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 其三
華陽山仞五千余,便是蓬萊亦未如。
泉脈無聲通渤澥,松梢有韻拂蟾蜍。
朝逢逋客談仙箓,夜聽真人習步虛。
見說猿猱猛似虎,莫教山下養黔馿。
華陽山仞五千余,便是蓬萊亦未如。
泉脈無聲通渤澥,松梢有韻拂蟾蜍。
朝逢逋客談仙箓,夜聽真人習步虛。
見說猿猱猛似虎,莫教山下養黔馿。
華陽山高達五千多仞,就算是蓬萊仙山也比不上它。山的泉脈悄然無聲地連通著大海,松梢隨風擺動發出美妙韻律輕拂著月亮。早上遇到隱士談論仙書,夜里聽修行之人練習步虛聲。聽說山上猿猴兇猛如虎,可別在山下養黔驢。
華陽:山名。仞:古代長度單位,周制八尺,漢制七尺。
蓬萊:傳說中的海上仙山。未如:比不上。
泉脈:地下的泉水。渤澥:即渤海。
蟾蜍:這里指代月亮。
逋客:隱士。仙箓:仙書。
真人:道家稱存養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步虛:道士誦經禮贊時的一種腔調。
猿猱:猿猴。
黔驢:出自柳宗元《黔之驢》,比喻外強中干的人。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內容推測,詩人可能身處道家氛圍濃厚之地,受到道家思想影響,在游覽華陽山時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以華陽山為主題,贊美其雄偉壯麗,展現道家生活的神秘與美好。通過豐富意象和奇幻描寫,體現了道家文化特色,在描繪仙山的詩詞中有一定獨特性。
炎熇郊坰苦避人,清風憲節忽來旬。都臺揚歷威名舊,委巷過臨道誼真。臣似西平宜有子,地偏東海久無塵。江湖迂老重憂國,思見元戎號令新。
燒天夏火赤如霞,龍攪層霄羊角斜。沉默塵沙齊興奮,安詳池水忽喧嘩。推翻大樹無須手,咬斷藤梢不見牙。造化居然能撒野,推瓶摔罐似蠻娃。
旻天容我作支離,病瘧才除足就羸。跬步不妨猶似鱉,踔行那得更憐夔。抱珍獻楚何堪再,斫樹收龐亦未遲。塞叟于今知匪禍,周雞從此免為犠。
園林經臘正彫殘,獨爾花開爛漫鮮。借問隴梅知幸否,得陪春卉共時妍。
近署罹官謗,清淮綰郡章。平生不佞佛,晚歲尚為郎。得疾因卑濕,為文足感傷。才蒙宣室召,奄忽嘆云亡。
自昔文衡荷至公,多君膺聘去匆匆。驊騮不假千金市,麟鳳須教一網空。夜舫星辰文璧燦,秋堂風露燭花紅。也知東浙多才俊,蕭李行看在藥籠。
賊身未露罪全彰,攪得西乾沸似湯。項上鐵枷無計脫,卻來東土強攤贓。
左氏云喪明,昭明亦復爾。二人至修姱,佳名播千祀。喪明予似之,功業胡能比。蝕月還耿光,著述猶可擬。
杏花村,桃葉渡。渺渺思南浦。別緒離情,飄泊同飛絮。爭禁稚柳嬌黃,漫天風雨,不道便從春歸去。送春去,問對如此江山,何處覓歸路?夢遍天涯,剩得愁如許。縱教啼盡斜陽,老鴉聲苦,也春去、茫茫不顧。
川水東北流,川花照青樓。龍船載鳳吹,日來川上游。沙明屬玉止,苕香翡翠留。漁郎蒲葉底,網得雙吳鉤。
繡隱芙蓉褥。更屏間、雙雙孔雀,間金盤綠。鶴別鸞離深閨悄,帳冷梅花夜獨。空夢繞、巫山千矗。雨意云情,紅顏霜鬢,合歡再把鸞膠續。事諧矣,意方足。洞房春暖人如玉。怕的是、雞聲遞曉,無情催促。笑拂菱花相依照,取次畫成眉曲。伊也道、臨邛何辱。吉葉熊羆應入夢,看這番、桂子紛追逐。為君喜,醉紅燭。
困窮棋石任移挪,枰局陰陽立網羅。馳突沙場攻殺罷,終歸一匣沒行窩。
客子向何方,車馬朝日馳。執手野彷徨,送君清江湄。江水一何長,悠悠系我思。出門有岐路,世情多崄巇。黃塵摧人顏,玄霜切人饑。去去勿復陳,愿君愛光儀。
任城綠醑侑黃柑,遠寄山中豈所堪。香霧噀人醒易解,不教飛夢到江南。
蘺蘅洲渚綠迷沙,振策行尋江上■。石鏡錦屏詩入夢,松林蓮社客為家。燈前暮雨飛青崦,缽里春泉帶落花。幽賞重期定何處,鐘山秋日詠煙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