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河東轉運劉察院
塞郡屯師久,飛芻始得人。
權傾擁旄將,詔輟繡衣臣。
舊里過京洛,辭家渡盟津。
紫裘蘇合染,驄馬玉環辰。
榆莢關頭雨,梨花谷口春。
高車方陟險,豐膳暫違親。
山勢北臨岱,地雄西隔秦。
行臺知不遠,能使問安頻。
塞郡屯師久,飛芻始得人。
權傾擁旄將,詔輟繡衣臣。
舊里過京洛,辭家渡盟津。
紫裘蘇合染,驄馬玉環辰。
榆莢關頭雨,梨花谷口春。
高車方陟險,豐膳暫違親。
山勢北臨岱,地雄西隔秦。
行臺知不遠,能使問安頻。
邊塞軍鎮屯兵已久,終于有合適的人來負責運送糧草。此人權力大過擁旄的將領,是皇帝特命派遣的官員。他從故鄉經過京洛,辭別家人渡過盟津。身著用蘇合香染過的紫裘,騎著配有玉環的驄馬。在榆莢飄落的關頭遇雨,在梨花盛開的谷口迎來春天。乘坐高車正經歷艱險,豐盛膳食前暫時與親人分離。此地山勢北靠泰山,地勢險要西與秦地相隔。料想行臺距離不遠,能讓人頻繁向家人問安。
飛芻:運送糧草。
擁旄將:手握兵權的將領。
繡衣臣:指皇帝特派的官員。
盟津:即孟津,古黃河渡口。
蘇合:蘇合香,一種香料。
驄馬:青白色相雜的馬。
行臺:在地方上代表朝廷行使權力的機構。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當時邊塞軍事屯駐時間長,糧草運輸任務艱巨,朝廷派遣劉察院前往河東負責轉運事務。詩人在其出發時作詩送別,可能作于京城附近,當時社會處于邊塞有軍事需求的狀態,詩人對友人的使命表示關注和支持。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劉察院赴任河東轉運。其突出特點是將友人的使命重要性、旅途情景和邊塞環境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展現了當時的社會軍事情況和送別詩的一種風格。
居留藉總戎,簡命冠群公。斧鉞行軍令,詩書振祖風。玉鞭光指月,龍劍氣成虹。迂薄欣聯事,多慚衛霍功。
白馬玉連環,城巡遍九關。月臨霜仗肅,風裊戍旗間。閣道星辰上,橋陵霧靄間。明朝書笏記,同候屬車還。
湘妃危立凍蛟背,海月冷掛珊瑚枝。丑怪驚人能嫵媚,斷魂只有曉寒知。
百千年蘚著枯樹,一兩點春供老枝。絕壁笛聲那得到,直愁斜日凍蜂知。
十戴曾從埭上過,
客裘無柰曉霜多。
西風吹醒還家夢,
不是淮河是潞河。
為厭市城喧,來訪化人境。
振衣登高閣,秋空掛嵐影。
古松臨危欄,俯身摩其頂。
正始諸先民,于此曾煮茗。
老僧話疇昔,故物存石鼎。
彈指三生間,悠然發深省。
少年曾著遠游冠,一曲西涼興已闌。丞相幕中容李楫,將軍門下剩任安。風塵白首英雄老,江海青衫謫宦難。幸有隨身詩卷在,棠梨花底吊方干。
太行東去塔嵯峨,夢里青楓屢見過。游子天涯雙鬢短,故人亂后九原多。競傳白馬軍中什,曾唱黃獐塞上歌。何日稻香亭下路,子規啼遍舊山河。
鳳凰城闕,不通水泄。
少室巖前,話作兩橛。
賺它人家男女,開眼喚龜作鱉。
兩峰眉蹙。更著春煙綠。淡日烘云新雨足。紅得桃花如肉。
醉看蟬鬢欹斜。聽歌再立堤沙。懶上銀鞍叱撥,愿為金屑琵琶。
閒夜步苔階,一身萬里客。
明月照我懷,顧影長太息。
兩地不相見,共此明月光。
殷勤望明月,展轉心內傷。
磴道盤空上,如螺作髻旋。
峰殘去年雪,客試早春天。
怪鳥深蹲篝,寒梅遠見煙。
勿嫌太孤寂,琴筑落層巔。
落日漢陽孤閣對,
秋風鄂渚數舟橫。
偶吟萬里飄流句,
獨倚滄洲憶禰生。
翅軟未解飛,
嘴嫩未能食。
飲啄與游翔,
皆賴顧復力。
紅帉。紫帉藍綠帉。
翠帽玉鈴珠串,壓金裙。
垂手正巾徐步,毯毛深未分。
倏見暖風吹繞,一堂云。
清才寧合駕緹車,天上新分竹使符。
此去專城重摩撫,向來涉筆幾嗟吁。
南州想見歌何暮,北府猶聞戒疾驅。
更恐掖垣須敏手,未應千騎出重湖。
江山清絕,正簫臺花縣,霜秋時候。尋勝登高環望處,碧瓦參差鋪繡。
五岫藏云,兩溪吞月,古市漁鹽湊。青簾斜揚,家家香泛丹溜。
況是東魯風流,看儒冠濟濟,垂天賦就。陶令從容官事了,把菊高吟閑晝。
草鞠圜扉,香凝燕寢,豪飲揮金斗。公庭無事,珍祥休問馴獸。
梧宮秋矣,正西風黃菜,滿城鼙鼓。小劫紅羊緣底事,艷骨一堆荒土。身殉君王,恩憐夫婿,判絕從泉路。白駒凄唱,后庭腸斷歌舞。
可惜芳媵桃根,朱絲畢命,綺恨拋兒女。葬罷瓊姬鵑血冷,不是秦樓簫侶。玉柙煙銷,珠房粉碎,慘淡花無語。麗娃像里,月明環佩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