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孫氏紫荊堂家在淮安山陽縣先七世不分宋南渡思陵嘗幸其家
將軍堂植紫荊花,淮海山陽憶故家。奕世云礽同饌席,前朝恩寵駐鸞車。簾櫳鉤曉漙珠露,座榻凝香覆晚霞。見說孫枝還秀發,年來應許著芳華。
將軍堂植紫荊花,淮海山陽憶故家。奕世云礽同饌席,前朝恩寵駐鸞車。簾櫳鉤曉漙珠露,座榻凝香覆晚霞。見說孫枝還秀發,年來應許著芳華。
不似當官只似閑,野情終日不離山。
方知薄宦難拘束,羨君公退歸欹枕,免向他門厚客顏。
莫認雙林是佛林,禪棲無地亦無金。
塔前盡禮灰來相,吾師覺路余知處,大藏經門一夜吟。
形覺清羸道覺肥,
竹門前徑靜相宜。
一壺村酒無求處,
一枝仙桂如攀得,
只此山前是老期。
此生何路出塵埃,猶把中才謁上才。
閉戶十年專筆硯,
若許登門換鬐鬣,必應辛苦事風雷。
化行邦域二年春,
樵唱漁歌日日新。
未降詔書酬善政,
他日朱門恐難掃,
沙堤新筑必無塵。
何言寸祿不沾身,身沒詩名萬古存。
況有數篇關教化,天下未寧吾道喪,更誰將酒酹吟魂。
豈為無心求上第,難安帝里為家貧。
江南江北閑為客,花前不獨垂鄉淚,曾是朱門寄食身。
池陽今日似漁陽,大變兇年作小康。
江路靜來通客貨,縱有逋民歸未得,遠聞仁政旋還鄉。
一莖兩莖初似絲,不妨驚度少年時。
幾人亂世得及此,家山蒼翠萬余尺,藜杖楮冠輸老兒。
永嘉名郡昔推名,連屬荀家弟與兄。
教化靜師龔渤海,今日老輸崔博士,不妨疏逸伴雙旌。
君說無家只弟兄,此中言別若為情。
干戈鬧日分頭去,
我今骨肉雖饑凍,幸喜團圓過亂兵。
年年名路謾辛勤,襟袖空多馬上塵。
畫戟門前難作客,自是儂家無住處,不關天地窄于人。
見君生計羨君閑,求食求衣有底難。
養一箔蠶供釣線,
卻笑儂家最辛苦,聽蟬鞭馬入長安。
去草軍書出帝鄉,便從城外學戎裝。
好隨漢將收胡土,此行也是男兒事,莫向征人恃桂香。
十載同棲廬岳云,
寒燒枯葉夜論文。
在生未識公卿面,
把君詩句高聲讀,
想得天高也合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