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陳郎中詩集
嘗觀陳伯玉,感遇三十篇。
矯矯追古道,粲爾日星懸。
今公豈其后,佳詠久已傳。
憶為童子日,早誦錦繡妍。
茲來預官屬,而許玩奇編。
明珠三百琲,一一徑寸圓。
他人握中有,未獲毫發焉。
家貧敢懷寶,況近驪龍淵。
又畏風雨作,神物不得全。
再拜捧明月,長跪還席前。
嘗觀陳伯玉,感遇三十篇。
矯矯追古道,粲爾日星懸。
今公豈其后,佳詠久已傳。
憶為童子日,早誦錦繡妍。
茲來預官屬,而許玩奇編。
明珠三百琲,一一徑寸圓。
他人握中有,未獲毫發焉。
家貧敢懷寶,況近驪龍淵。
又畏風雨作,神物不得全。
再拜捧明月,長跪還席前。
我曾讀過陳子昂的《感遇詩》三十篇。其詩風格剛健,追慕古代正道,如日月星辰般光彩照人。如今您莫非是他的后人,您的佳作早已流傳。記得我還是孩童時,就早早誦讀您那如錦繡般美好的詩篇。如今我有幸成為您的下屬,還被允許賞玩您的奇作。這詩集如同三百串明珠,每一顆都直徑一寸圓潤無比。別人手中雖也可能有好詩,但與您相比,連毫發的長處都沒有。我家貧不敢私藏寶物,況且這里離驪龍居住的深淵很近。又怕風雨大作,使這神物不能保全。我恭敬地拜了兩拜捧起這如明月般的詩集,長跪后將它歸還到您的席前。
陳伯玉:陳子昂,字伯玉,唐代詩人,以《感遇詩》三十多首著稱。
矯矯:形容詩風剛健。
粲爾:鮮明的樣子。
琲:成串的珠子。
徑寸圓:直徑一寸,形容珠子圓潤。
驪龍淵:傳說中驪龍居住的深淵,這里指珍貴之物所在之處。
明月:比喻珍貴的詩集。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知詩人成為陳郎中的下屬,獲觀其詩集。當時詩歌創作氛圍濃厚,陳郎中詩作聞名,詩人可能出于對其詩作的敬重而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陳郎中的詩集,突出其價值。特點是用形象比喻表達情感,語言質樸。在文學交流方面有一定意義,展現了當時文人之間對優秀詩作的推崇。
鶴立瘦棱棱,髭長白似銀。
衣冠皆古制,氣貌異常人。
聽雪添詩思,看山滯酒巡。
西峰重歸路,唯許野僧親。
羽翼勢雖微,云霄亦可期。飛翻自有路,鴻鵠莫相嗤。
待侶臨書幌,尋泥傍藻池。沖人穿柳徑,捕蝶繞花枝。
廣廈來應遍,深宮去不疑。雕梁聲上下,煙浦影參差。
舊地人潛換,新巢雀謾窺。雙雙暮歸處,疏雨滿江湄。
相見未逾月,堪悲遠別離。
非君誰顧我,萬里又南之。
雨逼清明日,花陰杜宇時。
愁看掛帆處,鷗鳥共遲遲。
長安驅馳地,貴賤共悠悠。
白日誰相促,勞生自不休。
鳳翔雙闕曉,蟬噪六街秋。
獨有南宮客,時來話釣舟。
攂蠻鼉,吟塞笛,女巫結束分行立。
空中再拜神且來,與君降福為豐年,莫教賽祀虧常筵。
幾年不到東巖下,
舊住僧亡屋亦無。
寒日蕭條何物在,
朽松經燒石池枯。
桃花流水須長信,不學劉郎去又來。
粟多未必全為計,師老須防有伏兵。
遍尋云壑重題石,欲下山門更倚松。(《留別鐘山》
雨雪正霏霏,令人不憶歸。地爐僧坐暖,山枿火聲肥。隔紙烘茶蕊,移鐺剝芋衣。知君在霄漢,此興得還稀。
郢客相尋夜,荒庭雪灑篙。虛堂看向曙,吟坐共忘勞。溪凍聲全減,燈寒焰不高。他人莫相笑,未易會吾曹。
樓臺雖少景何深,滿地青苔勝布金。
松影晚留僧共坐,
長愛寄吟經案上,石窗秋霽向千岑。
自遠凝旒守上陽,
舞衣頓減舊朝香。
簾垂粉閣春將盡,
君王一去不回駕,
皓齒青蛾空斷腸。
欲食不敢食,合棲猶未棲。
聞風亦驚過,避繳恨飛低。
水闊緣湘困,云寒過磧迷。
悲鳴感人意,不見夜烏啼。
偶罷阿衡來典郡,
固無閑物可應官。
憑君為報群胥道,
莫作循州刺史看。
勻如春澗長流水,
怨似秋枝欲斷蟬。
可惜人間容易聽,
清聲不到御樓前。
簇簇竟相鮮,一枝開幾番。
味甘資麹糵,香好勝蘭蓀。
古道風搖遠,荒籬露壓繁。
盈筐時采得,服餌近知門。
瓊節高吹宿鳳枝,
風流交我立忘歸。
最憐瑟瑟斜陽下,
花影相和滿客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