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于御史謙
一別又三年,長懷按部賢。繡衣還闕下,黃發泣江邊。行李惟霜簡,清風滿畫船。老夫前太史,彤管記遺編。
一別又三年,長懷按部賢。繡衣還闕下,黃發泣江邊。行李惟霜簡,清風滿畫船。老夫前太史,彤管記遺編。
游魚繞石日千里,
反舌鳴聲已百能。
老鶴易饑增廩稍,
乳雞勤哺領孫曾。
玉佩珠襦自辟塵,
瑤池浴罷臥紅云。
指揮莫放香波去,
留與龍兒并鳳群。
梅生海內結交繁,
架上郵筒無數存。
獨寶數公殘翰墨,
欲留書種在乾坤。
解從闐市覓幽居,地迥春痕到最初。
佳日梅花應點雪,新晴池水想盈除。
過從吟圣連兵底,矜絕廚星欸歲馀。
自是愛寒消未忍,尋常箋召不關渠。
垂紳幾載共趨官,松菊今怡老去顏。黃發從容辭帝闕,青蛾迢遞向家山。特承宸藻褒耆碩,滿載恩波狎鷺鷴。信是儒生稽古力,鏡湖一曲詎能班。
壯歲棲遲守敝廬,策名已是杖鄉余。貞心合作凌云干,健尾終為跋浪魚。吳下風騷推已久,天邊知遇寵方初。年來試檢賡飏制,富過《長楊》與《子虛》。
去住多為朝野欽,禮優曾記昔年吟。遄歸偶許尋游釣,亟返猶時望誦箴。臣跡忍離雙闕遠,圣情直注五湖深。草堂此日盧鴻往,何限鳴琴想德愔。
宮帛攜歸映綠蘿,紫團如鳳尾婆娑。銜恩長矢瞻云日,養素無須賦軸薖。雅會重尋夸洛社,新詩頻詠應漁歌。遙知每飯難忘處,清夢時時到禁坡。
飛閣嵯峨倚太清,憑欄一望失塵纓。西來樹影搖金剎,南下煙光繞石城。丘壑有時歸傲吏,乾坤何地著狂生。坐深月上高臺靜,片片幽芬落酒觥。
宦跡天涯感慨中,登高覽勝解相同。思鄉節候逢流火,玩世行藏任轉蓬。漣水煙飛老子氣,芒山云起漢王風。細論往事增惆悵,徙倚尊前意不窮。
三月艷陽晴氣候。百花爛漫開清晝。萬紫千紅鋪錦繡。攜纖手。繁香點點盈衣袖。
搖曳沿溪千樹柳。撲天飛絮春塘皺。小艇載詩兼載酒。桃源口。疏林月出人歸后。
月落江含白,
更殘霧捲風。
煙消天氣赤,
海日一輪紅。
杯酒雖歡聚。不慣他鄉住。荒村寂寂水漫漫,又重盼、來時路。
向夕停舟處。風雨聲偏楚。何似當初徑不來,而今也不還家去。
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
惟有十月二十二,吉星垂照最希奇。
孝弟須知是本根,
萬般功行且休論。
圣門事業無多子,
守此心為第一門。
穹廬遍野沙茫茫,風吹草低雁南翔。蘇卿乘風還故鄉,節旄禿落旃裘涼。
誰與送者右校王,跗注韎韋犀毗黃。仰天握手氣不揚,苑結抑塞摧肝腸。
從騎跪進湩酪漿,通國十歲能挽彊。射兔掘鼠持作糧,胡婦對之心感傷。
欲別不別牽衣裳,更有濈角羝乳羊。肱麾不去鳴聲長,子卿慷慨泣數行。
從此分袂各一方,不復相見毋相忘。橐駝驒騱齊足良,行程蒼茫紀不詳。
漢關峨峨近在望,山川重秀日再光。歸詣北闕朝未央,太牢告祭先帝旁。
拜典屬國為列卿,道路觀者如堵墻。面目改易須眉蒼,丹青圖畫何堂堂。
齧氈咽雪苦葡嘗,不降不辱臣之綱。千載而下誰頡頏,洪皓朱弁郝仲常,垂示風紀傳無疆。
掛席趁長風,轉瞬千萬里。
卻疑凝立者,終古常如此。
片影落尊前,何辨遠與邇。
李妹玉曜膚色,
梅娘淡妝素衣。
大主嗔老奴愛,
三郎怕肥婢知。
白帝呼龍駕云旌,西上金天調玉燭。
九嶷聳黛凝不乾,二水飛藍健相續。
紫黃詔換魚須竹,皂蓋朱衫來作牧。
波神一夜收風湍,列缺先秋靜林麓。
曾巖照水明朝旭,□□沖崖擁奇木。
山閣吟煙薄暮鐘,酒旗拂雨臨溪屋。
放歌身外光景促,短續人間片時綠。
金刀莫□□□□,□□長嘯□□祿。
梨梅漿酸□才熟,□□新味□□□。
□筍樵素絲□明,□□□□□青玉。
□情去日無羈束,逸思涼飄繞煙谷。
言涉淥水紗裳輕,朱鞅追風桃花速。
回看山下多麋鹿,浩嘆□□□鴻鵠。
□來刁斗轉分明,永夜公堂守幽獨。
□□□□□□□,□金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