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日常長老請贊
赤手全提,金圈栗棘。
跳出三要三玄,破蕩佛祖窠窟。
試問有何神通,盡力吐露不出。
咄咄,佛日長老,與么拈出。
赤手全提,金圈栗棘。
跳出三要三玄,破蕩佛祖窠窟。
試問有何神通,盡力吐露不出。
咄咄,佛日長老,與么拈出。
空手便能完全掌控,面對金圈栗棘般的難題也能應對。跳出了禪宗的三要三玄的束縛,打破了佛祖的舊有窠臼。若問他有什么神通,即便盡力也難以說清。咄咄,佛日長老,就這樣將其揭示出來。
赤手全提:空手完全掌控,形容能力非凡。
金圈栗棘:禪宗用語,比喻佛法中的難題、障礙。
三要三玄:禪宗的重要教義和機鋒。
窠窟:本指鳥獸巢穴,這里比喻佛祖舊有的理論、規矩等。
與么:這樣。
此詩創作于禪宗發展時期,當時禪宗強調打破傳統教條,追求內心的頓悟和解脫。佛日長老可能在佛法修行和傳道過程中有獨特見解和做法,打破常規,作者因此為其作贊。
這首詩主旨是贊頌佛日長老打破傳統佛法束縛的精神。其特點是充滿禪意,用禪宗術語表達觀點。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禪宗文學的特色和風格。
鄰家雙井桐,下有羃翠庭。晚來微風過,已復含秋聲。
歸舍對環堵,筠窗亦泠泠。月輪正行空,洗光自東溟。
常星為失色,肯與纖云并。廓如凈琉璃,中有玉鑒明。
太虛本無滓,心目固自清。浩然天壤間,洞視萬古情。
龍檢金壺記子年,寥陽宮殿玉虛前。
三元初識皇文袐,八法爭看御墨鮮。
叢簡舊藏丹蘂篋,群仙疑近白蛙泉。
隆樓縹緲侵云漢,神物?呵衛九天。
清塵膏雨浹人寰,金殿晴開瑞霧間。
帝座騰輝臨璧府,飚輪紆景按蓬山。
龍鸞初識昭回跡,麑鹿驚隨侍從班。
再拜逡巡戴君賜,卻迎天仗款賢關。
有舍僅容膝,有門不容車。
寰中孰非寄,是豈真吾廬。
不作大耳兒,閉關種園蔬。
茅薝接環堵,無地可灌鋤。
不作下榻翁,一室謝掃除。
平生四海志,投老河魚枯。
愿從素心人,不減南村居。
蕭然冰炭外,傲晲萬物初。
坐視蠻觸戰,兼忘糟粕書。
聊呼赤松子,伴我龜腸虛。
中臺退食每逡巡,不向重華即浮因。
豈但語言多少味,亦知才術不如人。
五云華闕通閨籍,萬頃煙波擲幽尋。
舊游回首成春夢,太息憑誰寫寸心。
黃帝曾游赤水北,遺了玄珠無處覓。
我今偶到海南村,煩惱泥中親拾得。
珠體圓明光滴瀝,流轉根塵人不識。
只在尋常動用中,未見爭知吾不失。
吁嗟世人空費力,欲見此珠須目擊。
要令心息每相依,密密護持防六賊。
朱生西游不負書,胸中自有一千卷。囊中亦不貯黃金,肯學癡兒事游宴。
會稽要待買臣歸,洛中須使張華見。
扁舟去日春正深,嬌紅嫩白粉成林。沙頭酒盡一麾手,黃鸝亦作離群首。
明年射策先髦杰,晝繡還鄉春事歇。剰沽美酒膾鱸魚,同醉垂虹亭上月。
朝來一飽萬事足,鼻息齁齁眠正熟。忽聞剝啄誰叩門,窗外蕭蕭風動竹。
起尋幽夢不可追,旋破小團敲碎玉。山東石銚海上來,活火新泉候魚目。
湯多莫使云腳散,激沸須令面如粥。嗜好初傳陸羽經,品流詳載君謨錄。
輕身換骨有奇功,一洗塵勞散昏俗。盧仝七盌吃不得,我今日飲亦五六。
修仁土茗亦時須,格韻卑凡比奴仆。客來清坐但飲茶,壑源日鑄新且馥。
炎方酷熱夏日長,曲蘗薫人仍有毒。古來飲流多喪身,竹林七子俱沉淪。
飲人以狂藥,不如茶味真。君不見古語云,欲知花乳清泠味,須是眠云臥石人。
接輿叩木狂歌處,猶有清泉出翠微。
不學癡人供水遞,肯分余潤及柴扉。
七甌已辦煎茶厄,三咽能忘啜菽饑。
身寄吳門聲利窟,更思冰洞濯塵衣。
醉里求名苦不情,翛然誰信萬緣輕。
卻觀塵境端如夢,更喜幽棲得此生。
游客乍歸寒雀噪,山人還去曉猿驚。
會當蠟屐同幽討,無限青山照眼明。
說將且不暇,于時真自疏。
深慚叔孫子,未辦茂陵書。
正自饑欲死,敢言忠有余。
平生畎畝志,本不羨嚴除。
籃輿從逋客,上下寂寞濱。卻行共談笑,愧此禮意親。
行行得西庵,杉竹含清薰。解衣靜盤礴,虛窗蕙煙紛。
濡毫散珠璣,咳唾不自珍。曳屣轉山足,長林蔽浮云。
旁連眾迤邐,上有高嶙峋。穹窿見深洞,劃如敞重闉。
往者玉京子,翔空駕飚輪。于今蛻骨在,堅重逾蒼珉。
頗欲窮其源,燃犀問蛇神。鉤穿忽無間,信有仙凡分。
卻尋招提路,松風亦隨人。潺潺石橋水,洗盡荊吳塵。
胡床興不淺,已覺千山曛。
東皇駕蒼龍,超忽了八區。
清明風從冰輪際,轉入厚地潛噓嚅。
周行無間寂無跡,但見動植咸照蘇。
赩如醇醪入花骨,凍塊一一成豐腴。
花光照空日色醉,天宇蕩滉青蓮敷。
爛霞漲淥萬堆雪,剪刻不用施鉛朱。
銅丸晝漏五十刻,銜燭緩轡經天衢。
游人正與春物競,汲汲磨蟻同馳驅。
固知一氣共舒慘,機關默動非人須。
孰居無事主張是,繡黼萬象歸無余。
青黃赤白豈有意,應見略似摩尼珠。
區中代謝未有極,故自有物無榮枯。
赭黃高拱玉霄間,金殿祥驎九色斑。
湛露恩濃開鎬宴,大風歌奏仰龍顏。
自驚垂老拋農畝,浪逐群仙款帝關。
銀甕白環方紀瑞,汗青修竹盡南山。
七圣云章秘紫清,睿謨神藻發長生。
六爻妙盡超龍瑞,千里真修敘廣成。
但覺煥文驚俗眼,何勞掘筆避書名。
法宮涵演方無盡,玉海濡毫卷四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