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陰有桃源圖方圓尺許宮室人物如針粟可數相傳有仙宿民家刻桶板為之一夕而成明日遁去友人以本遺余戲題二絕
不自柴桑記里來,似傳晨肇入天臺。世間多少荒唐事,何獨神仙有是哉。人說桃源是隱民,神仙幻景即非真。如何谷口漁舟路,不許人間再問津。
不自柴桑記里來,似傳晨肇入天臺。世間多少荒唐事,何獨神仙有是哉。人說桃源是隱民,神仙幻景即非真。如何谷口漁舟路,不許人間再問津。
何處為真賞,芳園白玉英。
春前挺仙質,物外得花名。
雪月資閑淡,風霜與潔清。
偏宜文字歛,嘉客盡詩成。
閑中思衲友,曳杖輒相尋。
興廢關何事,浮沉惜此心。
柏陰遮塔密,雨氣入鐘深。
剔蘚碑堪讀,茫茫歲月侵。
王家池上芙蓉客,曾把新詩贈野人。
不道形骸成土木,卻言風月長精神。
凡禽易識甘題鳳,野獸難分誤比麟。
努力唱歌酬不得,枉教白雪落紅塵。
雨氣收未盡,山巓云又飛。
一犂猶有望,十日莫相違。
野垅忙耕耨,雩壇罷禱祈。
誰知好生德,歲歲及圜扉。
萬物皆有性,順其性為大。
順之則無變,反之則有害。
禹之治河也,浚川而掘地。
水行乎地中,其性安而遂。
因地為之防,猶恐不足制。
故附之山足,使循山而行。
山不可必得,或原阜丘陵。
水行乎兩間,既固而既寧。
及將近下流,山遠而地平。
渠裂為二道,河分為九形。
雖暴不得怒,雖盛不得盈。
所以順而制,歸之于滄溟。
后代蒙其業,歷世六七十。
凡千有余年,而無所決溢。
國君與世主,豈皆盡有德。
蓋繇河未徙,一皆循禹跡。
河道既一徙,下涉乎戰國。
水行平地上,迺堤防堙塞。
其時兩堤間,實容五十里。
水既有游息,堤無所嚙毀。
后世迫而壞,河役始煩促。
伐盡魏國薪,下盡淇園竹。
群官皆負薪,天子自臨督。
其牲用白馬,其璧用白玉。
歌辭劇辛酸,姑不至號哭。
瓠子口雖塞,宣房宮雖筑。
其后復北決,分為屯氏河。
遂不復堤塞,塞亦無如何。
兩河既分流,害少而利多。
久之屯氏絕,遂獨任一渠。
凡再決再塞,用延世之徒。
有天時人事,可圖不可圖。
有幸與不幸,數說不可誣。
其后復大決,大壞其田廬。
灌三十一縣,言事者紛如。
將欲塞之耶,凡役百萬夫。
費累百巨萬,亦未知何如。
如此是重困,是重民嘆吁。
言事者不已,亦不復塞諸。
李尋解光輩,其言不至迂。
遂任水所之,渠道自割除。
當時募水工,無一人應書。
學雖有專攻,術亦有窮歟。
諸所說河者,桓譚實主之。
但聚而為書,實無以處之。
班孟堅作志,亦無所出取。
事有甚難者,雖知無所補。
今之為河堤,與漢無甚殊。
遠者無數里,近無百步余。
兩堤束其勢,如縛吞舟魚。
適足激其怒,使之逃囚拘。
又水性隠伏,有容而必居。
浸淫而灌注,日往而月徂。
埽材有腐敗,土壤有浮虛。
水進而不止,正如人病軀。
病已在骨髓,醫方治皮膚。
下不漏足脛,上突為背疽。
或水如雷聲,或埽如人喘。
或決如山傾,或去如席卷。
如蛟龍引陣,如虎豹逃圈。
如地戶開辟,如誰何生變。
如神物主之,不可得而辨。
嗟乎有如此,堤防豈能禁。
蓋緣平地上,失水之本性。
而又無二渠,分九河所任。
以九合為一,所以如此甚。
今之為邑居,多在古堤內。
以諸埽準之,高于屋數倍。
以水面準之,亦高數尺外。
諸埽正如城,而土有輕脆。
民正如魚鼈,處破湟畎澮。
被溺者常事,不溺者幸大。
又河水重濁,淀淤日以積。
又夏秋霖雨,諸水湊以入。
故有必決勢,不決者蓋鮮。
或決彼決此,或決近決遠。
或決不可塞,或塞而復決。
或決于旦暮,或決于歲月。
或新埽茍完,或舊埽潰裂。
譬如千萬鈞,用一繩持挈。
必有時而敗,必有處而絕。
而自決大吳,凡害幾郡縣。
河既北浸邊,諸塘皆受患。
亡胡與逸馬,熟為之隔限。
今雖甚盛時,亦防不虞變。
所以議論者,復故道為便。
故道雖已高,可復亦可為。
但恐既復后,其變不可知。
我兵學雖陋,公兵學雖奇。
我說兵之難,公亦莫我違。
河事異于兵,其難堪噓欷。
智有不可及,力有不可施。
汲黯非不偉,所塞輒復隳。
王遵無奈何,誓死而執圭。
若與唐衢說,號哭垂涕洟。
未說穿故道,未說治故堤。
且說塞河口,所費不可推。
諸所調發者,委積與山齊。
卷埽者如云,進埽者如飛。
下埽名入川,其勢憂流移。
上埽名爭高,少動即勢危。
萬人梯急赴,兩大鼓急椎。
作號聲號令,用轉光指麾。
其救護危急,爭須臾毫厘。
又聞被災郡,數路方薦饑。
官私無畜聚,民力俱困疲。
朝廷謀已勞,兩宮食不怡。
生民仰首望,使者忘寢饑。
為之柰何乎,勿計速與遲。
事雖有堅定,議論在所持。
如一身數疾,必以先后醫。
假如移所費,用以業貧民。
償其所亡失,救其所苦辛。
或貸其田租,或享其終身。
獨孤有常餼,使同室相親。
露尸與暴骸,收斂歸諸墳。
精選強明吏,處之使平均。
鄉官與胥徒,欺者以重論。
如此庶幾乎,可無愁怨人。
下酬更生望,上慰再造仁。
然而論議者,至今猶紛紛。
或復其故道,或因其自然。
公如決于一,勿使眾議牽。
在己者有義,在命者以天。
而況行職分,而況本誠忱。
圣朝無不察,知子之赤心。
嗟余何為者,草莽且賤微。
與公本無素,一見即弗遺。
以伯兄處我,以古人相期。
小設猶致說,大事寧無辭。
年且六十一,未作溝中尸。
常恐公禮義,如投諸污泥。
豈欲為迂闊,不得已為詩。
瀝吾之肝膽,但恐同兒嬉。
又恐誤公事,公千萬慎思。
如將從近功,即深圖便宜。
如必謀久利,唯古人是希。
是詢而是度,是訪而是咨。
或博物君子,或宿儒老師。
或濱河野叟,或市井年耆。
或愚直夫婦,所言無蔽欺。
或老胥退兵,耳聞而目窺。
或世為水學,可與講是非。
或博募水工,按地形高卑。
從便道穿渠,稍引河勢披。
海既為大壑,汴既分一支。
如關竅疏通,臟腑病可治。
此說如何哉,但恐出于狂。
如何完障塞,如何復諸塘。
觀變而待時,亦恐謀不臧。
為復有說者,且須嚴邊防。
如魏尚守邊,見稱于馮唐。
如祭彤久任,使匈奴伏藏。
以車制沖突,如衛青武剛。
多置強弩手,如李廣大黃。
選募如馬隆,練卒如高王。
如漢置奔命,使我軍勢張。
短兵斫馬脛,沖車亂其行。
賞不以首級,所以嚴部分。
大陷刀如墻,可以堅吾陣。
羊叔子以德,郭子儀以信。
光弼戰河陽,揮旗令直進。
其時諸軍勢,如決水千仞。
楊素不用車,可汗下馬拜。
僅以其身免,號哭而大敗。
將帥在方略,勝卻百萬兵。
安邊在良將,勝卻筑長城。
愿子治水功,有以酬明時。
便領鐵林兵,盡衣犀牛皮。
連營環繡帽,大纛隨牙旗。
分金賜勇敢,藏書付偏裨。
先聲義信遠,下令霜風馳。
出塞有豐草,近關無馬蹄。
穹廬大漠外,別部黑山西。
伐謀為上策,何用長纓羈。
本朝正明盛,以德服外夷。
使來不受獻,南越回山梯。
西閉玉門關,東卻高句麗。
四夷無一事,各安巢穴棲。
名將更無功,優詔勒鼎彝。
師旋作鼓吹,軍容除虎貔。
銀珰致郊勞,翰林嚴鏁扉。
除書紙用麻,省吏身著緋。
公方有所念,山足江之湄。
無心入黃閣,有表辭赤墀。
乞得老來身,浩歌還會稽。
白云與綠波,無所不可之。
春風桃花塢,秋色黃菊籬。
茶籃與酒榼,壺矢兼琴棋。
烹雞炊黍飯,可倩龐公妻。
豈無會稽老,雪夜同泛溪。
亦有二三子,棹歌相追隨。
散盡橐中金,留得身上衣。
有宅是官借,無田可扶犁。
閑吟題寺觀,長嘯入云霓。
公得我詩后,一夢須先歸。
詩者為樂章,所以貴聲調。
我雖好之篤,子乃得之妙。
子妙既相逢,如何慰病翁。
有時聞數闋,盡日想清風。
華陽山仞五千余,便是蓬萊亦未如。
泉脈無聲通渤澥,松梢有韻拂蟾蜍。
朝逢逋客談仙箓,夜聽真人習步虛。
見說猿猱猛似虎,莫教山下養黔馿。
有人獨酌南窗酒,春是故人詩是友。
故人消息在江南,為我江頭探楊柳。
詩人見春雙眼明,迎春送春俱有情。
何況溫溫張九掾,可無詩句贈君行。
昔日黑頭交,今為白髪叟。
約是三十年,情好于此久。
且待花開時,同把一盞酒。
君看我門前,兼有兩株柳。
去年中秋月,與子共吟詩。
今年中秋月,與子嗟別離。
前書約相見,頗說中秋期。
夜久風霜寒,對月空相思。
昔登蔣公門,忽忽五十載。于今見猶子,省記似前代。
慶源得余波,家范稟性誨。筆下吐雄文,滔滔涌江海。
胸中抱英氣,落落等嵩岱。十嘗試一二,卓犖已稱最。
還朝才幾時,何時又補外。河湟復古地,形勢壯且大。
冊府圖籍存,充國城壘在。臨洮建都府,節制中機會。
守之扼喉吭,動則攻腹背。西羌輒犯順,種落異向背。
呼嗟秦雍間,氛祲恐未艾。連年困飛挽,何日貯倉廥。
一病費調養,已甚其可再。綏懷與剪蕩,黑白燦利害。
吾君鑒勤遠,靜制六合內。仁如天地心,萬類悉容貸。
不矜靈旗伐,未奏短簫凱。一旦春風來,生意入窮塞。
載瞻將軍鉞,猶識使者旆。治邊信有術,豈徒威克愛。
青天赤日水如湯,車馬飛塵百尺長。
望歲人人憂旱魃,舞雩旦旦待商羊。
清衷凌物回天鑒,膏澤乘時助歲穰。
自有股肱歌盛德,芻蕘誰敢僭揄揚。
地勢遠連徐孺亭,窮南有客兩曾經。
簷前燕雀鳴相鬬,潭里蛟龍困未醒。
亂靄蒼茫侵樹色,驚濤浩蕩失天形。
當時好景無同賞,對此悲歌孰為聽。
君子異眾人,所系惟大節。著見在功業,何嘗一毫缺。幽能動金石,明可貫日月。其間有用舍,舒卷不同轍。言之尺與尋,輕重自區別。
公以道德進,義操非孑孑。早歲在言路,屢補袞衣闕。一語定大計,永祚慶綿瓞。西來委重鎮,遠業粗施施。岷峨固不動,江漢亦澄澈。譬如公輸木,巨細歸檃括。又如后夔音,合止付椌楬。
爾其遂生成,吾豈任呴沬。愚者多競利,破產營酒蘗。官緡逋數萬,私計鮮毫發。雖云鬻兒女,未免就縲紲。巨械壓羸頸,重箠困流血。亦有凍餒斃,枯骸不藏穴。
茲事關進退,聞之宜結舌。壯哉仁者勇,拜疏為論列。詔書即日下,蠲除允公說。皇慈極霶霑,治體非眇末。推此不忍心,疲瘵庶全活。
方將秦川命,又仗元師鉞。何時歸廊廟,民望甚饑渴。天網舉無外,海勢包有截。威德廣所被,神武專不殺。兩階虞舜舞,六月宣王伐。梯航走琛贐,早夜畏鞭撻。
相因太倉粟,紅腐以時發。已朽外府貫,浩蕩流不竭。乘此全盛力,萬事易裁割。泰山可轉徙,巨浸可壅遏。
深惟漢唐治,丞輔次臯卨。弱翁知故事,論議頗諄切。開府善守文,規模亦宏闊。敢告天子圣,邦基系明哲。斯言得之公,非以為容悅。
山陽有客似相如,身著儒衣當酒壚。
塵埃市井不到處,煙霞往往生衣裾。
一竿橫掛數幅帛,題云酒味如醍醐。
三月高樓滿春色,椒漿瓊液盈金壺。
盤羅江筍烹淮魚,櫻實赤玉梅紺膚。
彈絲敲金半空里,醉揮玉爵撞珊瑚。
憑闌直下是煙火,坐上清風凌太虛。
夜深正然紅蠟燭,羅幕遮風留客宿。
是人俱愛何家樓,自是何君德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