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鄭拾遺草堂
借地結茅棟,橫竹掛朝衣。
秋園雨中綠,幽居塵事違。
陰井夕蟲亂,高林霜果稀。
子有白云意,構此想巖扉。
借地結茅棟,橫竹掛朝衣。
秋園雨中綠,幽居塵事違。
陰井夕蟲亂,高林霜果稀。
子有白云意,構此想巖扉。
借一塊地搭建茅屋,把朝服掛在橫放的竹子上。秋天的園子在雨中一片蔥綠,幽靜的居所遠離塵世間的俗事。陰暗的井邊傍晚蟲子聲雜亂,高高的樹林里經霜的果實稀少。你有歸隱山林的心意,建造這草堂想必是想象著隱居在山崖洞口。
鄭拾遺:姓鄭的拾遺官,拾遺是唐代諫官名。
茅棟:茅屋。
朝衣:官員上朝時穿的禮服。
塵事違:與塵世間的事情相違背,即遠離塵事。
白云意:指歸隱山林的心意。
巖扉:山崖的門,這里指隱居之處。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唐代文人多有歸隱山林或向往隱居生活的風氣,鄭拾遺可能因對官場生活的厭倦等原因選擇隱居。詩人可能是在拜訪鄭拾遺的草堂后,有感而發創作此詩,表達對友人隱居生活的理解和對這種生活方式的欣賞。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友人的隱居生活。其特點是通過環境描寫營造出清幽意境,生動展現隱居之樂。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體現了唐代文人對隱居生活的一種追求和向往。
韋曲秾花鋪繡纈。一派流鶯。催到含桃節。人柳三眠春漸歇,池臺處處飛香雪。
紅豆記歌頻換闋。萬事東風,不醉憐癡絕。欲去還留宵已徹。棲烏踏碎玲瓏月。
鐵撥鹍弦眉總纈。青史人豪,慷慨鳴奇節。啼鳺一聲芳草歇。仰天孤憤何由雪。
清淚樽前彈此闋。不待悲愁,春夜銷魂絕。世事到頭須了徹。瓊樓正掛高寒月。
春絆情絲千縷纈。夢里人來,乍暖輕寒節。何處玉驄曾小歇。海棠飄落胭脂雪。
重倩紅霞溫舊闋。張緒風前,好是腰身絕。樓閣水明光四徹。羅衣影漾波心月。
好句推敲江錦纈。珠瀉泉流,不犯騶呵節。游冶五陵花事歇。竹枝行踏巴渝雪。
人壓場圃歡奏闋。衣帶微寬,瘦到休文絕。惆悵黃雞三唱徹。離云已暗關山月。
紅淚一巾心百纈。春盡才逢,剛過菖蒲節。懊恨子規啼不歇。生生催就雙蓬雪。
莫聽陽關朝雨闋。禁得年年,腸為分攜絕。芳草黏天難望徹。杏花人面楊州月。
彩線鴛鴦愁暗纈。花雨新添,水暖銀塘節。燕子穿簾飛又歇。冰紈襯貼芙蓉雪。
悶倚玉簫吹半闋。報道人歸,喜極還嗔絕。別后心情明鏡徹。日長掛到如眉月。
隋苑煙花羅綺纈。小別重圓,交代歡愁節。腸轉車輪今始歇。夢回關塞沙如雪。
為問逢場歌幾闋。比并雙蛾,畫就誰嬌絕。天欲為人須為徹。一生乞作團圞月。
輦上列侯開夜宴,年少揮鞭奔赤電。酒酣奪得紫檀槽,褰繡幔,人驚散。裂卻當筵丞相面。
門戶凋殘風物換,白發漸離誰作伴。荒江破屋譜牢愁,游俠傳,無家嘆。月底棲烏聲歷亂。
芥辛酒苦卻多情,田舍翁成嫵媚名。
屋角風號天欲雪,胸中浩浩正春生。
自移家具失連墻,不復燈前共詠觴。
手里有詩憐指動,甕邊無分笑頭方。
蕭蕭巖畔竹,亭亭澗底松。
植根非不高,孤峭慮難容。
骨肉緣枝葉,分飛類轉蓬。
非關恩義薄,根株良不同。
越鳥棲南技,代馬立朔風;
藐焉長愴惻,道阻誰適從!
玉窗掣鎖香云漲。喚綠袖、低敲方響。流蘇拂處字微訛,但斜倚、紅梅一餉。
濛濛月在簾衣上。做池館、春陰模樣。春陰模樣不如晴,這催雪、曲兒休唱。
隱似龍蛇應有待
清□冰雪更無雙
志留世外雖遺俗
文落人間或過江
峻節但期終老學
健詩猶愧一時降
風騷近亦思強伴
恨未高吟共北窗
滿目瘡痍,看遍地、干戈擾擾。一轉瞬、卅年薄宦,風塵潦倒。入蜀原知行路險,掛冠恨不歸田早。望鑒湖、烽火隔江鄉,云天杳。閱歷境,知多少。哀樂感,嗟衰老。算般般世味,此生嘗飽。離亂情懷何處訴,利名心念都灰了。貰村醪、有酒不成歡,愁難掃。
戰局紛爭,盡變了、強權世界。休再說、文章華國,書香累代。鐵膽包身誰任俠,金人緘口當知誡。問漁郎、欲訪武陵源,今何在。寒骨相,奇而怪。窮氣節,豪而邁。慟英雄末路,悲歌慷慨。傲慢故教形放浪,疏狂不受人憐愛。藉新詞、發我舊牢騷,吟天籟。
心隨飛鳥過寒沙,
兩岸沿江曲又斜。
便有只船乘月渡,
都無五里到君家。
奔趨萬國歸新主
次第千行列舊臣
正值一陽初動后
和風甘雨遍青春
池北池南草綠
殿前殿后花紅
天子千年萬歲
未央明月清風
庾關初度日,雪色滿山春。
乍愜扳梅想,翻憐贈別人。
虹光望白社,龍劍隔延津。
寄爾一枝去,應懷京洛塵。
秋盡巴江水蔚藍
布帆乘月過湘潭
忠勤作牧喜無忝
名位付天能不貪
釣艇有緣公得計
宦途失伴我何堪
荔枝花發菟裘接
早晚當期聽雨談
春去江南陌。晝沉沉、紫櫻已熟,綠陰如滴。南國相思紅豆子,一樹珊瑚初實。羨仙偶、彭郎比翼。同調求凰已如愿,會真真、屏啟芙蓉碧。雙照處,諧琴瑟。
妝成卻怪脂痕濕。對菱花、朝霞淺映,輸卿顏色。天上蘭香本情種,暗遞芳情脈脈。證舊約、前生應識。玉佩瑤簪今都在,畫雙蛾、好借凌云筆。年少樂,君須惜。
客里微軀病莫任,
金蘭多負秉彝心。
不眠幾動山陰興,
無雁能飛懶拙吟。
群農已作觸藩羊,
人語車聲日夜忙。
膚寸出云從北海,
十分好句屬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