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元二年二月八日陳子善范昭甫同游虎丘四首
東望吳山紫翠纏,憑闌忽坐小吳軒。石橋楊柳半塘寺,修竹梨花金氏園。蔓木叢篁古梵寒,鑿開崖竇見波瀾。莫邪久化蒼龍去,猶作東吳劍氣看。碧雞銀甃鎖吳娃,臺閣千年屬梵家。不見金精化為虎,日斜荒冢亂啼鴉。野色空濛錦鴂啼,東風吹雨濕羅衣。一堤芳草花開遍,落日馬嘶人醉歸。
東望吳山紫翠纏,憑闌忽坐小吳軒。石橋楊柳半塘寺,修竹梨花金氏園。蔓木叢篁古梵寒,鑿開崖竇見波瀾。莫邪久化蒼龍去,猶作東吳劍氣看。碧雞銀甃鎖吳娃,臺閣千年屬梵家。不見金精化為虎,日斜荒冢亂啼鴉。野色空濛錦鴂啼,東風吹雨濕羅衣。一堤芳草花開遍,落日馬嘶人醉歸。
肩輿同上石林間,又得追陪到竹關。
碧樹清泉巖畔路,白云黃葉寺前山。
興來吟詠俄成什,老得辭歸半是閒。
雅愛相忘頻潦倒,不妨重藉石苔斑。
新霜廊葉西風晚,秋心淡于潭水。碧落渺空煙,有征鴻凄唳。
曲欄徒獨倚,更誰會、清狂心意。袖薄天寒,獨殘魂倦,悄然愁對。
千里彩云飛,窗前月,依稀舊時眉翠。菊影縱多姿,奈歡惾如墜,塵箋慵未理。
候蛩咽、暗催閑淚。漫凝佇,一點相思,付斷腸聲里。
孟冬壞城致令辟,古磚出土苔花剔。織文若布堅于石,建元分明紀天冊。
其旁古泉惜不存,或者大錢當千亦如工名勒。右方雖非手掌形,積古堂外此無敵。
況有赤烏之磚脩盈尺,先后藏弆成合璧。秦漢瓦當皆辟易,我思仙人鏵名逞譎詭。
孫郎收之肆諸市,蒼龍門外神第立。惑志讖緯大帝始,石印朱書喜泐銘,孫繩祖武獨此爾。
吁嗟乎!吳蜀相依如唇齒,蜀室既毀吳何恃。魏宮銅雀亦瓦解,司馬耽耽久虎視。
天冊之際勢孤峙,皓宗曷不承前軌。大楨葦席堅壁壘,疑城再筑張角犄。
金陵王氣壓九州,那止揚州作天子。橫江截鎖飛將來,玉石俱焚誰致此。
惜哉甄官得璽僅五紀,江東霸業長已矣。豈如二磚逾千祀,永與鹽官之城鎮海涘。
大地春回是誕辰,
松篁難改四時青。
壽星不老福無盡,
常在中天伴月明。
冷莎鋪月樹穿星。秋棠褪盡紅英。鷺鷥兩兩浴蘭汀。濕浪吹萍。
霧氣捲開山色,云光流出溪聲。湘簾斜捲綠煙凝,人倚銀屏。
為訪寒梅過野塘。一枝斜出宋家墻。團情團思媚韶光。
游女弄珠臨漢水,畫師綽絳學吳妝。新詞休詠舊昏黃。
瓊稷金盤六齒紅。玉人美酒賽新豐。憑陵大叫小樓中。
臨岸梅花驚照水,隔江桃葉唱回風。明朝重醉宋家東。
漂母祠猶在,凄然日欲西。
義惟輕一飯,名已重三齊。
白馬垂綸岸,清江浣苧溪。
望中人不見,荒草雉還飛。
盜賊雖已遠,有田無人耕。
夫子久官此,四顧難為情。
散貲給牛耔,俾各遂所生。
流亡漸以集,秧稻亦縱橫。
豐登會有日,《擊壤》歌承平。
奈何天隱痗,一雨不肯晴。
三農果何辜,今秋又無成。
我家劣得飽,念彼淚如傾。
作詩禱上帝,庶幾鑒吾誠。
天邊鹓鷺惜離群,高誼招攜有使君。檻外新收千雉雨,尊前遙落萬峰云。山靈喜奉吏仙旆,閬苑兼傳豸史文。勝地相逢情爛熳,留連江上夕陽曛。
古剎名樓煙霧稠,坐疑天地一虛舟。聽歌不礙瓊葉下,倚檻倒看銀漢流。仙洞陰苔封碧溜,誰家玉笛橫清秋。青袍白馬非吾意,黃菊紫芝當暫游。
幸陪芳躅共登臺,細雨燈前對舉杯。紫蓋層巒盤郡起,嘉陵清氣帶江來。拿崖岸樹翠相亂,入眼花枝濕欲開。伏竇靈泉如有意,傍筵流出故流回。
路懸石磴緣崖入,徑繞松篁度澗游。峰起崔嵬移日觀,江浮青翠簇蓬丘。遙空秋色團高扇,落日歌聲動玉樓。巴女不知搖落早,采芳猶競芰蓮舟。
山居剩得靜乾坤,
竹鼎時將柏子溫。
會似趙州參得透,
等閑莫與俗夫論。
夷方雖爾異,
天性本然同。
自昔聞曾子,
如今在海東。
直道堪嗟故不容,
更持諫味欲誰從。
昏昏度日惟貪睡,
茗椀聊充午后供。
青山開四面,白水繞三禺。
野闊時聞籟,人閑舊據梧。
畫船留上客,遺跡問田夫。
事少日常飲,才疏世未須。
決河初薦至,勝事偶相俱。
燕子卑無取,滕王遠可模。
飛濤隱睥睨,落日麗浮圖。
同舍新持節,專城敢遽呼。
未迎行部駕,已放下淮艫。
試問登消暑,如何楚與吳。
萬古乾坤正氣留,鐘賢毓秀許誰儔?
群山積翠當窗見,二水中分繞徑流。
遂有禎祥開蕊榜,始知紫綬滿皇州。
復憶大羅天上事,霓裳同詠鳳池頭。
江水白于雪,
溪沙皓如月。
扁舟浦口來,
落日橋南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