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三十首 其二六
善者多魔自古今,佛魔一體只空心。
心迷不覺慳成賊,心悟回頭便舍金。
莫怪迷心心怕賊,賊心對面也難尋。
三途地獄因斯得,奉報須防仁不仁。
不是道人先注腳,免他來喜去沈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夢想顛倒不曾息。
耳聞眼見善庵名,更莫邪言喧戲劇。
思量生死大驚神,唯了本心稱第一。
暫時忽聽本無心,解脫沉淪千萬億。
寄語諸人莫蹈虛,勾闌不穩莫稍依。
莫令墮入深坑下,未免先當說與伊。
來往任觀心不住,聲香味觸且隨時。
孤峰獨特誰為伴,塵世忙然我道奇。
善者多魔自古今,佛魔一體只空心。
心迷不覺慳成賊,心悟回頭便舍金。
莫怪迷心心怕賊,賊心對面也難尋。
三途地獄因斯得,奉報須防仁不仁。
不是道人先注腳,免他來喜去沈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夢想顛倒不曾息。
耳聞眼見善庵名,更莫邪言喧戲劇。
思量生死大驚神,唯了本心稱第一。
暫時忽聽本無心,解脫沉淪千萬億。
寄語諸人莫蹈虛,勾闌不穩莫稍依。
莫令墮入深坑下,未免先當說與伊。
來往任觀心不住,聲香味觸且隨時。
孤峰獨特誰為伴,塵世忙然我道奇。
從古至今善良的人往往多磨難,佛與魔本質一體,只需內心空明。內心迷惑不覺中,吝嗇會變成賊念;內心覺悟回頭,便能舍棄錢財。別怪迷惑的心害怕賊,即便賊心就在對面也難找尋。三途地獄因此而來,奉勸大家要防備不仁義。若不是我先注解說明,免得人們時而歡喜時而沉吟。一年三百六十天,人們夢想顛倒從未停止。聽到善庵之名,更不要說邪言喧鬧戲耍。思量生死讓人驚恐,只有明了本心才是第一。暫時忽然聽聞本心空明,就能解脫無數沉淪之苦。告訴眾人不要踏虛,勾欄之地不穩切莫依靠。不要讓人墮入深坑,不免要先跟他們說明。來往隨意觀察,心不停歇,聲香味觸且隨順當下。獨自立于孤峰誰來相伴,塵世忙亂我卻覺得奇妙。
善者多魔:善良的人往往遭遇很多磨難。
佛魔一體:佛和魔本質是一樣的,關鍵在于心的狀態。
慳:吝嗇。
三途地獄:佛教概念,指畜生、餓鬼、地獄三道,是惡業受報的苦趣。
注腳:解釋、說明。
勾闌:指娛樂場所。
此偈頌創作于佛教修行和傳播的環境中。當時佛教思想在社會有一定影響,作者可能看到世人在塵世中迷茫、追逐名利,被貪嗔癡等煩惱困擾,為了勸誡世人明心見性、脫離苦海而創作此詩。
這首偈頌主旨是勸人明了本心、解脫煩惱。其特點是語言直白,以通俗的話語闡述佛理。在佛教文學中,它起到了傳播教義、勸誡世人的作用,幫助人們認識到內心修行的重要性。
暴雨如建瓴,龍淵俄怒流。
逸哉我三士,冒雨探奇幽。
古寺浮積壤,危若萍與漚。
抱憂窮樂事,斗酒聊重留。
質為浮休棄,
形惟好古宜。
埏陶異甓礫,
香火近神祇。
冷暖非恒德,
興衰彼一時。
舍茲何所適,
爾意勿遲遲。
瞥然光景幾時休,出入輪回去復收。
只為貪癡緣底事,不思清靜學真修。
虎龍便是升天駕,鉛汞元為出世舟。
多少神仙哀俗輩,故留丹訣救凡流。
三月前頭二月天,
湖亭雄絕富韶妍。
石形卓砌虎蹲岸,
檣影浸波龍臥淵。
向日鮮明花曝錦,
隨風零亂柳飛綿。
春來此地堪行樂,
誰共賞心張雅筵。
風騷本無作,
強為憂患出。
菊荒思臥陶,
江渾嘆沉屈。
吾觀思王詩,
復若清廟瑟。
斯文幸未墜,
且進杯中物。
昔我初為入秦客,殘雪埋關閉長陌。
黃河二月凍初銷,萬里凌澌流劍戟。
西風細卷浪花催,日射寒光明瑟瑟。
歸時細雨正溟蒙,冷落關河已秋色。
驚沙慘慘塞云黃,遠樹昏昏秋水白。
濟川壯志愈衰遲,日送煙波問河伯。
寒香本已清,真色初既好。
誰私化工力,增綴愈妍巧。
繁葩貯春意,幽姿照青昊。
獨無和羹實,終應愧其表。
存神認取本來身,
此理幽玄可學人。
無漏實成除有漏,
迷津才出是通津。
浮生難保千年壽,
仙世輕翻萬劫春。
堪嘆茫茫迷路者,
甘將神作北邙塵。
左蜀富山水,錦屏秀而鮮。
卿云常氤氳,佳氣所盤旋。
蘊此天地靈,并生文武賢。
稱忠著甲令,節制控兩川。
吾聞兩臂重于天下不可廢,知之不必子華子。愚民氣焚胸,一忿敢趨死。以死視四肢,截臂如去指。
嗚呼巴陵之民何以有此風,疾痛利害人所同。甘心一臂捐糞壤,終身廢臥閭閻中。前年截臂渠得理,今年截臂吾亦爾。村南截臂殺平人,村北炰咻還比擬。
虺虺民,虺虺民,用心若此非吾人。有冤自可次第訴,毒人何必殘其身。
聞者莫驚喧,此弊吾能言。其初姑息吏,不與杜其源。嗟哉惡俗傷仁厚,明明有冤宜勿受。一奸不濟百奸消,共致和平俾在宥。
古人托一技,
身死名不滅。
賢愚置不論,
筆畫觀可閱。
嶧山刻秦銘,
斯篆屈金鐵。
雖在眾憎惡,
恨不頸薦鉞。
褚令狷且直,
還笏首叩血。
魯公秉忠勤,
白首抗希烈。
獨有虞永興,
當年稱四絕。
賢哉蔡莆陽,
直氣亙南粵。
入為楓宸侍,
遇事挺奇節。
揮毫霸當年,
粲然星中月。
非惟驚代能,
乃是名世哲。
吳砧已碎樂生論,京江昔沈瘞鶴銘。半裁紫陽立砆石,考擊化度求金籯。
乃知金石有厄會,名碑舊疊長安城。頃年醴泉有賢令,政譽藹藹多流馨。
為憐文星足人杰,昔皆祔葬陪昭陵。壞垣糞壤得顏碣,榛丘棘垅求魏征。
史訛遂正沖遠字,石闕再樹六駿形。板圖列籍示過客,龜趺螭首羅齊廷。
后來謬令類俗子,輒去其籍人皆懲。昔到般舟訪遺跡,季海寺記今雕零。
曉聞晨鐘呼僧粥,石磬嘹亮穿云清。往觀乃是唐短碣,大窮索縛乘前楹。
字形崢嶸筆蕭散,遠過名殿諸題經。勸僧拂拭置高壁,安知野僧不我聽。
十年再游尚如昔,擊拊刻劃將俱平。急歸入城諷縣令,立使舁至無久停。
此碑復立非我力,奇物久廢天須興。
道德富瀛海,百谷輸浩渺。
云夢吞什伯,坐映黃陂小。
斯文再炳蔚,精義凌縹緲。
典謨追灝噩,協氣充四表。
老桐初無異,憔悴輩散木。良材固自信,終歲委空谷。
孤根聽霜霰,厥命寄樵牧。雖云具宮征,誰意望琴筑。
天公憐冤憤,霹靂驅怪伏。蛟龍出蒼干,電火燃裂腹。
造物一愍吊,為惠在反復。神馳變廢物,瞻賞改舊目。
裂為君子琴,日奏太古曲。因知物興廢,尚爾轉禍福。
志士抱孤操,來者怳未卜。壯年昧籌算,奚用定榮辱。
傾城愛勁竹,古士惟徽之。
而我獨愛君,不見即相思。
今矧萬里游,動為三歲期。
索居念金蘭,惘然傷別離。