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孫正之二首 其二
隱似龍蛇應有待
清□冰雪更無雙
志留世外雖遺俗
文落人間或過江
峻節但期終老學
健詩猶愧一時降
風騷近亦思強伴
恨未高吟共北窗
隱似龍蛇應有待
清□冰雪更無雙
志留世外雖遺俗
文落人間或過江
峻節但期終老學
健詩猶愧一時降
風騷近亦思強伴
恨未高吟共北窗
你隱居的狀態如同龍蛇潛藏,應是有所等待;品格清冽如冰雪,更是天下無雙。志向留在世外雖超脫世俗,文章流傳人間或許能跨越長江。高尚的節操只望終身研習,剛健的詩作仍愧于一時不如。近來也想勉強躋身詩壇之列,遺憾未能與你共在北窗下高聲吟誦。
隱似龍蛇:用《周易》'龍蛇之蟄,以存身也'典故,比喻隱居以待時機。
有待:有所等待,指等待施展抱負的時機。
清□冰雪:缺字或為'如',形容品格高潔如冰雪。
遺俗:超脫世俗。
過江:指文章傳播至江南,代指廣泛流傳。
峻節:高尚的節操。
風騷:代指《詩經》《楚辭》,此處指詩歌創作。
北窗:化用陶淵明'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臥'典故,指閑適的居所。
此詩為王安石寄贈友人孫正之之作。孫正之(名侔)是北宋學者,與王安石交厚。詩中當為二人交游期間所作,具體時間不詳,或為王安石早期仕途未顯時,借詩表達對友人品格與才學的推重及相聚之愿。
全詩以贈友為主題,既贊孫正之隱逸之高志、文章之精妙、節操之峻潔,又表己對詩藝的追求與共吟之盼,情感真摯,內容充實,展現了王安石早期詩歌質樸深沉的風格。
何必龍山好,南亭賞不暌。
清規陳侯事,雅興謝公題。
入座青峰近,當軒遠樹齊。
仙家自有月,莫嘆夕陽西。
垂楊拂岸草茸茸,繡戶窗前花影重。
鲙下玉盤紅縷細,
落日泛舟同醉處,回潭百丈映千峰。
今日陪樽俎,良籌復在茲。
獻酬君有禮,賞罰我無私。
莫怪斜相向,還將正自持。
一朝權入手,看取令行時。
松檜陰深一徑微,
中峰石室到人稀。
仙官不住青山在,
今朝茂宰尋真處,
暫駐雙鳧且莫歸。
采采應緣白,鉆心不為名。
掌中猶可重,手下莫言輕。
有對唯求敵,無私直任爭。
君看一擲后,當取擅場聲。
赴節心長在,從繩道可觀。
須知片木用,莫向散材看。
空為歌偏苦,仍愁和即難。
既能親掌握,愿得接同歡。
常慕晉高士,放心日沈冥。
湛然對一壺,土木為我形。
下馬訪陳跡,披榛詣荒庭。
相看兩不言,猶謂醉未醒。
長嘯或可擬,幽琴難再聽。
同心不共世,空見蘚門青。
幾回江上泣途窮,
每遇良辰嘆轉蓬。
火燧知從新節變,
貧病固應無撓事,
但將懷抱醉春風。
一官仍是假,豈愿數離群。
愁鬢看如雪,浮名認是云。
暫辭南國隱,莫勒北山文。
今后松溪月,還應夢見君。
憶長安,二月時,玄鳥初至禖祠。
百囀宮鶯繡羽,千條御柳黃絲。
更有曲江勝地,此來寒食佳期。
江南孟秋天,
稻花白如氈。
素腕慚新藕,
殘妝妒晚蓮。
側聞郡守至,偶乘黃犢出。
不別桃源人,一見經累日。
蟬鳴念秋稼,蘭酌動離瑟。
臨水降麾幢,野艇才容膝。
參差碧山路,目送江帆疾。
涉海得驪珠,棲梧慚鳳質。
愧非鄭公里,歸掃蒙籠室。
憶長安,十月時,華清士馬相馳。
萬國來朝漢闕,五陵共獵秦祠。
晝夜歌鐘不歇,山河四塞京師。
憶長安,三月時,上苑遍是花枝。
青門幾場送客,曲水竟日題詩。
駿馬金鞭無數,良辰美景追隨。
賣藥有時至,自知來往疏。
遽辭池上酌,新得山中書。
步出芙蓉府,歸乘觳觫車。
猥蒙招隱作,豈愧班生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