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慶出游夜歸
杖藜尋勝愜幽情,芒屨如飛病體輕。
迎客野梅才半吐,避人山雉尚徐行。
東谿水落灘聲壯,南嶺云酣雪意成。
薄暮歸來僧已定,佛龕獨對一燈明。
杖藜尋勝愜幽情,芒屨如飛病體輕。
迎客野梅才半吐,避人山雉尚徐行。
東谿水落灘聲壯,南嶺云酣雪意成。
薄暮歸來僧已定,佛龕獨對一燈明。
我拄著藜杖尋覓勝景,愜意于這清幽之情,腳穿芒鞋如飛般行走,病體也感覺輕快起來。野外的梅花才半開著迎接我,山雞為避開人還在慢慢行走。東溪水位下降,灘流聲更顯壯闊,南嶺上濃云密布,預示著即將下雪。傍晚歸來時僧人已入定,我獨自對著佛龕前的一盞明燈。
杖藜:拄著藜杖。藜,一種草本植物,莖可以做拐杖。
芒屨:用芒草編成的鞋子。
半吐:指梅花半開。
徐行:慢慢行走。
云酣:云很濃。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當時身體可能有所不適,但出游讓他心情愉悅。或許是在一個相對寧靜的時期,詩人遠離塵世喧囂,在自然中尋找心靈的慰藉。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出游夜歸的所見所感,突出了自然之美和寧靜氛圍。其特點是寫景生動,意境清幽,體現了詩人對閑適生活的追求,在展現詩人個人心境和自然描寫方面有一定的文學價值。
畏夏苦執熱,開軒除郁蒸。簷前鳥雀喧,朝旭上朱甍。
席間裁函丈,詩書浩縱橫。槃礴環堵間,幽獨懷友生。
古人在黃卷,千載使我傾。出門窺物變,草木各鮮榮。
青青墻東竹,見汝忽眼明。愛玩不能忘,移根傍軒楹。
俯仰與竹俱,定交見深情。不是無朋友,此君冰玉清。
風吹萬籟響,寒梢韻竽笙。我獨哦其間,詩作秋蟲鳴。
瑯玕亦有實,期汝向秋成。鳯凰何時來,翙翙翔我庭。
子云識奇字,辨舌非所長。
有宅才一區,安貧固其常。
深沉草玄腹,如裹萬里糧。
苦心夢吐鳳,流傳今未央。
董子侯官秀,養真匡山陰。
瓊田蓺金糓,絳雪飛瑤林。
種杏令虎守,償稻見本心。
淮南雞犬仙,舐鼎升瑤岑。
寒泉冽舊井,遺風猶至今。
我來澡須眉,憑虛欲骎骎。
稅駕不忍去,遂歌梁父吟。
明月出東壁,歷井復捫參。
如我飲歡伯,了無經世心。
土膏富畦垅,濁醪有常斟。
鳥語復見廣,浩蕩棲云林。
粲粲有道孫,豐姿復亂真。
養氣如晴虹,照映塞外春。
好大有余韻,雨墊烏角巾。
典學萬人敵,談笑五臺賓。
篆筆壓秦相,翻笑蔡有鄰。
長袖果善舞,巨價藏百珍。
豈繄寂寞中,見此妙入神。
平生樂聞善,況我骨肉親。
孟堅贊炎漢,揚雄賦逐貧。
觀文學士留都守,中常侍門如役走。
玉延厥篚二十五,謹書名銜細看丑。
推而上之何止此,牢耶石邪猶八九。
嗟哉膏血出生靈,割剝乃餉無須口。
仲華拜袞雖有年,宋璟李鄘曾愧否。
樂全見事何其微,義勇固應如此厚。
翰林未用汝脫靴,不知何為勤洗手。
天寒鴉欲棲,客路尚遲遲。
泥滑寒驢澀,風斜破帽欹。
云藏山斷絕,梅苦雪禁持。
客里愁無著,愁邊卻有詩。
秋暑不可奈,秋風殊未來。
何時疏畫扇,無處覓涼臺。
誰謂月離畢,空驚山殷雷。
愁聞老農語,南畝半黃埃。
束髪事明主,遇合誠獨難。
譬彼佩犢翁,穮蓘功貴完。
明府真權奇,汗溝沫流丹。
雅意獨當御,未享苜蓿盤。
詔許上紫殿,占對隨孔鸞。
底事寢不報,鼓船下風湍。
顧茲未逢年,于我頗復安。
治道貴清凈,稚耋家相歡。
桁楊生木雞,榛蕪薙西園。
方塘毎制芰,澤畔思紉蘭。
靈修方布席,下詔應賜環。
勿墮逐臣淚,去躡青云端。
云將長空斮絮晴,膚寸而合雨建瓴。
阿香推車不知倦,雅意望舒無復明。
地行賤臣未辨訴,斜漢左界俄無聲。
雖非西園清夜樂,起予縹瓷來酌醽。
舉觴嬋娟聽我語,樽下藉汝攻愁城。
長令屏翳當令節,莫遣楚氛蔽明月。
酒有何好工作病,頗怪斯人喜中圣。
藏身曲糵勝巖幽,寄愁天上呼不醒。
春風吹開玉東西,月落參橫斟酌之。
吐茵脫帽有妙理,眩朱成碧渾忘歸。
右相丹青果馳譽,幻藥調成疑笑語。
便覺微綃古意生,似聞醉眠卿可去。
半生憂患復蕭條,甕中肥遁何須邀。
一樽桑落對公等,盡解平時藜莧嘲。
蔡家筆法擅今古,楷書尤夸荔支譜。
后來誰筆最通神,要與渠伊為伴侶。
只今書學貴瘦硬,弟子員闕誰可補。
君持此幾要投人,字畫不工那得取。
山人俗書如俗馬,骨少肉多今不數。
當君此贈恐不堪,大似無功饗鹽虎。
新詩繼作苦難和,只賞君房妙言語。
嗟予老矣亦懶書,留與兒曹寫時雨。
炎夏江風冷欲冰,坐陪袁謝有余清。
舊聞蜀地四時雨,今快岷山千里晴。
旋切銀絲嘗鲙味,聊欹玉枕聽灘聲。
晚來忽起扁舟興,更傍中流看月行。
烏鵲成橋架碧空,人間天上此歡同。
仙槎逐浪浮銀漢,青鳥傳音到帝宮。
牛女佳期情不斷,古今遺恨意難窮。
彩樓乞巧知多少,直至更闌漏欲終。
幽云生簷楹,落日掛戶牖。
茂樹發華顛,歸鳥鳴高柳。
春風可憐人,舉茲為我壽。
行樂當及時,浮名竟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