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蔣山 其二
江南春晚見芳菲,雪白梨花照客衣。
步步來求諸佛記,塵塵全現祖師機。
不禁戰伐山河老,猶說經綸俎豆非。
共飲名園那惜醉,落紅故故傍愁飛。
江南春晚見芳菲,雪白梨花照客衣。
步步來求諸佛記,塵塵全現祖師機。
不禁戰伐山河老,猶說經綸俎豆非。
共飲名園那惜醉,落紅故故傍愁飛。
江南暮春時節,能見到花草芳菲,雪白的梨花映照在游客的衣衫上。一步步前來尋求諸佛的印證,每一處細微之處都展現出祖師的機鋒。禁不住戰爭的摧殘,山河都顯得蒼老,人們還在談論經世治國之道與禮儀教化的是非。一同在名園飲酒,哪還顧惜喝醉,落花故意依傍著愁緒飛舞。
芳菲:花草盛美,這里指花草。
記:印證。
塵塵:佛教語,猶言處處,時時。
祖師機:祖師的機鋒,機鋒指佛教禪宗和尚用來啟發門徒悟道的話語。
戰伐:戰爭。
經綸:本指整理絲縷、理出絲緒和編絲成繩,統稱經綸,引申為籌劃治理國家大事。
俎豆:俎和豆是古代祭祀、宴會時盛食物用的兩種禮器,引申為祭祀和典禮,這里指禮儀教化。
故故:故意、特意。
蔣山即南京鐘山。此詩創作背景或處于社會動蕩、戰爭頻繁時期,詩人重游蔣山,目睹山河因戰爭而滄桑,感慨世事變遷,對國家命運和經世之道有所思考。
這首詩主旨是借重游蔣山所見之景,抒發對戰爭的感慨和對國家治理的思考。其特點是景中含情,情中帶思,將自然之景與社會現實、個人情感相融合。在文學史上體現了詩人對時代問題的關注和深刻思考。
人生自是人間月,客亦天邊寄此身。彼此虛空無著處,誰歟是主復誰賓?
城根片石久模糊,圖記應須考國初。欲識番山真面目,至今東北號清虛。
活我波間雙鯉魚,待傳千里故人書。嬌蛾莫道留君掃,怕捲珠簾總不如。
破碎中原作戰場,徵兵眠鼓兩郎當。麗譙鶴列標仁義,冠冕龍華制帝王。貔虎勛勞分鐵券,公侯門第換金張。鸞鏘鳥步人多少,共戴神山吸玉漿。
高下橫斜薄又濃,破窗疏戶苦相攻。莫言造物渾無意,好丑都來失舊容。
金甲光搖獬豸冠,玉門西度舊長安。黃河曲抱中丞府,絕漠孤懸上將壇。鏑控流星摧冒頓,旗搴大雪定呼韓。千烽夜靜天如水,一曲梅花上賀蘭。
煙霞洞口,正摩挲殘石,又逢焦尾。一隊紅泥香印小,細辨嬋娟名字。幾度滄桑,幾經劫火,英氣留碑史。蔫然一笑,似渠粲者誰是。薢茩西子湖邊,太真嬌絕,慧悟令公喜。金粉六朝余古艷,分付美人名士。波磔凝煙,須眉映月,照眼清如水。麝煤漬處,他年重認題記。
鼓急兮收舞影,火銷兮膏燼冷。鄉人出門女巫醉,日下西山起陰暝。荇葉光,青幡長。壇前旗影動回風,飛電忽轉雷隆隆。玉劍蓮花碧珠佩,喜云低來有酒氣。浮空皓皓從歸轡,千騎無聲去如水。龍車獸鬼不踏塵,迅霆一擊開山門。神兮神兮愛吾人,千年置社樂神君。
將軍頭白更征蠻,平宋吳鉤血尚殷。萬斛樓船上江去,半空鐵馬哨云還。凄涼部曲清笳畔,窈窕祠堂綠樹間。堪笑班超真老矣,乞身生入玉門關。
聞說貪泉近郁林,隱之今日得深斟。徒言滴水能穿石,其那堅貞匪石心。
溪南溪北。玉香消盡,翠嬌無力。月淡黃昏,煙橫清曉,都無消息。無聊更繞空枝,斷魂遠、重招怎得。驛使歸來,戍樓吹斷,空成凄惻。
薄有丘園興,同心喜見招。野航春水闊,茅屋午煙消。花靜休蜂課,籬閑長藥苗。傍鄰如可卜,終老混漁樵。
地下修文兩玉人,清詩傳世墨猶新。卻因風雨重陽近,獨立蒼茫淚一巾。
雕繪蓬萊作壯觀,歌聲花影淚偷彈。壇宮徒驥千旗合,沼圃蹄禽萬牒刊。春近柳門歸夢緊,人稀藜杖欬君難。龍羹麟脯安排好,可聽霜眉細細餐。
江天慘淡物華新,四望漫漫起玉塵。但怪長衢已盈尺,豈知閉戶有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