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被歌訓行童 其二
皂袖寒袍入體儀,霞光閃爍遶身飛。
或行或坐頻頻看,或臥或眠每每披。
幾度入山游勝境,數回海上覓龍騎。
假饒千兩黃金貴,難買山僧這個衣。
皂袖寒袍入體儀,霞光閃爍遶身飛。
或行或坐頻頻看,或臥或眠每每披。
幾度入山游勝境,數回海上覓龍騎。
假饒千兩黃金貴,難買山僧這個衣。
穿著黑色袖子的寒袍,符合僧人的體統儀規,那紙被如霞光閃爍般環繞著身體飛舞。無論行走還是坐著都會頻頻去看它,不管是躺下睡覺還是日常休息都會常常披著它。多次進入山中游覽勝境,幾回在海上尋覓龍駕。就算有千兩黃金那么貴重,也難買到山僧身上這件紙做的衣。
皂袖寒袍:黑色袖子的寒袍,這里指僧人穿著。體儀:體統、儀規。
遶:同“繞”。
假饒:即使、就算。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從內容推測,應是作者在山僧生活中創作。當時僧人生活簡樸,紙被是日常用品。作者或許是看到行童對生活有所迷茫,便以紙被為題,通過詩歌訓誡行童,讓其領悟淡泊名利、堅守修行的道理。
這首詩主旨是宣揚山僧淡泊名利、專注修行的生活態度。其突出特點是語言平實卻情感真摯,以紙被為載體,展現出修行者的精神追求。在文學上,它體現了古代僧人詩歌勸誡、表意的功能。
菊滿東籬荷滿池,
少寒多暖鷺洲詩。
星軺不到雞籠島,
寒徹羅衣總未知。
青鳥能無信,黃驄自蹋春。
銀櫳溫繡被,珠館屑香塵。
低黛頻羞鏡,飛紅欲墜人。
回頭見華月,華月更鮮新。
集云不會禪,不會道。
橫畫不識,豎畫不曉。
日里三餐,夜后一覺。
年來老且病,轉見不唧?。
裙子褊衫個也無,袈裟形相些些有。
白發苦相勾,腸斷西湖聽雨樓。難喚柔奴吹玉笛,歸休,割取天涯一段秋。
無復鹔鹴裘,好友初停日暮舟。滿載葡萄三百斛,淹留,看到酴醾綠未愁。
戰云彌漫起干戈,鴨綠江橫鐵騎過。愁聽胡笳吹紫塞,忍看玉斧劃黃河。投鞭淮水堪流斷,立馬吳山奈若何!亭長當年思猛士,還鄉先唱大風歌。
秋深牧馬過臨洮,水面奔馳起怒濤。風鶴軍聲驚草木,生靈尸血染弓刀。但期壯士天山定,莫令單于月夜逃。銘勒燕然欣奏凱,凌煙爭畫霍驃姚。
西風凜冽襲羅幃,容易蕭疏兩鬢絲。親老忍拋兵火后,吾生偏值亂離時。天涯歸雁無消息,階下寒蛩擾夢思。送酒白衣人不至,繞籬空對菊花悲。
病魔剛去強登樓,一望鄉關萬斛愁。兵過村莊空若洗,水漫阡陌任橫流。饑鴻面帶蒼苔色,野鶴魂驚紅蓼秋。我是飄零庾開府,不堪江上送歸舟。
微雨洗高林,回飆開我襟。
稱心固為好,茍得非所欽。
汲汲魯中窔,遙遙沮溺心。
山川千里外,懷古一何深。
此身天地一蘧廬,世事消磨綠鬢疏。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
營巢燕燕幾時休,在處成家春復秋。歲歲自來還自去,主人無厭客無求。
館甥宮里嘆才難,當日同朝聽百官。光武早知堯舜事,只今那得子陵灘。
少年不愛萬金身,歌舞尋春愁送春。滿眼紛華心寂寞,長安市上酒家人。
薰爐茶鼎偶然同,晴日鴉啼柿葉風。萬事盡還曲居士,百年常在大槐宮。
古屋清寒雪未消,小窗晴日展芭蕉。酸甘荔子嘗春酒,更碾新芽薦菊苗。
碧窗涼簟唯便睡,露井無塵蔭綠槐。夢入醉鄉猶病渴,轆轤聲到枕邊來。
列炬春溪口,平潭如不流。
照見游泳魚,一一如清晝。
中目碎瓊碧,毀鱗殷組繡。
樂此何太荒,居然愧川后。
蓬蒿荒小徑,疏病合幽棲。
藥裹床頭滿,廚煙竹里迷。
綠含堤柳色,紅綻野花蹊。
勝會成歡賞,多君石上題。
高樹生秋聲,孤村斷人跡。峰寒不作云,重疊見山脈。
岡絕沙句連,游目杳無極。晏坐水邊樓,明滅數帆席。
誰從煙外指,人家住寒碧。美人期不來,幽景足可惜。
拈筆寫荒寒,斜陽澹將夕。
囊封癸酉罄愚惷,
第一親征次守江。
啼得血流無用處,
自憐弱步要豐扛。
憑欄一望天連海
海風來自扶桑外
長波萬頃蕩琉璃
鰲斷山摧動澎湃
危樓足下生動搖
目眩倏忽飛洪濤
云譎波詭浩無際
岑?點綴如秋毫
斗然煙靄眾峰失
淼瀰一氣晴光溢
東流直下析木津
南注還歸沃焦窟
絪缊造物初
此源無時無
始信齊州煙九點
蒙蘢八柱青天扶
浤浤汩汩朝還暮
滄海桑田知幾度
而今試問采珠人
此中果否鮫人住
峰頭烈焰火光奇,
南紀崗巒仰大維。
寄語沸泉休太熱,
出山終有凍流時。
奏凱韶西汗滿衣,朝來拂袖萬山暉。曾過碧院千株柳,肯有陶潛不愛歸。
蒼蒼欲墮地將傾,一夕繁憂百感生。若向五湖行便得,更誰鐵骨干升平。
萬法本無,一心何有。
絕慮忘緣,默默自守。
儻能朝于斯夕于斯,自然虛而靈空而妙。
正當恁么時,我手何似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