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經漂母祠
漂母祠猶在,凄然日欲西。
義惟輕一飯,名已重三齊。
白馬垂綸岸,清江浣苧溪。
望中人不見,荒草雉還飛。
漂母祠猶在,凄然日欲西。
義惟輕一飯,名已重三齊。
白馬垂綸岸,清江浣苧溪。
望中人不見,荒草雉還飛。
漂母祠依然還在,夕陽西下,景象令人倍感凄涼。漂母仗義施恩,不把一頓飯的施予看得多么重要,可她的名聲卻比統治三齊的齊王還要顯著。這里有韓信曾經垂釣的河岸,還有漂母當年浣洗衣物的溪水。極目遠望卻不見漂母的身影,只有荒草中野雞在飛舞。
漂母:在水邊漂洗衣物的老婦,曾施飯給韓信。
義惟輕一飯:指漂母施飯給韓信,不把這頓飯的施恩看得很重。
名已重三齊:說漂母的名聲比統治三齊之地的齊王還重。三齊,秦亡后,項羽以齊國故地立故齊王族人田都等三人為王,號稱三齊。
白馬垂綸岸:相傳韓信曾在白馬河岸邊垂釣。垂綸,釣魚。
清江浣苧溪:指漂母浣洗衣物的溪水。浣苧,洗衣。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詩人重游漂母祠,漂母曾在韓信落魄時施飯,使其得以生存,后成就一番大業。詩人或許是在感慨漂母的義舉以及歷史的興衰變化,結合自身經歷或當時社會環境,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頌漂母的義舉,感慨歷史變遷。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對比鮮明。在文學史上雖不一定有重大影響,但生動展現了詩人對歷史人物的追思和對歷史的思考。
本來百蟲身,墮入諸花趣。有情與無情,常愛中園住。
翔龍曜金景,靈旗逗珠樹。廓落兆里遙,和飔藹然度。有待不即來,無待來何遽。無待有待間,或來仍或去。強作無待觀,內深有待趣。聚幻如聚真,真往幻常住。翹盼玉清闕,太上不我顧。回首方寸鄉,靈真不我駐。是以無待門,長繇夸者誤。
淮南梅柳想春還,怯見西州歲暮寒。惟有看山心未厭,晴明終日在闌干。小園寒盡雪成泥,堂角方池水接溪。夢覺隔窗殘月盡,五更春鳥滿山啼。無客門闌盡日扃,兩行喬木擁寒廳。吏胥借問官何在,流水聲中看竹行。漫與東風作主人,栽培花草伴閒身。不辭伐竹成高架,收拾薔薇一片春。臥聽堂南布谷鳴,隴頭細麥已青盈。殷勤謝汝催春種,我為無田豈懶耕。翠竹留人不忍還,暖泉春漲已潺潺。寄言山鳥休歸去,與爾同來樂此間。洛川春色幾時歸,漾漾清流照翠微。日暖雪消沙岸軟,鴛鴦相對不驚飛。風吹春日下南山,尚有輕冰結暮灘。何事鴛鴦故相守,清溪不怕夜棲寒。不掃竹根藏筍茁,旋培殘雪擁蘭芽。為君更接櫻桃樹,付與春風換卻花。清明山色到前檐,汩汩溪流聚小潭。一榻竹窗晴晝睡,依依春夢入江南。
東風動南枝,冉冉殘霞墜。不是競新妝,美人今夜醉。
百里初逢上大夫,清標雅望挺三吳。化行江漢風同美,政暇壺觴興不孤。此日階前鳴獨鶴,有時云表下雙鳧。遙知淡海干戈輯,處處弦歌教澤敷。
翠竹三丫路,清流一帶村。林間隱茅屋,深處自桃源。秋風熟禾黍,旭日散雞豚。醉里忘為客,生涯即故園。
羽翼秋高未奮飛,移家偏向帝王畿。文章總為先朝作,涕淚私從舊內揮。燕雀湖空芳草長,胭脂井滿落花肥。城邊亦有陰山在,怪得風沙暗翠微。
隴麥漸漸滿意青,只憂春旱起蟊螟。當年人誦禱而雨,合向茲山試乞靈。
南山有鳥,自名啄木。饑則啄木,暮則巢宿。無干于人,唯志所欲。性清者榮,性濁者辱。
君不見車氏坰,字同嚙異良堪嗟。又不見澄子衣,紡緇寧顧禪緇非。勢利自昔等如斯,何但今人心術移。乃知把握亦徒爾,對面芙蓉荊棘里。寂寞休看出岫云,榮華但付東流水。
忘言老人寫雙鹿,筆力不減東丹王。右相丹青乃馀事,向來勛業扶明昌。當年扈從直長楊,想見秋山槲葉黃。沙外小灘圓似月,眼明雙鹿噍斜陽。
休隱何妨額小軒,深垂白發看流年。婆娑不了閑滋味,云在青山水在淵。
貧子還家作富兒,糞箕苕帚未曾遺。人人欲問草書意,懷素從來自不知。
款款春山,一寸嬌波似轉。人倦后、雕闌倚遍。曾相識也,是舊時飛燕。頻掩袂、歸燕尚如心愿。薄鬢妝蟬,輕箏弄雁。清夜里、涼生銀薦。殷勤細拍,整雙雙檀板。新制就、紙上芳情無限。
邊頭無事最高閒,十日沙泥不肯乾。走馬看花雖未得,筆端風味似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