裘,亂山南下是處州。
自從天地生吟骨,何處江山無腳頭。
空有夢隨東野去,可無言送子長游。
白云在望頻回首,珍重歸期記麥秋。
牛羊散空煙,鳧鴨滿平坂。
扶藜度西麓,脫屨涉南澗。
行觀頳肩獲,坐媿綠陰飯。
田毛信靡贏,井稅亦可辦。
隔籬新釀熟,要客一笑粲。
寂寂寧少悰,炎炎故多患。
但愿長如茲,聊爾娛歲晏。
蒼玉光寒篆紫煙,重重封裹到梅邊。
得君一片歙溪石,即我終身綿上田。
少達必穿維翰鐵,盡窮共守子云玄。
老坡莫遣窮居后,遠在茶坑鳳咮前。
重耳盈盈岸柳黃,九齡冉冉澗松蒼。
梅開小白添新雪,鴉引童烏弄夕陽。
樵唱轉低春谷永,雁聲不斷暮云長。
奔泉渾作山濤響,濺入懸巖百藥香。
峭壁凌空望渺微,層層煙鎖霧云衣。
深山古木高千丈,怪石青苔繞四圍。
空有石銜仙骨在,想應人逐彩鸞飛。
洞中仙子今何往,欲上雕鞍不忍歸。
錫號翛閑客,山中管白云。
自稱前進士,人喚故參軍。
花影供吟課,茶香策睡勛。
客來談外事,去去不煩君。
巍巍元蓋天,巖穴閟仙宅。
別戶穿虛明,層輝蕩空碧。
神鼓振玉音,丹崖落瓊液。
深通潛龍井,外障隔凡石。
緬懷元同翁,于焉此棲息。
華陽與林屋,隧道從所適。
我來茲山中,偶值肥遁跡。
靈草未易逢,翩翩飛鼠白。
瀕江破寺如膠舟,大鏞露立寒颼颼。金繩鐵紐作斷綆,土花苔碧生欒頭。
我來摩挲考歲月,僂指落落三百秋。想當營度欲鼓火,野鬼夜哭山精愁。
鑄之以紹威六州之鐵,釁之以景升千斤之牛。載之以長河萬斛之艦,貯之以齊云百尺之樓。
風高一撞撼天地,世更幾變宜追蠡。眼中驚見已無雙,天下才稱為第二。
庚庚古扁磨蒼珉,徐郎妙墨吹玄云。聲光喑啞盡埋沒,宇宙顛倒方紛紜。
昭陵石馬化為土,于上蒲牢幸存古。山僧作屋穩蓋藏,他日岐陽求石鼓。
細看莫莫堂前月,似是寥寥五祖燈。
曾有虎來聽法去,更無碑可付雷轟。
修廊半是題詩壁,游客多于住院僧。
我亦飄零歸未得,竹床分臥看云生。
百世子胥廟,猶存寂寞中。
鞭尸生快怨,抉眼死遺忠。
故國古今夢,怒濤朝夕風。
登臨一長嘯,斜日海門紅。
簾纖江上雨,送我作飄零。
江海飄雙鬢,乾坤贅一萍。
兔株空自守,龜?為誰靈。
嵇筆懷憂憤,湘吟苦獨醒。
眼看四海白,血灑九天青。
萱背占烏鵲,圜扉痛鹡鸰。
無由歸海島,誰為哭秦庭。
欲問鄜州信,鴻飛更杳冥。
西風云戰急,殺氣橫干戈。
有客懷鄉坐,無鄰送酒過。
布袍欣豫暖,凍筆苦新呵。
默訴玄冥后,天涯征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