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疇仲晦蒙仲再和余差須二詩警齋侍郎又繼之趁韻走謝
丹爐爆裂話頭差,攬鏡顏蒼兩鬢華。不記省中詠薇藥,徑歸韋曲問桑麻。卿云方薦漢郊廟,郊島難鳴唐國家。誰向玄都君子說,有春風處有桃花。垢衣忘浣虱游須,豈有村情似長瑜。作圣德詩無乃怪,進文鑒序近于諛。熱中人有讒余者,殿后天將壽我乎。晚覺陶翁嗔子懶,不如坡老愿兒愚。
丹爐爆裂話頭差,攬鏡顏蒼兩鬢華。不記省中詠薇藥,徑歸韋曲問桑麻。卿云方薦漢郊廟,郊島難鳴唐國家。誰向玄都君子說,有春風處有桃花。垢衣忘浣虱游須,豈有村情似長瑜。作圣德詩無乃怪,進文鑒序近于諛。熱中人有讒余者,殿后天將壽我乎。晚覺陶翁嗔子懶,不如坡老愿兒愚。
七十七翁猶眼明,三臺星畔見奎星。
文章有氣吞余子,議論無差本六經。
愧我不能攀逸駕,得君自足振頹齡。
玉溪常與荊溪接,分得余波到石屏。
積翠浮空老不枯,英靈今此定何如。
萬章松柏還蒙密,千載風云頗闊疎。
一氣周流無間斷,四時變化有盈虛。
憑高極目懷嵩華,此憤何時可一攄。
漢威西被浹燉煌,已覺邊塵不復揚。
一別可堪論世事,異鄉聊共舉空觴。
只愁山月嫌清淡,不怕江梅笑醉狂。
慣涉風波神不動,流行坎止未須荒。
龍虎西頭象更雄,巍然坐覺馬群空。
三千威已行方外,百萬兵元貯腹中。
蜀國歡聲連上國,秋風和氣似春風。
只今欲薦斯文壽,大雅篇中愿賦崧。
華堂掩映一池清,著此崔巍若化成。
胸次玲瓏具丘壑,世間髣髴見蓬瀛。
碧云堆上千峰立,綠水光中萬象生。
欲去河陽種桃李,回頭又覺宦情輕。
此地曾棲雙鳳凰,登高懷古北風涼。
忠規萬乘龍顏粲,謫遇千山鳥道荒。
百里隣居天作合,兩賢名與日爭光。
幾人緘口貪官職,身在朝廷志已忘。
自昔天之生大賢,其間往往幾千年。前日顏曾乃并世,后來孫樂還齊肩。參稽疏數未一概,廢興大抵關諸天。
恭惟皇家受眷命,五星集奎光芒懸。復振斯文自洙泗,渙然遺響聞伊瀍。微言奧論揭日月,九州四海俱流傳。
浩齋先生本自得,聞風特起吾東川。當時造入自孟子,善養其氣氣浩然。配合道義期充足,至大而剛直以全。
后來豈不有繼者,要之聞道先生先。今夕何夕天氣好,虞琴初奏南薰弦。正陽之月月幾望,于時蓋得干之干。
宜其秀質溫如玉,不磷不緇白且堅。吾君好學古未有,直上便可升經筵。力辟淫邪開正道,雍容堯舜陳王前。
仰視蒼蒼豈無意,如此大器堪扶顛。諸生載酒來薦壽,山肴野蔌徒拳拳。躋彼公堂喜拜舞,正也請賦嵩高篇。
天下江山第一州,可能無地著詩流。
黃金不愛買官職,白發猶堪上酒樓。
懊恨牡丹遭雨厄,叮嚀芍藥為春留。
狂吟有禁風騷歇,語燕啼鶑代唱酬。
如何袖手伏山巖,頃刻猶能草百函。
胸次宏規標眾正,筆端勁氣磔群讒。
行看云漢翻鴻羽,更喜秋風送馬銜。
南國諸公共推轂,從今不復厭卑凡。
年來昌合頗多儒,滿目青山秀不枯。
隠者能通三圣易,賢良更纘六經圖。
簿書整暇拋官事,朋友從容味道腴。
我已倦游還舊隠,新吟時寄幾篇無。
堂堂漢使到天涯,覆芘西南億萬家。
禮樂化行真有道,強梁氣懾自無嘩。
坐觀狼狽奔牛角,敢復猖狂犯虎牙。
措置得宜歸妙算,更歌豐樂慶中華。
故人有約訪鄉僧,少坐西林待晚晴。
雙燕護雛更出入,群鴉攫肉鬭飛鳴。
長溪積水流無盡,古木號風訴不平。
一段見成公案在,請君判斷要分明。
風波境界立身難,處世規模要放寬。
萬事盡從忙里錯,一心須向靜中安。
路當平處經行穩,人有常情耐久看。
直到始終無悔吝,旁生枝葉便多端。
南海之中三神山,高出天宇超人寰。上有神仙百萬宅,瓊欄瑤楯相回還。
四方鱗鱗中杰觀,不知誰氏當中間。或云黃帝之后已百世,云仍詵詵褒衣博帶千官班。
向來山澤癯,晦伏潛深灣。是家老仙伯,下顧目所瞷。中夜舞鸞鳳,明朝排天關。
自從放出一頭地,長江大河聲潺湲。東皇回蹕鼓萬象,和氣襲人春初頒。
云裾霞珮來何所,巍峩步趨貌則閑。生香馥郁浮四座,得未曾有天非慳。
至人之子飫芳味,欲揭北斗高莫攀。丹霄爭看來驛騎,袞衣直上承天顏。
上論唐虞開稷契,下及草野兼庸孱。嗣德之繼發余響,未必政爾詩書刪。
西州文物起雷霆,四海一家仰聚星。
五鳳翺翔橫碧落,雙鳧朝謁墮青冥。
疑歸天上修仙史,恥向人間駕說鈴。
長嘆良朋難再得,更憂吾道太雕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